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PP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jan/27/today-o4.htm 地方歷史建築的尷尬與困頓 ■陳湘琴 記得,兩年前曾經走訪過慕尼黑,這個城市令人記憶深切的是除了有美味可口的啤酒之 外、瑪麗恩市政廣場、聖母瑪莉亞教堂、皇宮博物館等歷史建築,展現出中世紀城市的 魅力風華,置身於這樣的場景,我不自禁地羨慕德國歷史文化的悠遠與深沉而感動。 回頭看嘉義市,我不是這裡的市民,但喜歡這個城市、她小型而純樸。因為這裡沒有來 不及穿越的巨大馬路、虛張氣勢又浮華的街景,仍依存著日治時期低密度都市的結構。 雞肉飯、筒仔米糕、粿仔麵等的小吃很道地,甚至連大雅路幾家歐風高級餐廳佳餚都不 免遜色。 嘉義市的城市產業主要由私人店家所構成。中山路、文化路一間又一間別出心裁且有趣 的小商家,其中又有幾十年的老店置身於其中,保有過去老街橫向消費社群的特定模式 。當小車穿梭在市區的巷道之間,深怕車子喘息的聲音會破壞這裡的生活氣味,因為人 性空間最害怕的是車輛的入侵。新榮路一帶的巷內景象暗示著她過去的繁華,尤其「新 榮戲院」(二輪片戲院)的簡約氛圍,流露出她古意的美感,不同於華納威秀全球一貫 的商業色彩。 其實,最令人百思不解的景象是為什麼這裡的大規模商場,會一間又一間的休兵倒店? 難道這些閒置大樓解讀不出在地的經營模式,成為另類的城市景象。 我們很羨慕台北的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受到中央的青睞而得以重生。 這幾年,嘉義市有了不同的轉變。一棟又一棟的公部門建築,引領挑戰市區原有的尺度 ,將原有的歷史建築,重新塑造早已過氣的後現代機械式的建築。接著,日治時期的「 郡役所」又即將面臨拆除的厄運。這是一個亟須嚴密思考的事端,雖然「現代化」潮流 ,不斷地挑戰我們對價值的鑑賞亦成為一種趨勢,身為嘉義市的精英領導者們,未來要 如何引領我們訴求這個都市的歷史文化空間? 我們這些歷史建築有沒有未來? 日本對於歷史建築保存政策始於一八九七年「古社寺保存法」。而後又成立「國寶保存 法」(一九二九年)、「文化財保護法」(一九五○年),這一些體系主要在結合廟宇 神社、城廓、民宅等建築的嚴格篩選,並配合國寶級工匠師技術,進行重點式的保存。 六○年代日本進入高度經濟的成長期,當時政府與財團所規劃的大型開發引爆了市民運 動,例如:京都景觀論戰、北海道小樽運河搶救運動等皆是。這一連串事端喚醒了中央 政府對於歷史建築的重視。一九六六年成立「古都保存法」針對地區性進行保存政策, 並結合和「公害對策基本法」(一九六七年)來解決保存區域環境惡化的問題。一九七 五年「文化財保護法」實施修訂,針對全國具特有文化傳統的聚落進行認定與修護,例 如:「長野縣中山道的妻籠宿」、「白川鄉合掌造民居」等的傳統建築物群保存地區皆 是。 進入八○年代,各地方城鎮亦相繼成立「都市景觀條例」,地方政府依據自然風景、歷 史景觀、街景、沿岸、一般市區實施保護或修護、美化的行動,這些行動事業的名稱分 別從「傳統美觀」、「市區景觀」、「歷史性環境保全」的層面轉化為「綠化」、「社 區營造」等貼近居民生活層面和意象的範疇。 此外,針對市區的歷史建築方式分別有「原地保存」,目的是為考慮歷史建築物本身保 留,讓建築物本身未使用的容積率轉移至附近的鄰地;「移建保存」則是把歷史建築移 轉至歷史建築園區(明治村等);「部分保存」則將現有的歷史建築保留,通融一部分 加蓋或保留原有建築的一部分;再者是「再現保存」,仿造德國的方式把過去建築的氛 圍重新呈現。 傳統聚落白川鄉合掌造民居已於一九九五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個認定對於過 去在推動這些建築保存政策的過程中,或許是當初公部門、居民、財團沒有預期到的。 歷史建築的敵人是誰呢? 德國的歷史建築曾經輸給了近代殖民的野心,日本的歷史建築曾經輸給了近代化經濟的 勢力,而台灣的歷史建築卻輸給了對自我認同的自信心。 (作者陳湘琴╱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68.8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