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PP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台灣在哪裡?台灣將往何處去? 對這兩大問題的精確回答,不僅可以釐清許多流行在當代台灣的神話, 而且將揭示決定台灣命運的關鍵。 兩面刃的島鏈 地理上,台灣位於西太平洋的島嶼鏈上, 北連琉球群島,南接菲律賓群島,西望歐亞大陸東半部大陸塊, 東瀕地球上最廣闊的水域太平洋,與關島遙遙相望。 更具體地說,台灣正位於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中心點(參見附圖,在圖上點選可放大圖) http://homelf.kimo.com.tw/hohohi.tw/Taiwan_News/TaiwanNews_003/TaiwanNews_003_010_01.jpg
這一條島鏈北起阿留申群島,繞行勘察加半島, 經隔著狹窄的對馬海峽與朝鮮半島相望的日本列島, 連結琉球群島,經台灣,越菲律賓群島,以迄印尼群島。 其間,馬來半島和印尼群島是分隔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地脊, 通過麻六甲、巽他(Sunda),以及龍目(LombOk)三個海峽,便可將兩大洋連結起來。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第一島鏈具有戰略上的兩面刃意義。 對歐亞大陸上的陸地強權來說,控制第一島鏈,足以雄鎮海門, 為其陸塊安全構築一層防衛網(defensiVe SCreen),拒敵於海門之外, 並可以此為跳板,將權力投向更遠的大洋。 與此相對,任何一個海洋國家或國家集團,若能控制第一島鏈, 則可把制海權,遂行制海(sea control),圍堵任何陸地強權的戰略野心, 並影響著歐亞大陸的政治過程與區域的權力均勢。 所謂的歐亞大陸東半部陸地強權,唯一的候選國當然是中國── 自一九七○年代以來即積極擴張海權,並對海洋爭霸充滿興趣。 所謂的海權國家或國家集團,當然是指美日同盟。 從美日的太平洋戰爭結束以來,美國成為太平洋唯一的制海強權。 韓戰爆發與東亞冷戰體制的確立, 使美國以日本為中軸,構築起穩固的西太平洋海權體制。 此一海權體制,是韓戰迄今半世紀來,西太平洋能夠維持人類史上罕見的長期和平, 並在此一基礎上實現快速經濟發展與促進民主的根本條件。 阿奇里斯之腱 這個地緣政冶態勢說明了一個鐵的事實: 所謂的「台灣問題」,不管政客們怎麼說,本質上就是國際問題。 台灣海峽上的任何戰爭,無論北京如何主張只是「內戰」, 都必然會是一場區域戰爭, 而且還會是一場全球性戰爭:將美國這個超級強權捲入的戰爭。 現階段,以及未來至少二十年,美日同盟控制著西太平洋的整個海權。 中國的海權擴張,特別是海空軍軍力的加速整備, 至少在一代的時間裡, 再怎麼樣也無法挑戰美國以美日同盟為中軸的西太平洋海權體制。 再者,區域內任何一個國家的體制崩潰(如菲律賓的內戰或印尼的混亂), 乃至戰爭(如南北韓之間的第二次韓戰),根本上也無法撼動這個海權體制。 但是,有一個因素,而且是唯一的因素, 只要發生結構性的巨變,就足以改寫整個西太平洋的戰略版圖。 這就是台灣。 如果中國取得台灣, 更精確地說,台灣自願地向中國投降並被「統一」, 那麼無論哪一種形式的「統一」, 都將造成西太平洋地緣戰略版圖的根本性改寫。 屆時,台灣最大的軍事基地──佳山, 將成為中國位於太平洋上的最前線與最大軍事基地, 直接與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最大軍事基地──關島對峙。 如此一來,結構將演變成: 部署在台灣佳山的空軍戰機與飛彈被用來對準關島, 而關島上的戰機與核武飛彈則將主要焦點瞄準佳山。 新太平洋戰爭 這就揭露出當代台灣的最大神話: 「接受北京訂定的「一個中國」原則,對中國屈服,或是任何形式的「統一」, 也許令人不悅,但可以讓台灣免除戰禍,確保和平。」 這當然是錯的,而且是大錯特錯。 與主觀的和平想望恰恰相反, 如果台灣接受「一個中國」原則, 漸漸地被中國這個對海權充滿興趣與著手追求的陸地強權所兼併, 那麼台灣被捲入戰爭的結局就無法避免──既存的海權國美利堅合眾國, 以及控制第一島鏈阿奇里斯之腱的新興海權國──中國, 最終將通過第二次太平洋戰爭來解決海權的真正歸屬, 而阿奇里斯之腱的台灣,將是這場新太平洋戰爭的主戰場。 相反地,如果台灣持續保有目前實質獨立的地位, 那麼深知無力挑戰美國海洋霸權的中國, 將不會有興趣真正發動對台戰爭而讓自己陷入淪亡的悲命, 結果反倒是台灣確保了和平,從而也鞏固了得來不易的民主。 在當前的戰略態勢上, 江澤民領導的中國當局估算著,加速「和美裂台」的攻勢, 製造台灣內部的分化與動亂, 逼使台灣政府軟弱讓步而最終接受「統一」條件。 北京的戰略家們想像著,只要扼住台灣, 中國便有條件逼迫美國接受美中在西太平洋共同霸權的戰略機會, 實現──諷刺的很──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從美中建交以來的戰略構想: 美中兩極體制。 專制帝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共同享有太平洋霸權, 這和當年日本發動珍珠港攻擊背後的「戰略構想」 ──扼住要害,迫使美國接受和日本在太平洋上畫界共享霸權的條件──如出一轍。 正如同珍珠港奇襲並未實現日本帝國的「戰略構想」, 反倒是正式引爆了太平洋戰爭一樣, 北京的美中共同霸權構想,只是自欺欺人的幻覺而已。 一句話,無論採取哪一種形式,只要台灣接受中國的兼併, 佳山的士官兵們,就必須以關島為假想敵,加速戰備演練, 以便全力準備迎接無可避免的對美大戰。 不僅是因為美利堅海權的本質, 更因為一個關鍵地理與關鍵國家:亞洲的地中海與日本。 台灣之所以重要,不僅是因為位於第一島鏈的中心點, 同時也是因為台灣正位於「亞洲的地中海」(AsiatiC Mediterranean) 三角形廣袤水域的頂點, 和西南方的新加坡, 東南方的澳洲北端圖瑞斯海峽(TorreS Strait)的約克岬(Cape York)互成犄角。 這個略呈三角形的廣大海域,是亞洲的戰略心臟。 太平洋地區的某一強國或強國集團,若能控制此一亞洲的地中海, 不僅可制霸太平洋,而且能在印度洋享有舉足經重的地位。 相對地,印度洋的強國,若能控制此一地區,則可獲得參與太平洋事務的權力。 一個海權國家或國家集團,若能確保自由通航這些戰略性海峽, 則可以完全地掌握印度洋與太平洋。 從波斯灣、印度洋至西太平洋這條海巷(sea lane), 是當代日本的生命線。扼住這條海巷,就可讓日本不戰而降, 根本不必派兵直接政打日本列島。 如果台灣淪入中國之手,就算先不考慮美國的反應,也不能不使日本作出反應。 由於台灣,特別是台灣南方的巴士海峽,正是控制住日本生命線的扼制點, 因而當中國控制台灣時,日本基於自己的國家生存,只有兩條路可選: 要嘛向中國臣服,接受這個陸地大國的霸權; 要嘛核武裝並加速整建遠洋海軍, 以自力救濟的方式,用自己的軍事力量來控制這條生命線。 日本戰略抉擇 十四世紀日本室町幕府向明帝國稱臣納貢,就是第一條道路。 十九世紀末明治政府以朝鮮問題為藉口而對清帝國發動的甲午戰爭,就是第二條道路。 其間,德川幕府採行後來被稱為「鎖國」的政策,是第三條道路, 當時的經濟條件許可,而今日已絕無可能。 那麼,日本要選擇哪一條道路? 近年日本經濟的低迷,使這個列島國家的國際地位被嚴重忽視。 但是,長達十年的經濟困境,日本仍穩居世界經濟第二大國的地位。 目前,日本平均國民所得仍居已開發國家之首, 仍擁有世界一流的科技,研發投資仍列世界前茅, 貿易收支順差仍為世界第一,而且還是世界上外匯存底最多的國家(約為中國的兩倍)。 單純從經濟現實來看,要日本向中國臣服,實在很難。 今日的中國,至少比日本落後四十年。 儘管歷經了多年持續的快速成長(姑且不討論中國統計數據灌水的問題), 目前中國經濟的發展水準仍只相當於一九六○年代前期的日本 ──二○○○年中國平均國民所得為八五五美元,相當於日本一九六四年的水準; 中國城市居民的恩格爾係數為三九.二%,約略與日本一九六○年的三九.八%相當; 中國因家電產品迅速普及而急速增長的平均國民年間電力消費量, 與一九六○年日本的消費量接近; 反映營養狀況和醫療水準的中國人民平均壽命、嬰幼兒死亡率, 也分別與日本一九六五年、一九六○年的統計相捋。  今天,日本的平均國民所得是中國的四十倍。 過去十年,中國經濟持續成長,日本經濟持續低迷。 儘管如此,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仍達四兆美元,約為中國九千八百億美元的四倍。 就算未來十年日本經濟零成長而中國保持七%的年平均成長率,中國還是遠不及日本。 這還只是經濟,遑論兩國人口素質的巨大差異── 今日的日本,是世界上國民教育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 這使其國民的平均素質保持在世界一流水準, 而中國人民要達到這個水準,最少也要兩代人以後。 再者,日本人民的勤奮舉世聞名(勤勞已屬低估,日語的「猛烈社員」更為恰當), 再加上高素質的勞動力、大量的儲蓄和充裕的資金, 以及掌握世界一流的科技開發能力和製造能力……等, 在在證明一個根本性的結論: 要日本自願向中國臣服,這比廢除日本的天皇制還要困難。 日本自由黨黨魁小澤一郎四月六日 發出日本在必要時將可輕易核武裝來牽制中國的軍擴之語,並非偶然。 一旦日本核武裝並擴建遠洋海軍,其最終的歸結,就是第二次甲午戰爭, 而關鍵戰場,正是台灣。 正因如此,布希政府的亞洲戰略,不僅著意強化美日同盟體制, 而且對台灣的安全作出堅決的承諾, 因為台灣一動搖,日本便會抓狂, 而美國在亞洲的存在,也將遭遇史無前例的地殼變動。 一言以蔽之,維護目前台灣的實質獨立地位並鞏固台灣的民主, 將可刺激中國必須慎重地考慮邁向民主。 假以時日(至少十年),一旦民主在中國獲得鞏固, 對台灣的戰禍威脅就能夠被根本地剪除。 相反地,如果因為意志軟弱或認識不清或兼而有之, 使台灣選擇漸漸降伏於專制中國, 那麼屆時台灣要嘛面對新的太平洋戰爭, 要嘛大步迎接第二次日中戰爭, 且結局只會有一個:兩戰合為一戰,而主戰場就是台灣。 和平的辯證法 五十餘年前,美國的麥克阿瑟曾讚揚台灣是西太平洋上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 這當然是錯的。台灣不僅會沈沈浮浮,會自我迷失航向,而且可能被淹沒, 在被專制中國兼併的道路上,沒入史無前例的戰禍。 淹沒的風險來自於台灣的特殊經驗。 整個亞洲,乃至整個世界,再沒有比台灣這塊土地與人民更弔詭、更辯證的了。 一方面,整個二十世紀,台灣是地球上少數免遭大規模戰禍的僅有福地之一。 另一方面,五十多年來,台灣一直處於戰爭威脅之中, 包括中國的戰爭恐嚇與國民黨時代對本國人民的戰爭恐嚇。 這兩個極端對立的因素相加, 養成了台灣社會對戰爭與和平的本質欠缺冷靜思考的精神疾病 ──許多人只是一廂情願地以為,對中國讓步或屈服就可以獲得和平, 殊不知,人類歷史的鐵律,不是口說和平就會有和平, 而是「邁向戰爭地獄的道路,正是由姑息與愛好和平的言辭所鋪平」, 因為那等於向對手傳達了恫嚇有效,侵略可成的訊息, 從而鼓勵了更多的恫嚇,更強的侵略。 經年累月的精神疾病,使台灣社會欠缺面對戰爭與和平的哲學。 台灣社會甚少深思,戰爭雖可怕且可怖, 但終極的邪惡卻不是戰爭本身,而是專制與侵略, 無論是以哪一種名義(祖國榮光、民族統一、文明使命或其他)為名的專制與侵略。 是的,暴力不應被鼓勵,但人間最大的敗德,並非使用暴力, 而是對暴力或暴力威脅的讓步與降伏──這正是一切專制與侵略的根源。 地緣政治、國際角力、經濟發展等因素,將深刻影響台灣的將來。 但是,在根本意義上,台灣的命運, 最終將取決於台灣政府與人民對於戰爭與和平的哲學。 文章來源:Taiwan News http://home.kimo.com.tw/hohohi.tw/Taiwan_News/TaiwanNews_003/TaiwanNews_003_010.htm -- 撥亂反正、清新思維,先從「與媒體對抗」開始 http://www.socialforce.or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90.74
ayabbe:說的真是好阿.....讚啦 220.136.172.150 12/24
grantliao:推!台灣不要再陷入統一才有和平的迷思 61.222.140.102 12/24
Morissett:My dear God, 這篇真是說的太好了! 140.113.94.89 12/24
ehom:精闢論點...一針見血...讚!! 218.164.184.227 12/24
VRC174:好讚! 61.62.108.212 12/24
trylans:寫的真棒 140.112.48.248 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