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PP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說實話, 我看到朱立委講的什麼原罪之類的, 心裡就非常給它不爽起來, X 的.... (原諒我, 我平常不會這麼粗俗的) 她說她想起自己的外省背景, 覺得自己遭到打壓之類云云, 我只想說, 其實很多人在第一次遇見不熟識的人, 不會立刻為對方貼上標籤, 或許使用的語言上, 長相上或多或少透露一些訊息, 但是最根本的還是回到自身認同的問題上, 而且多以對方所認同的身分來看待他, 就像華裔美國人如果他認同的是那個麥克雞塊 (好啦, 比喻失當), 大家也都會視他為美國人. 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是 "遭到排擠的外省人", (我覺得自稱外省人就有很明顯自外的感覺) 那很抱歉, 先畫地自限的人就是讓自己走不出去, 無法融入人群的人. 每每討論到族群問題都會扯一堆有的沒的進來, 我只想讓討論單純一點, 只談認同問題. 我是所謂的 "外省第二代", (沒錯, 我父親當年是隻身跟著戰敗的國民政府流離到台灣, 這樣夠資格和朱立委嗆吧 XD) 從小父親告訴我的祖籍就是 xx 省 xx 縣的人, 還跟我提一些 "家鄉" 著名的文人, 要我以此為榜樣. 沒錯, 小的時候我的確以此為努力的方向, 身邊接觸的到叔叔伯伯講的是大江南北口音的國語, 當時我很不能理解, 明明電視上俞國華院長講的是國語, 為什麼很多人聽不懂? 我不否認因為我的家姓引起很多人的好奇而詢問我關於 "籍貫" 的問題, 但老實說, 我從小在台北長大, 那個父親告訴我的故鄉我連輪廓都描不出來, 也許抱有憧憬, 遙想壯闊山河, 但那都只存在於文學上. 說自己從小在台北長大也不完全正確, 在我年幼無知的時候是在我外婆家過的. 我外婆家在省道旁, 門口望出去就是鐵路, 我的遊樂場就在不遠的糖廠. 糖廠的大樹和好吃的冰棒對我來講還比較親切. 根據我媽和我阿嬤的敘述, "小時候" 的我台語說得可溜了, 但是一到台北, 什麼台語都忘光光了. (這我自己都覺得是懸案一樁 XD) 以前有人因為好奇我的姓氏問我 "哪裡人" 的時候, 我都還會認真回答, 後來我都說我是台北人, 姓氏是我爸爸留給我的, 這樣就不會有太明顯的標籤. 實在是因為姓氏的關係常會被老師點到名, 這很讓人困擾欸... (想想前一天晚上電視看太晚, 放假只記得打 game 都沒唸書, 還硬是被老師點到的尷尬, 真是一點想做壞事的權利都沒有, 常常變相被督策? :P) 我住的地方是眷村, 左鄰右舍樓上樓下大家都熟識, 住在這裡的北背叔叔嬸嬸也都十分熱心, 鄰居相互幫忙, 我對我住的地方的感覺真的是質樸. (我覺得這無分族群, 只和人心有關) 我的台語一直很破, 所以我根本無法想像我媽說我的台語 "曾經" 很溜過. 小學三年級還和我阿嬤為了電視節目嘔氣過, 因為她的歌仔戲會搶了我的卡通, 結果把我阿嬤氣哭, 一整個晚上沒睡, 後來被我媽狠狠地罵了一頓, 我還很無辜地說歌仔戲我又聽不懂, (死小孩一個... 很欠罵吧) 我媽告訴我那是我阿嬤少數看得懂也聽得懂的節目, 我才知道我阿嬤沒受教育, 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 只認得阿拉伯數字, 因為要算帳. 台語是她唯一的溝通工具 --> 但我阿嬤是個令人尊敬的女性, 她努力拉拔我媽和我舅舅們完成教育 (這又是後話了). 在我那個年紀, 我只知道怎麼用台語叫阿嬤, 其他一概不會 (甚至叫我爸媽都不會, 不過我爸也聽不懂就是). 我的台語是從很痛苦的 "開電火", "切電火" "煮麥" (煮稀飯) "逛街" 開始, 而這一切背景來自於我母親要求的, 對一個人要尊重, 從使用另一個人聽得懂的語言開始. (當然年紀小對這些都沒感覺) 好像有點扯遠. 我同情我父親當年顛沛流離的大時代背景, 不然我父親在家鄉可是大地主 (雖然應該會被打成黑五類 XD), 他來台灣超過半世紀了, 卻仍然無法完全融入台灣的生活 (他不吃蚵仔煎的), 我也不怪他, 那裡畢竟是他兒時成長的記憶. 也許因為這樣, 我對和我爸有類似背景的北背很同情, 許多人來台灣, 結果一來就是和親人斷了數十年的音訊. 1987 年開放大陸探親後我爸回去過兩次, 第一次是和好不容易聯絡上的大姑姑 (我爸的姊姊) 相會, 第二次是回去修我祖父母的墳, 我的祖父母大概是在大饑荒時過世的. 在探親前, 我爸是透過一些在美國的親戚得知大陸親人的消息, 探親後曾經試探性地問我爸回去的可能性, 他只淡淡地說了一句, "我的家在這兒." 我相信真的有過得很苦的"外省人", 但是要說遭到打壓, 連我都不同意. 我父親退役後得以轉任公職, 我從小靠著教育補助金唸書, 幾乎是免錢唸書, 只是我不成材只唸得到大學畢業. 雖然確實對我家的經濟有幫助, 雖然我是既得利益者, 但我一點也不覺得這是公平的制度. 回到正題, 我爸是所謂族群分類中的外省人, 但是我從來沒聽他說過自己是外省人, 也不會在其他人面前強調自己的出身, 對他來說, 過去半世紀動盪事情過了也就雲淡風輕, 即便在我家還是有些政治上的禁忌 (關於兩蔣, 關於國民黨), 我還是尊重我父親的政治立場與過去帶給他的歷史包袱. 雖然他們那一輩的人活動的圈子真的比較小, 但是我覺得在台灣的人對他們的包容性更大. 我不理解的是, 如果是像我這樣根本是在台灣生根的 "所謂外省後代", 還會抱有 "故土" 情懷, 什麼山東河北湖南, 泰山華山峨嵋山如數家珍的 卻連台灣 23 縣市的名都叫不清, 不了解自己生長的地方, 認同那一個從來沒在那裡生活過的地方, 自劃於眾人之外, 然後說自己受到排擠? 到底是誰先劃分這樣的界線? 所以我感謝我的高中地理老師, 她教中國地理都是跳過跳過跳過, 但是花很多時間講台灣的美, 台灣的地名; 感謝李鴻禧老師每次上課前講台語的優美, 因為他們講的東西才真正是我所生活的土地上切身關聯的事啊! -- sorry, 有點長且有點亂, 而且對最近的事很氣, 為什麼很多人總喜歡把事情用二分法去分, 分完後用各種假設與可能去解釋? 如果說真的有原罪的話, 怪自己思想封閉的原罪吧, 不要牽拖到其他的東西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17.11.33
frozenblue:感人的文章 推218.163.186.180 04/08
akame:推一下 真的很感人 推140.127.179.242 04/08
goodkid:好文。 推 218.161.5.238 04/08
reami:推,大家要有開放的心,才有美麗的未來 推 218.167.40.195 04/08
Jiuntz:感人肺腑 推 140.109.32.5 04/08
orgre:推...我小時後也很會說客家話..長大也不會 推140.119.201.174 04/08
hackerman:有空多來來台南玩喔 小吃真的很好吃 嘿嘿 推218.165.101.253 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