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PP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擅自作主把ginshop大大的文章轉來 大推他PS的部份 :p 要是政治理念的東西可以在家庭裡先解決 煮個海產粥 包個水餃請請客 大家最近就不用忍得這麼難過了 ꜊ ※ [本文轉錄自 politics 看板] 作者: ginshop (閉關中,有事call我) 看板: politics 標題: 認同差異的假象與族群衝突 時間: Mon May 17 02:32:22 2004 認同差異的假象和族群衝突 吳乃德2004-5-12 2:49 中時電子報 http://news.yam.com/chinatimes/politics/news/200405/20040512838710.html ---------------------- 從一九八○年代末期的民主轉型至今,族群和認同持續是選舉中最 顯著的議題。經過十多年的討論、關切、和憂心,族群問題不但沒有 消逝,反而在這次的總統大選中導致了普遍性的緊張和敵視。 族群緊張和對政治領袖的不信任,是目前台灣民主的兩大危機。這 兩個危機雖有不同的根源,卻互相加強。政治制度或可形塑、引導政 治行為,可是卻無法解決民主本身的危機。只有人民和政治領袖對危 機的理解和心志,足以解決民主的政治生活的危機。 處理歷史遺產 加深裂痕 認同的衝突只是台灣族群緊張的根源之一。另外一個根源是我們疏 於處理造成族群緊張的歷史遺產。二二八事件是形構族群關係中的重 要事件。可是當我們終於有機會檢反省這個重要的歷史遺產或傷痕, 讓它成為台灣民主的重要資產的時候,我們的政治領袖卻要我們「向 前看」。八○年代以來有眾多國家從獨裁轉型到民主,為了正義、也 為了未來,大多數的國家都會處理獨裁時代的歷史遺產。可是卻只有 兩個國家不願處理歷史遺產:台灣和馬拉威。我們有六千多位政治受 難者,可是卻沒有加害者。向前看的結果是:在許多本省人心中,「 外省人」繼續背負加害者的惡名,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的教訓繼續是族 群壓迫,而非政治權力的濫用。 明年的二二八,我們或許可以讓白色恐怖中的外省受難者及家屬, 和本省籍的受難者家屬齊聚一堂。透過這樣的儀式,我們或許可以將 二二八從族群壓迫的意象,轉化成對政治權力之濫用的反省,將歷史 遺產轉化為民主的資產。(這個想法來自和段宜康、劉世芳、賴勁麟 、李文忠等人的討論所得。他們在討論中所顯露出的政治人物對解決 這項問題的真誠,讓我感到台灣族群衝突的解決並非毫無希望。) 然而歷史記憶只是族群衝突的面向之一。另一個更重要的面向不是 歷史,而是現在、以及未來。共同生活於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我們如 何定義自己?這包括如何稱呼自己,是否自認為自主的群體、因而擁 有不可剝奪、不可侵犯的獨立人格?對於鄰近那群不尊重我們的獨立 人格的強權,我們採取什麼態度,如何定位彼此的關係?在許多人的 認知中,不同的族群有互相衝突的答案。這樣的認知其實並不正確。 錯誤的認知是今天族群緊張的重要原因之一。 認同衝突 民主體制大危機 自有民主政治以來,認同的衝突一直是民主體制內部的重大危機。 在民主體制出現不久的十九世紀中葉,自由主義思想家約翰.密爾在 其名著「論代議政府」中就指出,「如果同一個國家中有不同的民族 認同,自由民主體制幾乎是不可能的。」民族認同的衝突不但讓公共 政策的理性討論成為不可能,社會中也將缺乏民主政府運作所需的團 結一致的輿論。而更嚴重的是,同一個國家將具有兩組的政治領袖。 任何一組的政治領袖都無法同時獲得全體人民的信任。 這似乎正是一百四十多年後台灣政治的寫照。知識界本應扮演民間 社會中立的、超越黨派利益的「團結一致」的角色。可是在認同的衝 突和競爭中,我們的言論愈來愈受到民族認同、甚至黨派立場的左右 。這次選舉中學術界對公民投票的立場是一個例子。而在政治支持上 ,我們不只各自效忠不同組的政治領袖,我們甚至對不同陣營的民眾 懷著巨大的偏見和敵意。選舉之後網路上所流傳的眾多評論,書寫者 顯然是台灣未來社會中堅的年輕、高教育選民;而內容卻是在宣示對 不同陣營的同胞和領袖的訕笑、辱罵、甚至憎恨。我們或許對台灣充 滿了愛,對不同意見的同胞卻充滿著恨。「認同」的強大力量亦由此 可見;它讓階級意識、學術自主、以施政表現來評估候選人的公民意 識、甚至民主的社會生活所需的對同胞和政治領袖起碼的理解和尊重 ,都暫時被擱置或丟棄。 省籍 不影響統獨態度匯流 這種敵對似乎來自錯誤的認知。根據我們以前的研究,本省人中有 將近一半對外省人是不信任的;他們認為外省人不認同台灣、不愛台 灣。而且,台灣認同愈強的本省人,此種不信任感就愈強。兩個族群 在過去五十年產生的社會融合(如婚姻、交友)並沒有減低這樣的不 信任。相較於懷有台灣民族認同、堅拒統一、努力要袪除中國化的本 省民眾,多數的外省人當然是比較傾向於懷抱中國認同、也不排斥未 來中國的統一。可是這些不信任外省人的本省人並沒有認知到:「在 數量上」有更多的本省人持有和外省人同樣的想法、同樣的中國認同 、同樣不排斥未來中國統一的可能性。根據我們在去年針對認同問題 所做的全國性抽樣家庭訪問調查的資料顯示:有四成的本省人可以接 受中國統一。雖然外省人可以接受中國統一的態度較高(六成左右) ,可是中國認同並不是外省人獨有的態度。 在這個台灣民族認同的新生階段中,人口中有如此高的比例維持中 國認同並不足為奇。新民族認同的被廣為接受本就需要甚長的時間; 尤其台灣的民族認同並非如歐洲國家那樣形塑自空白狀態,而是試圖 取代既存的民族認同。相較於本省人,外省人懷有中國認同的比例顯 著地較高。可是這是由於歷史的原因。如果我們因為外省人有較高比 例懷抱中國認同而不信任他們,我們豈非更須要提防那些潛伏在我們 周遭、懷有中國認同為數更多本省人? 同樣重要的是理解「中國認同」的本質。現階段的「中國認同」其 實和許多人所認知的並不盡相符。不論是外省人或本省人的中國認同 ,都不是「非統一不可」的中國民族主義。許多持有中國認同的外省 人和本省人雖然可以接受統一,可是也同樣可以接受台灣獨立。大約 有一半左右的本省人屬於此種兩者都可以接受的雙重認同者;而也有 愈來愈多的外省人跟進。去年的資料顯示,此種雙重認同者在兩個族 群中的比例幾乎是一樣的。 除了統獨態度的匯流之外,雙方的族群文化認同其實也愈來愈接近 。去年的資料顯示,已經有超過兩成的外省人自認為是「台灣人」而 非「中國人」;而有六成五的本省人這樣認為。這也反映了最近許多 資料都顯示的,台灣認同急速成長的現象。民進黨以其過去的有利定 位迅速佔領這個市場,是它贏得此次總統大選的重要原因。 台灣認同 不等同民族主義 可是我們的資料同時也顯示,這個急速成長的「台灣認同」和「台 灣民族主義」仍有一段距離。雖然台灣認同增加(總數超過六成的人 自認為「台灣人」),統獨態度的變化並不大。此種快速成長的「台 灣認同」比較是共同生活於同一政治社區、共同創造歷史記憶所凝聚 出來的主體意識。這個意識對未來統獨的選擇仍然是開放的;可是在 當下它卻堅決要求獨立自主地選擇、要求被尊重、被承認。這樣的主 體意識伴隨民主產生,本就是民主理念的一部分。而且中國政府對這 個意識愈是加以凌辱,它就愈為強烈。 在這個主體意識上,外省人和本省人並沒有絲毫差距。雖然有較高 比例的中國認同,可是就對台灣政治社區的認同、就自主性的要求而 言,外省人和本省人並無二致。 總結而言,外省人除了因為歷史記憶有比較高的中國認同外,在認 同的其他面向和眾多的本省人並沒有太大的差異;他們和眾多的本省 人一樣對統獨採取開放的態度,和眾多本省人一樣重視台灣這個政治 社區的自主性。本省人廣泛地認為外省人不愛台灣,此種刻板印象很 大程度是被外省政治菁英所塑造。中國政府歷年來對台灣的欺壓,大 多數的外省政治人物選擇噤聲以對。這次總統大選,泛藍的領袖對台 灣認同和兩岸關係的重大議題也選擇加以漠視,一直到選戰末期才被 迫以親吻土地表達心跡。重大的議題本就不一定會在民主的自由競爭 市場中被提出、或被政治人物所認知、或處理。這並不足為奇。遺憾 的是,許多綠營的本省支持者是透過他們對外省籍政治人物的印象來 理解外省同胞。而此種錯誤的理解似乎是今天族群緊張的重要原因之 一。(作者為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 PS。在扁板小小批判了一下吳乃仁,結果就在網路上找到他弟的文章 他們兄弟應該多聊一聊天,這樣對他們之間的情感以及整個台灣 社會都好。 -- 吼兇烙kwi 求進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84.26.144 ※ 編輯: ginshop 來自: 218.184.26.144 (05/17 02:32) -- 告訴你幾遍了 我是女生!!!!!!!!!!!!! o(`^′ )o0(ノ ̄#)3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110.133 ※ 編輯: hakumimi 來自: 210.85.110.133 (05/17 02:47)
hakumimi:修了誰的推文 真抱歉 210.85.110.133 05/17
MDSjojo:搞不好已經家庭革命過了 XD 192.192.90.201 05/17
ginshop:就是我的,( ̄□ ̄|||)a 218.184.26.144 05/17
ginshop:主要是謝謝你幫忙轉錄過來 218.184.26.144 05/17
stary:含淚大推 Q_Q 218.162.153.96 05/17
haiu:推一個^^ 61.31.32.126 05/17
walkgirl:包水餃 煮海產粥 這個方法不錯^^ 218.163.55.247 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