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PP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yahoo節錄自天下雜誌的報導 http://tw.news.yahoo.com/041215/22/19c8p.html 我覺得還分析的蠻理性客觀的 參考一下唄!! 性別、工作、婚姻的三角問題 為什麼還不結婚? 寄給朋友 友善列印 【編輯部】 今年孤鸞年,終於要走到尾聲了,結婚,再度成為可以立即行動的話題。 結婚, 永遠可以聚集目光。在媒體上,向來不缺嫁入豪門、背叛出軌的話題。在朋友圈, 總是有對婚姻疑惑、猶豫的討論。只是,現在大家對結婚的討論多,但是實際結婚 的行動卻變少了。 根據資料,近年來台灣不僅是初婚年齡節節往後退,而且離婚率逐步的往上揚。現 在,台灣每天有178對的夫妻離婚,其中結婚不到一年就離婚的夫妻,是10年前的 3.7倍。 為什麼?是誰變了?是我們變了心,無法再對傳統的婚姻規範忠誠?還是婚姻變了 意,讓人不敢輕言承諾?婚姻制度走到了今天,是什麼原因讓它的面貌有了這麼大 的改變? 《Cheers》雜誌與台北故事館共同舉辦了「獨立時代:究竟我們為什麼 要結婚?」座談會,邀請到專家與仍在婚姻路口徘徊的人,一起討論性別、工作、 婚姻的三角問題。 「婚姻是彼此對感情的對外宣言,可以看作是男女之間感情的佔有慾,但是這也是 一種非常非常棒的安全感。」 我有個28歲的女兒,她最近跟我說:媽媽,我不準備結婚,但是我不排除生個小孩 。這讓我想到,現在大家對婚姻到底是抱持怎樣的看法? 傳統的婚姻價值,絕對有值得保存的部份。婚姻還是有保障的。從感性面來看,我 認為婚姻是彼此對感情的宣言,兩個人對外宣稱「我只要你,你只要我」,這可以 看作是男女之間感情的佔有慾,是一種非常排外的關係,但是這也是一種非常非常 棒的安全感。 從法律面來說,婚姻絕對是有保障的,比較具體的就是如果離婚,還有贍養費,如 果雙方只是同居,就沒有贍養費,這過去是比較屬於女性的權利,但是現在台灣也 變了,有的男性會說太太賺錢比他多,要太太給贍養費。如果嫁入豪門,變成全職 的豪門太太,沒時間去經營自己的事業,還有遺產可分。 如果我今天是個未婚的年輕女孩子,我會選擇結婚的對象是我的soul mate,就是 靈魂之友,也就是對方的思想、感受可以完全與我的融成一體的人。我覺得在這麼 混亂的社會中,兩個人的價值觀必須要相當程度的「門當戶對」,如果兩個人連價 值觀都拉不平,那婚姻肯定不可能會好。 兩個小測驗,測試結不結婚 要不要結婚?要不要跟這個人結婚?有個朋友告訴我可以做兩個小小的測驗。想一 下:你每天下班拖著很疲累的身體回到了家,你見到家裡的另外一個人時,是感覺 到喜悅、還是有壓力?如果跟這個人過人生的最後10年、20年,會是什麼樣子?那 個時候小孩大了、事業告一段落了、人也老了,面對這個人是喜悅、還是恐怖? 對我來說,婚姻的起原點還是感情,就是心靈是否相通,其他客觀的理由都不夠耐 久。「婚姻既不是神仙故事,也不是童話故事,婚姻根本就是生活中最最最現實的 東西。如果要在現實之中找一個非現實的人,要哪裡去找?」 在我們的時代,大家是糊裡糊塗的結了婚,現在人結婚是越來越晚了,錯誤就越多 ,就想到底我為什麼要結婚?婚姻的意義除了有一些法律的保障,就是讓大家可以 有一個合法的做愛的地方吧! 現在結婚率降低,大家好像都不怎麼愛結婚。我曾經感嘆,如果婚紗不是那麼漂亮 的話,大概很多女人都不要結婚了,因為做個很漂亮的新娘是很多女性共同的期待 。 結婚率降低,到底是因為現在大家都不想結婚?還是大家找不到對象結婚?到底是 什麼原因?我覺得這兩個都是原因。 現在愈來愈多人不想結婚,因為現在女性都經濟獨立了,渴望自由。我是婚姻的過 來人,我了解現在年輕的女性自己有很好的收入、有很好的朋友,她為什麼一定要 結婚呢?如果她又不想生小孩,當然更不想結婚,生小孩之後就更沒有自由了。 另一個原因,就是找不到對象。我以前聽我的聽眾或讀者描述她們希望找的理想對 象,他們講了半天,我發現這樣的對象在地球上好像不太容易找到。 男人分幾種 基本上,我認為男人大概可以分為幾種:一種是不會賺錢,但是他很愛家、很顧家 ;一種是他很會賺錢,可是他很少回家吃晚飯;一種是又不會賺錢、又不顧家;還 有一種就是又會賺錢又顧家的男人,這是大家想要的對象,但是這樣的男人太少了 喔,要到哪裡去啊!而且,如果有這樣的男人,也早就被人家搶走了。所以,如果 因為這樣而找不到對象,就怪不得別人,只能怪自己把理想定的太高。我建議結婚 以前,兩個人眼睛要睜大一點,結婚以後就睜一眼、閉一眼吧!不要那麼挑剔,因 為世界上根本上沒有一個完人嘛! 婚姻不是童話故事 其實婚姻不能被架得那麼高的,結婚本來就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它既不是神仙故事 ,也不是童話故事,婚姻根本就是生活中最最最現實的東西。所以,如果要在這樣 現實之中、找一個非現實的人,要哪裡去找? 我認為不一定要結婚,但是要不要結婚,一定要自己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很多人是 迫於家人的壓力而結婚,特別是來自媽媽的壓力,這也很奇怪。有些母親雖然自己 的婚姻不好,但是非要看到女兒結婚不可,大概是怕女兒沒結婚她沒面子。 現在人的選擇比較多,可以結婚、不結婚、結婚不生小孩、不結婚生小孩,但是要 自己夠成熟。如果心理不夠成熟,不管是結婚還是沒有結婚,好像怎麼做都不太對 勁,怎麼選擇都不會快樂。自己真的成熟到可以做媽媽、也可以扮演爸爸這兩個角 色了嗎?如果選擇不結婚生小孩,將來就要有勇氣來回答小孩子的問題:我的爸爸 到哪裡去了?而且,不僅要能夠回答,還要讓孩子抱持很正面的態度。事業可以靠 自己去努力,但是養育小孩不是靠一個人的努力就夠了的,有很多很多問題需要另 一伴來分擔。 傳統婚姻絕對有可以保留的價值,在還不錯的婚姻裡,對於男女來說身心都比較安 定,不管這個世界再怎麼亂,心不會沒有方向,還是可以享受到家人之間的親密, 這與同居到底還是不一樣,家庭還是比較完整。我想在我有生之年,婚姻應該還不 會消失,只要年齡到了,還是會有很多的紅帖子灑下來。 「社會經濟愈來愈進步、發達的時候,不但選擇的條件越高,而且每個人的自主性 也就越高,每個人都可以選擇結婚或是不結婚,所以結婚率下降,出生率自然也就 跟著下降。」在過去農業社會的時代,性、婚姻、家庭彼此的關係非常的密切,幾 乎是密不可分,但是在現在的社會,這三者間的關係已經非常薄弱了,薄弱到幾乎 不存在。所以,到底要不要結婚,我認為就要取決於兩個人的需要,如果雙方真的 有感情、彼此也有志一同,那就會好好的考慮結婚。 我曾經看到內政部戶政司的統計資料,發現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雙方未婚的趨勢 都與學歷有關,女性的數字尤其明顯。25歲到29歲、大專教育程度以上的女性,未 婚率約72%,而教育程度在國中以下的未婚率就掉到9.4%。換句話說,女性的學 歷越高、她的要求就會越高。 所以,當我們的社會經濟愈來愈進步、發達的時候,不但選擇的條件越高,而且每 個人的自主性也就越高,每個人都可以選擇結婚或是不結婚。不過,許多人想要結 婚的時候,就發現要找一個白馬王子好像不是那麼容易,所以結婚率下降,出生率 自然也就跟著下降。不過結婚的時間對女性的壓力是比較大的。主要的原因是大家 都知道,懷孕主要的二個因素,一個是精蟲,一個是卵子,男性的年齡對於精蟲的 影響不大,男人到四、五十歲還可以生小孩,但是卵子跟女性的年齡是絕對高度相 關。 結了婚,最好早生早養 女性卵巢的生育能力在28歲的時候,達到頂峰,之後會維持一段時間的高原期,到 了35歲之後,生育能力就會開始下降。這也就是為什麼高齡孕婦的問題會比較多, 例如出現染色體異常的狀況比較多、在後期會併發的問題比較多,這些都是跟女性 的體質開始漸漸老化有關係。 雖然目前現在的如人工受孕、試管嬰兒等科技,是可以延長受孕的年齡限制,不過 科技還是有它的風險。例如試管嬰兒的成功率大約是四成。不管說科技再進步,還 有是它的限制,很難到達八成成功率的境界。所以,我常與一些結婚的朋友說,要 早生早養。 「婚姻是雙方對感情的承諾,承諾要跟對方一起過人生的下半場,下半輩子就要跟 這個人一起學習、一起面臨彼此人生中的問題、一起通過考驗。」 我覺得我蠻幸運的,出生在這個時代,因為現在這個時代比較多元,可以容許不一 樣的人、去做不一樣的決定。我在20多歲的時候去美國唸書,體認到原來有不同的 價值觀,發現其實可以選擇自己不同的生活,而那個選擇權必須是自己的手上,而 不是媽媽、鄰居或是其他任何人誰告訴我該怎麼做。當然,這不是表示我們可以完 全按照自己的心意、或是任性而為。 原來只是Mr. Right Now 現在的婚姻選擇是多元的,尤其學歷越高、或是經濟與謀生能力愈好的女性,愈會 去思考:結婚對她來說到底是什麼意義?對我自己來說,我自己還沒想出一個非常 強而有力的理由,告訴我自己一定要結婚。 我了解我自己的個性,是非常享受自由的,雖然好像常常會覺得碰到了Mr. Right ,但是過了一陣子,就覺得那個人原來只是Mr. Right Now,覺得彼此似乎還沒有 適合到要走到許下一個很大的承諾的那個程度。 我認為婚姻是雙方對感情的承諾。這個承諾與同居的承諾不一樣,是承諾要跟對方 一起過人生的下半場的。這樣的承諾不是男女之間只因為有很強的吸引力、彼此還 蠻愉快的,彼此接著就相互秤斤秤兩一番,男生覺得女生夠不夠溫柔漂亮體貼,女 生覺得男生經濟條件夠不夠好,然後就輕易許下了承諾。雖然現實的條件還是需要 考量,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雙方到底有什麼緊密的連結(binding),可以讓兩 個人繼續一起過人生的下半場? 我認為婚姻是彼此願意承諾自己的下半輩子就要跟這個人一起學習、一起相處,一 起面臨彼此人生中的問題、一起通過考驗。當然,這樣的承諾還要先確定對方對於 結婚的定義跟自己一樣,如果對方只是覺得時間到了、應該要結婚了,那麼彼此對 於承諾的落差就會很大了。 我覺得結婚像是找個生活上的夥伴,應該是對彼此的生活都有加分的作用,這樣結 婚才有價值。如果在婚姻中要某一方完全去配合另外一方,那婚姻就會像是一個不 等邊的三角形,是撐不起一片天的。過去的女性經常是為了別人而活、完全配合別 人。就像我常常跟我媽媽說,要她好好的為她自己過生活,我媽媽會想很久,問我 「為我自己到底是什麼意思」。 男女都不要有標籤 其實不論是男女都一樣,如果是為了自己,做什麼都比較容易覺得滿足,那麼身心 就會處於比較平衡的狀態,就會是個滿足、又快樂的人。而且,我覺得這樣的快樂 與有多少錢、做到多大的事業,是沒有直接關係的。 所以,我認為男女對於婚姻不要有太多的標籤,不要認為先生就應該做些什麼、太 太又應該做些什麼,只要兩個人能夠互補,讓兩個人拼起來是一張比較圓滿的拼圖 ,這樣就對彼此都有加分的作用,感情就比較有機會可以延續下去。否則,大家都 愈來愈為自己活、每個人都愈來愈獨立,就愈難看出兩個人一起生活能夠增加什麼 價值。我還是相信,只要找到生命的夥伴,婚姻是會成功的。 「很多事情都是有方法可循、有技巧可學習的,在兩性相處上,也是如此,不論是 女性想要找到好男性、還是男性想要追到好女性,彼此應該是有方法的。」 我認為大部分的人還是希望有個婚姻的過程。我認為現在的人給大家好像比較沒有 結婚意願的感覺,一部份是因為學習不夠。 其實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一樣,都有各自認定的好男人與好女人的標準,但是, 如果按照彼此嚴格的標準,好女人很少,好男人也同樣很少。以女性為例,如果女 性要用自己嚴格的標準去找好男性,就已經把可以選擇的男性的範圍縮的非常的小 ,然後再從中間先刷下一些不適合自己的,又被把努力找好老公當作職志的女性搶 走一些,剩下的好男人就更少了,要結婚當然不容易。 我認為很多事情都是有方法可循、有技巧可學習的,在兩性相處上,也是如此,不 論是女性想要找到好男性、還是男性想要追到好女性,彼此應該是有方法的。但是 ,我們在學校的教育過程當中,學習過國文、數學、科學、社會、歷史,從來就沒 有學習過兩性的交往或是認知,可能頂多只有健康教育可以算是略微碰觸到這個議 題。結果,男性與女性彼此都不了解,大家就把男性看作是來自火星、把女性看作 是來自金星,相隔遙遠,如果用行銷學來看,就是雙方對於自己的目標都沒有去研 究、都不夠了解,遇到的時候很容易就撞得滿頭都是包,結果就是又看著好男人、 好女人被別人搶走。 社會給女性的時間太少了 而且,我們學習兩性相處的時間太少了,尤其是女性。我們的社會給予女性的時間 ,實在是太少了。 大家都知道,現在整個社會的女性都在工作上進步,愈來愈多的女性努力成為一流 的優秀人才、要在工作上得到肯定、換得經濟上的獨立,所以許多人念研究所,念 完研究所就差不多是24、25歲了,如果要在大家一般印象中的30歲之前結婚,所剩 下的時間就只有5年左右,之前又沒有學習、了解兩性相處,要怎麼在這麼短的時 間中趕快把結婚的問題解決掉? 雖然結婚、生子似乎是給予女性比較大的壓力,但是我覺得其實不論是男性還是女 性,都會承受壓力,重要的是找到價值觀相同的伴侶。 我們終究都是還是獨立的個體,即使有家庭、有父母、有兄弟姊妹、或是有伴侶, 人生中總是會有要自己獨立面對的情況、有要自己負擔的事情。現在的社會多元, 可以選擇結婚,也有人選擇離婚、未婚生子,或是還是有人覺得對於家族的傳宗接 代有責任,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要承擔的是什麼,然後找價值觀相合的 伴侶。如果是要承擔傳宗接代責任的,也就要找同樣認同這個價值觀的人,雙方才 比較可能談得妥,才有機會可以繼續發展下去。 人都是利己的動物,這是人的天性,彼此要在互利的前提之下,才可以組成一段關 係,共同生活,要找到可以分享價值觀的志同道合夥伴,這條路才走得下去。但是 ,在還沒有找到之前,我覺得大家還是要享受單身的生活。結婚有結婚的好處,單 身生活也有單身的好處。想清楚、勇敢去做就對了,一步一步去實現自己想要的生 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6.132.128
grantliao:kimo+天下.....>"< 61.222.140.102 12/24
dotZu:略看了一下,還不錯啦 140.135.254.169 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