精華區beta CultureShoc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剛好十月份人籟月刊的主題就是探討都市更新, 附上幾篇可以網上閱讀的文章給大家參考: 看見城市 ─關於空間的美麗與哀「醜」 作者:廖桂賢 http://0rz.tw/JyfL9 再見!故城 ─ 消融於都更的街巷文化 作者:張維修 http://0rz.tw/czC3I 「異」眼看台灣,一眼看不完 作者:人籟編輯部 http://0rz.tw/pc3uC (這篇訪問也有一些外國人的不同觀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3.197.180.54
a9a99:台灣人要是自己不會覺醒 專家講甚麼都沒用 10/02 01:03
katilyn: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因為我們的經濟還不夠好 一個貧窮落後 10/02 01:35
katilyn:的國家要有好的市容 很辛苦 得要再富個幾代才夠 10/02 01:35
經濟富裕-->錢不是唯一考量-->開始有錢有閒培養與實踐"美學"-->於是有了美好市容, 好像不是這些作者的主要結論, 台灣人又該有什麼樣的「覺醒」呢? 是要更有「美學意識」嗎?更願意投入市容超英趕美的運動嗎? 我個人覺得對我啟發最多的是廖桂賢小姐寫的那篇文章, 他就舉了台北信義計畫區和台北十四十五號公園預定地為例子, 前者很可能是很多台灣人認為很美很現代、市容規劃得很好的範例, 但是這樣的街道外觀背後成因是什麼? 而且那些從我們很想要看齊的美麗異邦來的外國人, 真的都覺得信義計畫區很棒嗎? (這裡不是在說外國人的意見有多重要, 就算他們不喜歡信義計畫區,我們還是可以很喜歡, 只是我們覺得信義計畫區很棒的原因在哪裡, 純粹是因為他們跟高收入國家的城市比較像、看起來很先進?) 當初台北市府強行剷除十四、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的建物, 理由之一也是為了美化市容,因為: 「住在預定地旁晶華酒店的麥可傑克森(當時來台開演唱會) 從總統套房往下看到的窳陋違建,是台北的羞恥。」 可是如果這類都更違反了程序正義, 是否只是犧牲少數人權益換來的表面皮相之美, 受惠的也可能只是在周遭開發建案的財團或高收入階級, 因為就算多了一塊公園綠地,你我根本負擔不起被炒作飆漲的房價。 這樣內在有點醜陋的市容美化,真的很美嗎? 文中也提到了美國加州Irvine造鎮案為例, 這個美麗寧靜的小城市,也是建立在大量耗費環境資源、 用各種有形無形手段排除低收入階級,才得以維持市容。 而許多城鎮委員會訂定各種規範, 背後主要原因其實是考量維持整個社區房價, (如果有住戶隨意晾衣服種菜、不維持牆面粉刷, 會讓人聯想到有居民素質不佳或貧窮,而導致該區房價下跌。) 而不是想像中的出於為了美而求美。 再來如我們自己很詬病的鐵窗跟頂樓加蓋問題, 如果大家裝鐵窗是為了治安問題,是否應該先從改善治安著手, 而不是怪感覺安全受威脅的居民不懂得選美一點鐵窗, 此外如果有居民裝鐵窗是為了增加儲物空間的話,可能是住家內部設計不良造成的, 頂樓違法加蓋也是一樣,如果居民可以用合理價格購買到合理居住坪數, 就不一定要用這樣破壞市容的手段來爭取空間。 其實台灣人不是沒有覺醒啊, 應該從鄉民爸媽那個年代開始, 很多台灣人就很愛自我檢討我們的居住環境很醜, 可是結論似乎都停留在我們就是比較沒有美感文化、美學教育失敗等等。 作者應該是想提醒大家只討論表面的美觀是不夠的,背後的政治社會因素更為重要, 我們會不喜歡某些城市面貌,可能是因為那讓我們聯想到背後令我們不悅的現象, (貧窮、空氣污染、氣候劇烈變遷、治安不佳...) 或許先檢討或改變這些社會現象,我們的居住環境自然而然會跟著變動, (難道靠拉皮、清洗大樓牆面就會讓空氣變好、居民變富嗎?反了反了...) 而這樣的變動不一定會追求歐美的腳步,也不需要copy歐美的腳步就是了。 另外我個人是覺得「先富起來再求美」,這個概念也很值得思考, 當然古今中外許多藝文蓬勃發展的時代,都跟經濟發達脫不了關係, 但是如果演變成只有富人才有資格擁有美、才有資格定義什麼是美, 並且不只操縱對美學的定義,還有對其他人生存空間的定奪, 這樣真的不只是美學的問題,而根本就是個政治問題。 ※ 編輯: Bach 來自: 83.197.180.54 (10/02 05:02) ※ 編輯: Bach 來自: 86.197.49.220 (10/02 06:24)
fallwind:大推 10/02 08:28
DonaldDuck:推 10/02 09:08
dennis99:推 10/02 10:15
Italysky:推! 10/02 11:19
sarada:推 10/02 12:10
sunnychu:推 因為醜而被拆的還有花博展場附近的老公寓.不久前的事 10/02 12:52
Sadan:好文 10/03 03:57
wanyu:推 10/03 04:38
akrsw:大推。 10/03 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