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PP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面對中國無所不用其極養併吞臺灣的野心與作為.... 一堆人毫不在意... 反而接受中國在臺代言人的說法, 大搞釣魚台爭議, 試圖煽動台日對立... 讓中國更能輕而易舉拿下臺灣.... 這不知道這群保釣派是何居心...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jun/27/today-t1.htm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jun/27/today-fo1.htm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jun/27/today-fo2.htm 中國圖以台灣為前進基地 〔記者鄒景雯╱台北報導〕 陳水扁總統即將提出我國第一部國家安全報告,據透露,報告明確將「中國的崛起」 列為台灣外在安全環境中最大的變數;而中國之所以強行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其 實是海洋擴張戰略的一環,意圖將統一後的台灣做為其「前進基地」。 武力崛起 衝擊美日利益 報告也指出,如果中國以武力統一台灣,勢必衝擊美日同盟對第一島鏈的控制,從而 衝擊美日的戰略利益。 上述定調,儼然將中國的崛起直言為「武力崛起」,更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向國際 宣稱的「和平崛起」大相逕庭,受到外界矚目。 已完成初稿的國家安全報告,現正進入最後檢討階段,陳總統為此已在六月十七、二 十三日親自主持兩次高層會議討論,本週將第三度召開會議,依序就國防、兩岸、外 交完成政策定調。 面對中國的崛起,報告描述,上世紀七○年代末,中國在鄧小平領導下,實行改革開 放。四分之一世紀之後,經濟快速成長,綜合國力大大提升,已崛起成為東亞地區重 要的勢力,對後冷戰時期東亞戰略格局的形成,有著重大影響,從而更直接衝擊我國 面對的外在安全環境。 報告認為,中國崛起對我外在安全環境的衝擊,最值得重視的有兩個面向,一是海洋 戰略的推動,二是中國在東亞區域整合中的角色。 報告說明,一九九四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正式生效,中國在一九九六年即制定 「中國海洋二十一世紀議程」,全面提出其海洋戰略。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一九八五年,中國就已正式提出其「海軍戰略」規劃,將其海軍 作戰方針從「近岸防禦」推進到「近海防禦」。 中國目標 挺進第二島鏈 其作戰海區主要是第一島鏈和沿該島鏈的外沿海區,以及島鏈以內的黃海、東海、南 海海區,而且隨著經濟力及科技水平的增強,海軍力量壯大,將其進一步推進到太平 洋北部至第二島鏈。 國安報告指出,從近來中國潛艦及海洋探測船頻繁進出第一島鏈相關海域,及長期大 力投資海軍建設,即可清楚看出其推動海洋戰略的主要目標是要打破封鎖、走出近岸 ,突破第一島鏈,進出太平洋,以確保其海上通道的安全,並且獲取海洋資源,近來 中日兩國在東海油氣田開發問題的紛爭,即是一個明顯例子。 在這一戰略要求下,中國制定「反分裂國家法」,一方面防範台灣宣佈獨立,一方面 意圖將統一後的台灣做為其長遠海洋擴張戰略的前進基地。 報告指出,中國同時在外交上積極推動「能源外交」,積極以參股投資,或其他商業 手段,確保其能源來源,因而也提高了其區域影響力;另一方面,在中東、南亞、東 南亞至中國華南沿線,推動「珍珠鏈戰略」佈局,以確保能源航道的安全。 針對台海局勢發展,國安報告強調,由於中國明確訂定「反分裂國家法」,片面主張 台灣主權,此即為其核心的國家利益,有可能採取武力手段防止台灣獨立,或迫使台 灣走向談判桌,接受其條件。 ------------------------------------------------------------------------- 國安報告︰中國主東亞 對台極不利 〔記者鄒景雯╱台北報導〕 據了解,即將公布的國家安全報告將指出,中國在東南亞影響的增加,相對於美日在 東南亞影響的下降,已經使中國「不戰而主東亞」的戰略擴張目的成為事實。 這一形勢發展對台灣極為不利,我國在東南亞地區所受到的打壓與孤立,日益嚴重。 高層官員指出,台灣點出此一區域趨勢,除為提出有效的國家安全戰略加以因應,也 在提醒美日等主要盟邦應該正視這個傾斜現象,才能確保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據透露,國安報告草案敘述,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壯大,對周邊區域的影響也逐漸加大 。中國在區域的影響主要透過自由貿易區、戰略對話、安全合作、多邊體制及大國外 交;其主要影響力的增加遍及全球,但主要表現在東南亞。 國安報告認為,在冷戰結束後,南海曾被視為東亞地區潛在的衝突熱點,近年來,原 本採強硬主張的中國,為化解周邊國家對其軍事擴張的疑慮,改採所謂的「睦鄰政策 」,與東協國家簽署一系列協議,包括極具關鍵性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南海問 題的緊張程度因而有所降低。但對我不利的是,我國因中國的打壓而被排除在此一架 構之外。 報告指出,在這個新發展中,中國使出全力,擴大其「睦鄰政策」,並且以日趨強大 的國力和市場誘因,推動「東協加三」、「東協加一」,建立其與東協合作及對話的 平台,乃至積極建立「中國 - 東協自由貿易區」等戰略佈局。 中國此舉,一方面降低周邊國家對「中國威脅」的疑懼,另一方面由於中國在東南亞 影響的增加,相對於美日在東南亞影響的下降,已使中國「不戰而主東亞」的戰略擴 張目的獲致初步成果。 國安報告認為,中國在東亞的影響上升,直接衝擊美日兩國在東亞的影響力;其次, 中國因為能源需求,及安全戰略上的考量,而加速推動其海洋戰略,必然衝擊以美日 同盟為主軸的東亞安全形勢,尤其是此一同盟所主導的第一島鏈。 ----------------------------------------------------------------------- 華盛頓時報報導 美官員︰中國可能2007年攻台 〔編譯陳泓達╱綜合報導〕 由於中國軍事擴張速度超乎預期、兩棲作戰能力迅速增長,華盛頓時報軍事記者葛茨 (Bill Gertz)二十六日撰文引述美國國防部官員的發言指出,中國可能在二○○七 年至○八年間對台灣發動軍事攻擊,由於華府堅決反對兩岸片面改變現狀,屆時中國 將被迫和美國開戰。 美國軍事和情報官員指出,中國擴軍的目標非僅止於攻台而已。五角大廈評估,為確 保能源供輸無虞,中國將不排除動武攫取蘊涵豐富油氣資源的戰略要地。在積極建設 遠洋海軍時,若拿下台灣,將順勢晉升為區域軍事霸權。 中國近年來大規模自國外引進高科技武器,如戰艦、潛艦、飛彈,以及旨在突破美國 飛彈防禦系統的可操縱重返大氣載具(MARV)等。新近獲得的情報也顯示,中國 已加速進行兩棲作戰演習,所有跡象一致顯示,人民解放軍正為渡海攻台預作準備。 五角大廈主管亞太事務的副助理部長勞理斯指出,九○年代中、末期之間,中國建軍 計畫出現重大轉折,不論是部署新式武器數量、軍武科技先進性,以及各類系統間的 互通性,如今都已展露與此前評估截然不同的驚人成果。 中國擴軍快速 超過美方預期 經濟蓬勃發展,軍力大幅擴增,再加上日趨澎湃的民族主義情緒,美國軍事官員認為 ,中國已逐漸成為一個法西斯國度,「第一個納粹德國式的真正法西斯社會」。 葛茨指出,對五角大廈官員而言,中國自兩年前開始大幅擴軍,積極對外採購新式運 兵船艦,不啻為一大警訊。北京當局在去年十二月發表「二○○四年中國的國防」白 皮書,聲稱「台灣海峽兩岸關係形勢嚴峻」,並揚言解放軍將「堅決徹底地粉碎台獨 分裂圖謀」。隨後,全國人大三月間通過「反分裂國家法」草案,賦予北京領導人對 台動武的法理基礎。 以往,基於中國缺少運兵船艦,專家們堅稱,解放軍攻台將淪為「百萬雄師游泳渡海 」。但五角大廈高層指出,隨著中國加速擴軍,美國約在一九九八年至九九年間已改 採更審慎的態度,解放軍兩棲運輸能力正以每年兩倍,甚至四倍的幅度躍進,使美方 不敢掉以輕心。 至於中國可能攻台的時間表,該名官員直言,在二○○七年至○八年間,解放軍將具 備足以渡海攻台的能力。就在一年前,美方對此時間點的評估還是「極不可能」,但 「現在,我們認為很可能就是這個時間點」。 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赫斯特指出,中國正積極發展空中加油技術和預警機,做為區域 防禦和長程兵力投射管道。此外,匿名官員透露,中國也在發展MARV,提升其核 武戰力,以反制美國的飛彈防禦系統。 北京當局是以所謂「雙層島鏈」戰略,逐步向太平洋地區擴張勢力,突破由日本至印 尼的第一和第二島鏈。官員指出,中國擴軍的目的非僅止於攻台,中國積極打造的尖 端戰力遠超過對付台灣所需,北京的設想是:若台灣問題獲得解決,他們將可順勢成 為區域軍事霸權。 為確保海上運油路線不受美國影響,解決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口中的「麻六甲困局」 ,北京正採取所謂的「珍珠鏈」戰略廣建據點,自波斯灣一路延伸到中國南方海域。 華府國際評估暨戰略中心副主席費學禮說,十年內,解放軍將從防禦性武力,變成具 太空戰及全球非核巡弋飛彈打擊能力的先進武力。他說:「我們該清醒了,後冷戰時 代的和平已結束,我們正和一個新興超級強權武器競賽,而這個超強的目標就是要圍 堵與超越美國」。 我方全盤掌握 因應計畫完備 〔記者許紹軒╱台北報導〕 國防部官員表示,國軍對解放軍對台動武的各種可能性方案,都密切注意,並以此為 基礎訓練部隊,我方對中國各項發展均有掌握,同時建立因應計畫。 我國去年出版的國防報告書指出,解放軍沿海各軍區的地面部隊,著重渡海登陸的瀕 海訓練,並針對台灣成立兩棲機械化部隊,內陸部隊持續利用實體模型,在駐地周邊 從事裝卸載實務操作,近年東南沿海地區的聯合登陸作戰演習著重於強化指揮程序、 上岸及陸上作戰戰法,以提升聯合登陸作戰能力。同時在海軍方面,置重點在軍兵種 合同演練,縮短戰力形成時間,以提升制海作戰能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68.9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