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PP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time25 (lok)》之銘言: : 前面有人在追究這個問題, : 似乎認為從李登輝當總統開始, : 台灣徹底改變了, : 變的不像 good old days, : 開始有人在區分省籍了. : 事實如何呢? : 在台灣分省籍的始祖是誰呢? : 有興趣的人, 可以去查查什麼是, : 高普考分省籍定額錄取制. : 或者去翻翻1992年以前的'考選統計'和'銓敘統計', : 看看是誰每年在那邊統計各級政府公務員的省籍組成! : 反倒是1992年之後, 這些分省籍的統計資料都不見了. 我想這個部份我可以解釋的更清楚一點。 當初國民政府為了保障跟國民黨一起過來的新移民, 幾乎大部分的考試都有省級限額,尤其是公務員考試。 因為台灣省只是35省之一,所以名額也就只有那麼少。 因此籍貫為台灣省的人,就必須競爭那少少的1/35的名額, 而其他34/35的名額等於是保留給非本省籍的新移民。 這樣的做法簡直比日本人還可惡,至少日本人沒有做到這麼誇張的社會階級劃分。 當年的台北一中(建國中學)可以讓台灣人讀的名額還比這比例高一點。 了解這層以後,所謂外省第二代的產生就很容易了解。 今天一個非本省籍的新移民,就算另一半是台灣人, 如果讓小孩的籍貫改成台灣人,就等於放棄了一堆現成的優惠 如果說今天的台灣社會有所謂的省籍問題, 真正最可惡的始作俑者就是當初國民政府的省籍差別待遇所劃下的鴻溝。 種種的不公平政策,讓選擇做一個台灣人就等於是做次等國民一樣。 還敢說什麼光復節,說什麼回歸祖國,就算不提二二八, 台灣人在國民黨的統治下一樣是過著殖民地人民的次等國民身份, 日本人至少在司法上還是公平的,國民政府的司法根本是白色恐怖的同義詞 不講了,再想到這些只會更對國民黨加諸台灣的迫害咬牙切齒 今天如果可以開放蔣介石給民眾鞭尸我一定馬上去排隊 其實我一直很反對所謂的外省第二代、甚至第三代這樣的想法, 在我的眼中他們都是台灣人。 成長環境的因素,我從小大部分同學、朋友都是眷村子弟, 他們之中很多人,母親也是本省人,可是大部分卻覺得自己是外省人, 就好像當年明明很多唐山人過海來,羅漢腳娶了原住民老婆, 卻還自認為自己是漢人一樣,都是父系社會的沙文血統觀。 其實科學的DNA證據很明顯,台灣人在血統上有很明顯跟大陸人的不同。 大家都一樣在台灣出生長大,分什麼省籍實在很奇怪。 我的外省籍朋友說,當你到了國外或是大陸, 你才會知道自己其實本來就是台灣人,什麼外省人都是政客騙你的 你才會發現台灣才是自己的故鄉,有所有的成長回憶童年過往跟一切 說什麼外省人,到了大陸鄉愁起的時候想的還是台灣啊, 連在大陸看到在台灣沒吃過的檳榔都覺得好親切,買來不吃也很高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22.30 > -------------------------------------------------------------------------- < 作者: iapan (橘貓) 看板: a-bian 標題: Re: 誰開始分省籍的? 時間: Sat Nov 2 23:22:43 2002 ※ 引述《time25 (lok)》之銘言: : 別又把事情扯到老蔣身上. : 該問的是, 老蔣及其兒子操弄省籍, 努力安置從大陸上帶來的人們, : 給予公務員相當優惠的待遇, 並且強加一套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觀, : 使得民主化之後, 必然以台灣為中心的狀態, 讓許多人適應不良. : 偏偏這些人教育程度很高, 自視也很高, : 老是覺得轉變後以台灣為主軸的世界觀, 是在排擠他們. 不知道提出這個問題的您几歲了? 在台灣經歷了這麼多世代後,省籍的隔閡早就不知道到那去了 除了政治人物在談以外,您在社會上有受到任何省籍不同的影響嗎? 有受到省籍的排擠或是那些人的歧視嗎? 當初那些遷來台灣的外省人,几乎都是軍人,他們根本沒有很高的教育程度 (即使他們當時是18、20歲受過教育的青年軍) 在台灣也沒有任何產業,來台灣後白手起家,何來自視甚高? 現在在社會上的高層人士(商政),除了政壇上少部分人外,有那些是外省籍的? 政權輪替本來就是民主政治的特色 由外省色彩濃厚的國民黨交替到多為台灣本省人士組成的民進黨 是民主政治正常的現象,他們根本就沒有覺得受到排擠受到歧視 當初國民黨總統敗選後,抗議的老兵也只是個案而已 大部分的人還是覺得能過生活就好,不管是誰執政 兩蔣時代給予公務員優厚待遇 是因為他們將使用在中國大陸的那套法律使用在台灣 那是個過時的律法,早就不適用於台灣 給予公務人員合理的退休輔助,是社會福利的問題,也是將來修法時的目標 那是過去不合理的法律造成的後果,將來勢必修法來修正其造成的後果 (這也是政府該處理的國事之一) 但是近代卻可以修憲給予退休總統豐厚的退休輔助,將律法作為私慾的工具 他們明知公務人員退休輔助必需合理,卻強行扭曲法律觀念 投鼠忌器,這會使得將來修正公務人員退休輔助變得難以進行 中國不是中心,台灣也不是中心,唯有人民的生活才是政治民主化的中心 我還是想請問,拿省籍來作為政治議題,會不會讓政治更好? 除了清算過去和了解過去的錯誤外,它該不該被傳到下個世代,繼續爭論? 或是靠一個睿智的政府在現世解決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6.68.63
ginshop:對,更重要的是未來:省籍決不該分 推 218.184.26.89 11/03
brookscole:推一個~ 推 140.116.141.61 11/03
lookers:希望這些話那些住眷村的聽得進去 推 61.217.58.72 11/03
> -------------------------------------------------------------------------- < 作者: time25 (lok) 看板: a-bian 標題: Re: 誰開始分省籍的? 時間: Sun Nov 3 09:03:47 2002 ※ 引述《iapan (橘貓)》之銘言: : 不知道提出這個問題的您几歲了? : 在台灣經歷了這麼多世代後,省籍的隔閡早就不知道到那去了 : 除了政治人物在談以外,您在社會上有受到任何省籍不同的影響嗎? : 有受到省籍的排擠或是那些人的歧視嗎? : 當初那些遷來台灣的外省人,几乎都是軍人,他們根本沒有很高的教育程度 : (即使他們當時是18、20歲受過教育的青年軍) : 在台灣也沒有任何產業,來台灣後白手起家,何來自視甚高? 我想你有太多的想當然爾的認識, 以及由此建立起來的對世界的錯誤認識? 誰告訴你當出來的都是18-20歲的軍人, 根本沒有好高的教育程度. 那為什麼外省人最多的大安區, 教育程度也是全國最高. 根據研究, 外省人當時來了一百多萬人, 性別比例4:1, 軍人大約只有40萬, 其他都是公務員. 不過, 這一代屬於1930年以前出生, 在社會上是逐漸淡出. 但是, 在台灣出生的外省人又是如何呢? 1949年出生的外省男性, 大學畢業的比例是40%, 本省男性是多少呢? 小於10%. 這個差距後來雖然縮小, 1965年出生者, 外省男性仍有20%的大學畢業生, 本省 男性則只有10%. 累積下來的結果是什麼呢? 1992年時, 外省男性大學畢業的比例, 與美國白人當時大學畢業生的比例相當, 本省男性大學畢業的比例, 卻比美國黑人 是大學畢業生的比例還低. 這是人口特性的明顯差異, 或許在這個大學機會普及的時代, 你不了解大學作為一個階級流動與型塑世界觀的作用, 但在那些每個世代只有10%的人 有機會唸大學的時代, 大學的機會相當重要. : 現在在社會上的高層人士(商政),除了政壇上少部分人外,有那些是外省籍的? : 政權輪替本來就是民主政治的特色 : 由外省色彩濃厚的國民黨交替到多為台灣本省人士組成的民進黨 : 是民主政治正常的現象,他們根本就沒有覺得受到排擠受到歧視 : 當初國民黨總統敗選後,抗議的老兵也只是個案而已 你真的認為這裡有把事情推給老兵就解決了嗎? 你要不要大略算一下, 當年18-20歲來台的老兵, 2000年時幾歲了? 他們能夠持續哪麼久的抗議活動嗎? 不要老是以電子媒體上所見, 加上自己不自知的偏見來詮釋一件事情了. 當時我因為好奇, 所以去看了一下. 人群的組成就像是當年新黨平地一聲雷時. 許多人都在訴說著心理的不爽, 認為為什麼好不容易把陳水扁趕出台北市, 在李登輝的操弄以及沒水準南部人的支持之下, 又把陳水扁選回來了, 因此要找李登輝算帳. 我對他們要求李登輝下台沒有意見, 雖然他們許多人根本也沒投連戰, 我比較覺得 有趣的是, 他們解釋自己行為的邏輯, 包括認為南部鄉下人支持沒水準的陳水扁, 民進黨的群眾都是吃檳榔穿拖鞋的群眾, 他們自己顯然不同. 他們是都市有教養的 中產階級, 以前新黨集會總會以清乾淨垃圾來消解自己走上街頭的尷尬, 也是類似的心情. : 大部分的人還是覺得能過生活就好,不管是誰執政 : 兩蔣時代給予公務員優厚待遇 : 是因為他們將使用在中國大陸的那套法律使用在台灣 : 那是個過時的律法,早就不適用於台灣 : 給予公務人員合理的退休輔助,是社會福利的問題,也是將來修法時的目標 : 那是過去不合理的法律造成的後果,將來勢必修法來修正其造成的後果 : (這也是政府該處理的國事之一) 什麼過時的律法, 早不適用於台灣. 優惠存款即使被修改為以200萬為限, 還有那龐大的月退俸啊. 這些政府支出, 並不會隨政黨輪替而變化啊! 因為現在得利者仍然是這個社會上聲音最大的啊. 你仔細回想一下, 你自己以及你的同學有多少人的父母親是公務員, 他們拿的教育補助費又讓你讀書幾乎免費, 這錢又從哪裡來的? : 但是近代卻可以修憲給予退休總統豐厚的退休輔助,將律法作為私慾的工具 : 他們明知公務人員退休輔助必需合理,卻強行扭曲法律觀念 : 投鼠忌器,這會使得將來修正公務人員退休輔助變得難以進行 這我就不懂你再說什麼了? 一般公務員不合理好處和卸任元首的待遇是兩件事, 如果不合理, 都該被檢討, 都該被刪除. 退休總統的優厚補助, 不是國民黨時代 通過的嗎?現在的在野黨不都是過去的國民黨嗎? 況且, 在野黨也可以要求刪除啊! 問題是, 公務員的退休支出, 和總統的退休待遇, 哪一個比較嚴重呢? 討厭李登輝的大概就會覺得退休總統比較嚴重. 實際上呢? 你可以做點功課去查一下 政府預算, 明年度一兆6千億的預算中, 有一大項叫做退休撫卹支出, 你猜有多少錢? 有1300億呢. 你說, 從納稅人的角度來看, 哪個比較嚴重. : 中國不是中心,台灣也不是中心,唯有人民的生活才是政治民主化的中心 : 我還是想請問,拿省籍來作為政治議題,會不會讓政治更好? : 除了清算過去和了解過去的錯誤外,它該不該被傳到下個世代,繼續爭論? : 或是靠一個睿智的政府在現世解決它 我同意人民的生活才是民主化的中心, 但是還是要搞清楚是哪裡的人民吧? 難道不是以台灣人民的生活為中心嗎? 至於拿省籍來作政治議題好不好, 那要看你怎麼定義省籍問題了? 要走出過去, 必須要釐清楚我們是怎麼走到今天的地步的, 不是要清算會追討個人獲得的利益, 但是要明白省籍的差異是怎麼來的. 所以不能老是把省籍問題看成是政治人物的挑撥, 必然是有些差異存在才會不斷地出現. 最重要的是, 不要當隻駝鳥, 老是把這些紛爭歸咎於政治人物, 兩蔣或老兵, 歷史不會憑空出現, 也不會突然消失. 在我看來, 省籍問題根本不是大家談的愛不愛恨不恨的問題, 而是幾十年來資源分配的問題, 許多爭論都爭錯了方向. 希望你能夠稍微跳出對世界溫情的期許, 檢視一下自己文字的推理與證據性, 這樣才會進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97.250
UmbertoEco:省籍是國民黨長期不公對待台灣人造成的 推 210.85.22.30 11/03
UmbertoEco:參#636國民黨把台灣人當殖民地次等國民 推 210.85.22.30 11/03
ginshop:外省人擁有土地與置產的又有多少? 推 218.184.26.89 11/03
ginshop:家境不好就苦讀,關社會資源分配何事?뀠 推 218.184.26.89 11/03
> -------------------------------------------------------------------------- < 作者: iapan (橘貓) 看板: a-bian 標題: Re: 誰開始分省籍的? 時間: Mon Nov 4 14:22:04 2002 ※ 引述《time25 (lok)》之銘言: : 我想你有太多的想當然爾的認識, 以及由此建立起來的對世界的錯誤認識? : 誰告訴你當出來的都是18-20歲的軍人, 根本沒有好高的教育程度. : 那為什麼外省人最多的大安區, 教育程度也是全國最高. : 根據研究, 外省人當時來了一百多萬人, 性別比例4:1, 軍人大約只有40萬, : 其他都是公務員. 不過, 這一代屬於1930年以前出生, 在社會上是逐漸淡出. : 但是, 在台灣出生的外省人又是如何呢? : 1949年出生的外省男性, 大學畢業的比例是40%, 本省男性是多少呢? 小於10%. : 這個差距後來雖然縮小, 1965年出生者, 外省男性仍有20%的大學畢業生, 本省 : 男性則只有10%. 累積下來的結果是什麼呢? 1992年時, 外省男性大學畢業的比例, : 與美國白人當時大學畢業生的比例相當, 本省男性大學畢業的比例, 卻比美國黑人 : 是大學畢業生的比例還低. 這是人口特性的明顯差異, 或許在這個大學機會普及的時代, : 你不了解大學作為一個階級流動與型塑世界觀的作用, 但在那些每個世代只有10%的人 : 有機會唸大學的時代, 大學的機會相當重要. 我沒有像您有那麼多的數據來說明過去的事 那時候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就如同之前提的,是不適用的法律造成的後果 如同 UmbertoEco 網友所提的 ============================================================================== 幾乎大部分的考試都有省級限額,尤其是公務員考試。 因為台灣省只是35省之一,所以名額也就只有那麼少。 因此籍貫為台灣省的人,就必須競爭那少少的1/35的名額 ============================================================================== 如果您有興趣,可以去查一下那套法律是國民政府直接從大陸搬過來用的 根本就不適用於台灣,因為當時的34省早已淪陷,只剩台灣省 那限定名額是個錯誤的規範 現代的我們不知道為何當時政府不修改這錯誤,是因為國家動盪以至沒有召開會議? 或存心以此法作為來安置台外省人的依據? 但那些都不重要了,也都過去了 我們了解過去之後,重要的是現在的檢討 我們該如何將那時造成的後果修正,將不適用的法律廢除,將規範和輔助合理化 每個時代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有許多本省人選擇繼承家業而不選擇升學 因為他們有家族的財產,不需要像許多外省來的人一樣靠考試來尋求公職 而那些外省來的一定都有升學嗎?有許多所謂的外省一、二代選擇當職業軍人 因為他們在台沒有家產,唯有靠政府安置輔助才能安家立業 困苦的本省人,在當時同樣也有受教育的機會,只是沒有受到輔助 想不想繼續升學是個人的事,自然有個人的考量,家庭經濟因素也是考量之一 當時的外省人和本省人有著同樣的受教育機會,差別只在於有沒有政府輔助 不是每個從大陸過來的人都“一直“有輔助,政府當時只提供住所(眷村) 關於經濟收入和升學還是由每個家庭自行負擔 您提供的數據中一百多萬人還包含了家眷,真正的公務人員人數,您可以再查一下 : 你真的認為這裡有把事情推給老兵就解決了嗎? 你要不要大略算一下, : 當年18-20歲來台的老兵, 2000年時幾歲了? 他們能夠持續哪麼久的抗議活動嗎? : 不要老是以電子媒體上所見, 加上自己不自知的偏見來詮釋一件事情了. : 當時我因為好奇, 所以去看了一下. 人群的組成就像是當年新黨平地一聲雷時. : 許多人都在訴說著心理的不爽, 認為為什麼好不容易把陳水扁趕出台北市, : 在李登輝的操弄以及沒水準南部人的支持之下, 又把陳水扁選回來了, : 因此要找李登輝算帳. 陳水扁是從黃大州手中拿下台北市市長,那麼說是他們將國民黨趕出台北市的嗎? 當時陳水扁為台北市長時的施政滿意度為7成,會為人民作事的人,為何要趕他走? 因為他施政手段強硬,某些政策不顧民意(強制拆遷、廢除公娼),未考量到部分民眾生活 使得他被貼上不尊重民意的標籤,這才是他市長敗選的因素 當時的抗議是覺得國民黨政權丟在李登輝的手上,跟“誰“當選沒什麼關係,只要當時 不是國民黨競選勝利,就自然會有國民黨fans抗議,因為當時沒有政黨輪替的觀念,人 民不了解這是民主政治正常的現象 : 我對他們要求李登輝下台沒有意見, 雖然他們許多人根本也沒投連戰, 我比較覺得 : 有趣的是, 他們解釋自己行為的邏輯, 包括認為南部鄉下人支持沒水準的陳水扁, : 民進黨的群眾都是吃檳榔穿拖鞋的群眾, 他們自己顯然不同. 他們是都市有教養的 : 中產階級, 以前新黨集會總會以清乾淨垃圾來消解自己走上街頭的尷尬, : 也是類似的心情. 這跟集會遊行清乾淨垃圾有什麼關係?只是注意一下都市清潔,沒必要作太多的聯想 南部人為何會支持陳水扁?因為當地許多都是藍領階級的人,一方面他們認為陳水扁 會為工人、農民爭取更多的福利,一方面因為國民黨內部的腐敗與黑金政治,使得 他們希望改革,交由不同的政黨執政,絕不是只有單純的省籍觀念支持 : : 大部分的人還是覺得能過生活就好,不管是誰執政 : : 兩蔣時代給予公務員優厚待遇 : : 是因為他們將使用在中國大陸的那套法律使用在台灣 : : 那是個過時的律法,早就不適用於台灣 : : 給予公務人員合理的退休輔助,是社會福利的問題,也是將來修法時的目標 : : 那是過去不合理的法律造成的後果,將來勢必修法來修正其造成的後果 : : (這也是政府該處理的國事之一) : 什麼過時的律法, 早不適用於台灣. : 優惠存款即使被修改為以200萬為限, 還有那龐大的月退俸啊. : 這些政府支出, 並不會隨政黨輪替而變化啊! : 因為現在得利者仍然是這個社會上聲音最大的啊. : 你仔細回想一下, 你自己以及你的同學有多少人的父母親是公務員, : 他們拿的教育補助費又讓你讀書幾乎免費, 這錢又從哪裡來的? : : 但是近代卻可以修憲給予退休總統豐厚的退休輔助,將律法作為私慾的工具 : : 他們明知公務人員退休輔助必需合理,卻強行扭曲法律觀念 : : 投鼠忌器,這會使得將來修正公務人員退休輔助變得難以進行 : 這我就不懂你再說什麼了? 一般公務員不合理好處和卸任元首的待遇是兩件事, : 如果不合理, 都該被檢討, 都該被刪除. 退休總統的優厚補助, 不是國民黨時代 : 通過的嗎?現在的在野黨不都是過去的國民黨嗎? 況且, 在野黨也可以要求刪除啊! : 問題是, 公務員的退休支出, 和總統的退休待遇, 哪一個比較嚴重呢? : 討厭李登輝的大概就會覺得退休總統比較嚴重. 實際上呢? 你可以做點功課去查一下 : 政府預算, 明年度一兆6千億的預算中, 有一大項叫做退休撫卹支出, 你猜有多少錢? : 有1300億呢. 你說, 從納稅人的角度來看, 哪個比較嚴重. 為了要公平,如果要修正不合理的公務人員退休輔助,就必需連帶刪除退休總統的輔助 也就是都該被檢討,都該被合理的刪減,尤其是現在政府財政吃緊的狀況 勢必要修正退休補助,減少政府支出 但是誰敢做這個提案? 執政黨民進黨提,就有可能在下個選舉,失去公務人員的支持 且必需得罪李登輝,失去李登輝的政治影響力 在野黨提,就有可能失去公務人員的選票 從納稅人的角度來看,退休的總統和退休的公務人員一樣,都是曾為國家做事的人 但是他們都已放下責任並且不再為我們有實質的幫助,我們的確該感謝他們,的確 該在其退休後給予輔助,但必需合理化 : : 中國不是中心,台灣也不是中心,唯有人民的生活才是政治民主化的中心 : : 我還是想請問,拿省籍來作為政治議題,會不會讓政治更好? : : 除了清算過去和了解過去的錯誤外,它該不該被傳到下個世代,繼續爭論? : : 或是靠一個睿智的政府在現世解決它 : 我同意人民的生活才是民主化的中心, 但是還是要搞清楚是哪裡的人民吧? : 難道不是以台灣人民的生活為中心嗎? : 至於拿省籍來作政治議題好不好, 那要看你怎麼定義省籍問題了? : 要走出過去, 必須要釐清楚我們是怎麼走到今天的地步的, : 不是要清算會追討個人獲得的利益, 但是要明白省籍的差異是怎麼來的. : 所以不能老是把省籍問題看成是政治人物的挑撥, 必然是有些差異存在才會不斷地出現. : 最重要的是, 不要當隻駝鳥, 老是把這些紛爭歸咎於政治人物, 兩蔣或老兵, : 歷史不會憑空出現, 也不會突然消失. : 在我看來, 省籍問題根本不是大家談的愛不愛恨不恨的問題, : 而是幾十年來資源分配的問題, 許多爭論都爭錯了方向. : 希望你能夠稍微跳出對世界溫情的期許, 檢視一下自己文字的推理與證據性, : 這樣才會進步. 我只從市井小民的角度來反應政治的觀感,沒有數據,也沒有什麼代表性 就是因為對我們生活的地方有期許,因此希望針對問題提出看法 我們釐清過去,了解過去因為法律而讓資源分配不均,就該把眼光放在未來 將它修正並且合理,明白了過去因為省籍差異而造成的錯誤 就可知道“分省籍“不會對將來有什麼幫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1.200.100
bailain:推... 推 140.112.46.116 11/04
> -------------------------------------------------------------------------- < 作者: UmbertoEco (迷路的魚) 看板: a-bian 標題: Re: 誰開始分省籍的? 時間: Tue Nov 5 21:56:58 2002 ※ 引述《tolanto (GXN)》之銘言: : ※ 引述《time25 (lok)》之銘言: : : 人都會以感覺和自己有限的經驗認識這個世界, 但是受教育的功能就是讓人們能夠 : : 稍微跳脫自己的位置來看世界。 公務員的待遇如何長期的不合理了? : : 去查查相關的研究吧. 即使只比較月薪, 不談退休金及其他福利, : : 公務員和其他相同年齡或教育程度者比起來, 其薪資都高出不少. : : 這又是你現在的感覺吧. 你不知道人是會退休, 會去世的嗎? : : 你可以去翻翻1992年以前任何一年的銓敘統計, 看看外省人的比例是不是很高. : : 還是老話一句, 我們在談一些事實, 不需要太快 get personal, 沒有人要趕或有能力 : : 追回這些利益, 只是獲得利益者至少應該 acknowlege 吧! : 是麼??? : 不好意思敝人本省家族 : 分有五人分居五所不同公家單位 : 職位都有八等以上 最小 : 入籍國民黨只有一人 : 五人皆退休或屆退 : 大概是這五所都特例吧 家裡那麼多公務員 竟然都不知道當年公務員存在這種省籍不平等嗎 有點驚訝 我就是我家也一堆公務員所以才知道的 連我弟已經第三代了:P 我爺爺就是公務員了, 因為同事大多是外省人所以他學到的國語是外省腔 他說他們辦公室只有他一個人會打算盤記帳做會計, 所以明明他不是會計可是還要多做一份會計的工作=.= 他同事大部分連99乘法表都不會, 比較難懂的漢字也是來問他 我也知道許多的外省移民是身無分文來到台灣, 但是有些第一批來接收日本時的, 一來就強占了許多日本人留下的房屋財產,我爺爺的同事就是其中之一。 有的還把還沒搬走的日本人趕出門。這些都是長輩們親眼看到的。 當時治安很好,真的夜不閉戶,在純樸的台灣百姓眼裡, 看到祖國的人是這種行為真的是嚇到說不出話來。 其實當時就算本省籍的人也不見的有什麼田產呀, 大部分人還是農工漁業,不然怎麼會有後來的375減租耕者有其田? 只有南陳北辜特別有錢而已, 迎日本兵進城打台灣民兵的是他們, 迎國民政府軍的也是他們,不知道將來會不會也去迎解放軍, 果然是商人無祖國。 根據統計資料,台灣被國民政府接收時屬於日本人的產業, 大約佔了台灣總產業的90%,只有10%屬於台灣人,而且是少數家族。 而這些被接收的日本人產業就是現在的國營事業跟黨營事業的由來。 包括了台銀、台鐵、台電、台糖、台肥、台機、公賣局、電信局、 郵局、中油、中船等以及彰銀、第一銀、華南銀、土銀、中小企銀、 合作金庫、台灣人壽、台灣產物保險等金融機構,戰後成立的公營事業 比較重要的只有中鋼、台汽和榮工處而已。一直到60年代中期以前 台灣公營事業的產值都是超過民間部門的,即使以90年的資料來看 也還佔國家總產業的20%以上,而且在水電能源礦業、運輸業、金融業 等產業上仍然是幾乎壟斷整個行業的。在非共產國家之中,政府控制 如此龐大產業的只有台灣而已。國民黨應該感謝日本人。 而這樣的數據還只是帳面資料而已。有許多的產業在法律上並不算 公營事業(國家資本佔50%以上)、並不能被立法機構監督而實質上 卻是控制在國民政府手裡的,包括許多政府投資49%的產業(如台視、 華視和中國商銀)、以公費成立的財團法人(如中興工程、資策會、 海基會、國家生技中心)和黨營事業等三類。而以上的這些產業由於 資本上的優勢以及政治上的控制,在各行各業都都是相當獨佔的企業。 尤其是某些敏感投資,表面國營跟黨營都不到50%但是+起來超過50%, 用這種迂迴的方式來隱藏國營或是黨營事業的身份。例如天然氣供應雖然 表面上看起來有許多家公司,但是其實全都是國民黨的事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22.30 > -------------------------------------------------------------------------- < 作者: time25 (lok) 看板: a-bian 標題: Re: 誰開始分省籍的? 時間: Wed Nov 6 11:11:45 2002 ※ 引述《UmbertoEco (迷路的魚)》之銘言: : 不好意思看不懂您要表達什麼 : 不是單純在討論一個歷史事件嗎 : 難得有板友提供一些他的研究發現 而且顯然很多人不知道 : 事實的陳述請就事實面討論比較有交集跟意義 : 我也是基於一樣心態提供一些我知道的口述歷史而已 : 而且當初這個政策對於今天的省籍問題有沒有影響? : 當然有,所以現在身分證只記載出生地了 : 如果當初就廢除這種因為祖籍造成的階級劃分, : 大家都一樣是台灣出生的台灣人,哪有所謂的外省第二代第三代? : 我就有許多朋友不喜歡被視為是外省子弟而寧願當台灣人 完全同意, 往前看實在是不需要分省籍, 不過以前的錯誤必須先被釐清, 不要談到國家認同問題時, 馬上就有人把它轉移成族群問題. 外省人之間, 其實也有相當的歧異性, 不同出生年代出生的外省人, 其父親的階層也有相當的差異. 現在正值中年的外省人, 其雙親較可能都是外省人, 都有高學歷, 如馬英九的雙親. 現在還是20-35歲之間的外省人, 則有半數以上, 母親其實都是本省人, 父親是老兵的機率相對較高. 這部分與國民黨剛到台灣時 禁止軍人結婚, 後來陸續開放時又以官階高低先後開放有關. 以下, 引一段丁守中先生, 在1991年立法院修戶籍法取消本籍登記時時的贊成發言, 有趣的是, 當時戶籍法修正案反而是由張帝等所謂軍系立委提案的. 丁先生擔憂他的兒子就業時可能會受到不同待遇, 我同意丁先生的意見, 只是這意見如果能在蔣介石或蔣經國時代就提出, 而不是李登輝時代才提出, 那就更好了. *************************************************** 丁守中在 1991/12/7 『戶籍法部分條文修正案』第二次聯席會議中的發言, 摘錄如下: 「本席.... 認為應刪除本籍登記, 中國人傳統以來就有狹隘的地域觀念, 無論大陸或台灣都如此, 中國如要大一統, 首先就要破除地域觀念。 ...., 例如本席生於高雄, 本籍卻登記為浙江人, 因為家父來自浙江, 或許還有些關連, 但是本席的小孩今年才三歲, 在台北出生, 卻也登記為浙江人, ....., 因此本籍的標籤對他毫無意義可言, 可是他卻可能因此而被認為是外省人, 將來就業時可能會受到不同的待遇,......, 本席均認為應該刪除本籍登記。」 (立法院公報法律案專輯第 144 輯, 戶籍法部分條文法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5.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