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PP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首先要感到抱歉的是   我把你的標題改了,標上了 <a-bian> 是希望朋友們注意一下版名 至於 "talk about 省籍問題" 則是 "主題" 如有不對的地方,請不吝指教 ※ 引述《newgreatman (努力!努力!嘿咻!嘿咻!)》之銘言: : 我現在說的話並不是要挑起戰爭,只是略說我自己的感覺. : 其實在台灣社會裡,也許你也曾感受到, : 似乎所謂的"外省人"總是覺得自己高我們台灣人一等! : 我們在他們眼裡也像次等人. 從一些小細節可窺知! : 像昨天章孝嚴被打到頭,原因是那些老"榮"民認為他是"漢奸"... 我覺得省籍的問題還是很嚴重的,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以往乃至於   今天都仍然存在著族群的問題 (省籍只是其中的一個部份), 再提出問題的同時,很希望大家能提出自己解決這個問題的想法      目前無論是宋或連,諸多候選人都強調其「本土性」,   換句話說他們強調的是,會說台語或「早就在這裡生根」   (多桑) 這部電影中,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多桑對妻與子說: 「兩個本省人,生出一個外省人」,遺憾的正是我不太會說台語,   面對我的單身的祖母,我會難過無法順利的與她溝通 面對許多辛勞的工作朋友,我更難自己生色的腔調,   竟然在嘴裡咬了很久卻講不出口,無法向他們說聲謝謝、您辛苦了 我無法與他們交談 (我說英文的速度,甚至比台語快上 10x)   記得國小的時候,我用台語說了一點點話 (同學就說 ㄏㄛ/ 說台語) 那個時候,方言還是被壓抑的 (也許現在的家庭仍然有這樣的概念) 過去的國民政府對於社會與思想,進行著許多壓抑式的控制 而大學裡,上過一位歷史系老師的課的時候,讓我對台語的感覺改觀了 老師用一種很美的腔調 (台語) 唸一首師給我們聽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終生到客船」(應該知道的這是 "楓橋夜泊") 台語也有分文言文 (士所用) 與方言 (一般人所通用) 另外還有分各地不同的音調 (台語有多種音調,但不影響詞語的了解) 台語之所以需要保存的原因再於它更留有許多 "文學的美" 尤其在入聲韻等,是國語 (simpleized standard language)無法表達的 而同樣道理在的中文繁體字之所以有它美麗的地方,因為 它仍表現出涵義,而簡體文字則使得保留的涵義 (形/音/意) 越來越少 往退化的符號進行 (体)所表達的,就不如(體)來的美 文化對上政治,文化永遠是弱者。我的隔壁鄰居是個裁縫師 (成衣加工) 我很怕他,因為他有時候會喝酒,像個流氓,可是 另我 -一個大學知識份子- 慚愧的,有一次在家門前,他教我台語 (他知道我不會台語) 每出口就是詩與對句 (台語俚語的文句對句) 我只能說,很美,真的很美,也很有意思 連 (對不起鄰居的先生,只是比喻) 販夫走卒,都可以有這樣的水準 那我 -一個大學知識份子- 真的只能說慚愧   我要說的,不是「政治」,更不是「意識」上的台語 而是一種「文化」上的台語。它仍根存在早一輩人的心中   我相信的,古早以前有人寫詩 (是用台語、甚至用日文寫成的) 描寫台灣的山水、描寫台灣的生活,或從現在的每位的 爺爺奶奶與父母的口中講出來的許多,都是祖先們血汗開創台灣   留下的無價的遺產 (而它正在消逝) : 這些外省人為何想回大陸?不就是說自己還認為自己是大陸人,不屬於這裡? : 而要將植根在這的人都一起跟他們一樣帶回大陸? : 所以每次那些自認是外省人出現在電視上說別人在挑起省籍問題時, : 我總是納悶他們究竟為何不覺得自己才是不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人? : 是他們自己在挑起這個問題的?   外省人 (只撤退後來定居的) 可以不懂本土文化,   但不應該借用這樣的工具「模糊自己的籍貫」,我覺得這樣的   政治手段,實在是在侮辱純真的台灣文化。 美國一樣有嚴重的種族問題 (膚色問題) 這樣的問題可能超過目前台灣的省籍的問題, 但相信的我們只是時間的問題, 省籍情節會隨著本土化 (localized) 而融合在新的台灣文化中 (希望的,不要讓台語消失了)   我們可以是多語民族 (會國語、會台語、也懂客家話、會唱山歌? ^^) 融合每個文化的優點 : 就像他們不會喜歡'像阿扁一樣這類的典型台灣人, : 而喜歡那自以傳承"兩蔣"霸權時代的宋處愚! 典型台灣人 有典型台灣人的優點 也許有些人看不慣吧? 我們也沒有辦法 (許多的觀念,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 如果我們保有我們的純真 (ㄚ土的個性、刻苦耐勞的精神) 台灣的文化長大了,在國際舞台上 自然的其他的國家必須來了解這樣的唱出好聽的歌曲、   可以吟詩歌唱的文化 (而不是只是台灣台灣,到底什麼是台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Rica.ansc.n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