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PP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hi-on.org.tw/article0.asp?Serial=11827&Class=台灣觀點 一個真正的醫師必須關懷人 [ 2002/12/24, 賴其萬 ] 由教育部醫教會主辦,陽明大學承辦,在陽明醫學院何橈通院長及通識中心蔡篤堅教授 的悉心企畫下,台灣全國十一所公私立醫學院醫學系的領導者、通識教育的老師,以及 熱心的醫學系學生們,一起在十一月三十日與十二月一日的週末,展開為期兩天的「全 國醫學系通識教育觀摩會」。 醫學系的通識教育,與大學其他科系的通識教育不盡相同,這種師資人才在台灣也比較 有限。這次觀摩會的目的,是希望能夠藉由這個機會,使各校醫學系教導通識教育的老 師齊聚一堂,互相觀摩通識教育的教學內容與授課方式,藉以全面增廣十一所醫學院校 的通識教育課程內容與提高授課的水準,進而建立全國醫學系通識教育老師的通信網與 人才庫,互相支援。 大會首先由國內對醫學人文教育最熱心關懷的兩位大師—醫教會主任委員、前成大醫學 院創院院長黃崑巖教授以「台灣醫學通識教育作得好嗎?」與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黃達夫 院長以「如何做好醫學系的通識教育?」為題,做了兩場精彩絕倫的專題演講,之後全 國十一所醫學院醫學系,分別報告如何規劃通識教育課程,並推出各校較有創意與特色 的通識課程,與他校分享。同時,各校學生也主動參與討論通識教育的理念,以及檢討 各校課程的長處與短處。 在這場討論會中,我們也有機會聽到了各校對於加強醫學系通識教育之時間與內容所遭 遇的困難。讓我尤其感慨良多的是,一所國內知名的醫學院談及醫學院評鑑訪視後,建 議該校好好保留其醫學系第一、第二年所謂的「醫預科」,以充實通識教育,到第三年 才開始進行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課程。然而有些醫學生的家長卻反映,既然醫學系有 那麼重的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課程,為什麼不在第一、二年時,就讓學生早點進入醫學 系的專業課程,甚至還有家長向學校抗議說,如果醫學系一、二年級的課程與文學院沒 有兩樣的話,那麼怎麼算是進了醫學系。我想,我們可以理解 這些望子成龍的家長們 的殷切期待,以及一些醫學生甫入校門就躍躍欲試、巴不得能夠披上白袍、掛上聽診器 到病房實習的心情,但我們擔心的是,如果醫學系未能使學生先奠下深厚的人文教育, 那我們的醫學院將只是粗製濫造「醫匠」的工廠,而不是培養能關懷照顧病人的「良醫 」學府。 以目前台灣的教育系統與美國醫學教育相比,我們不得不承認,美國高中學生教育的廣 度與深度,遠比我們的高中學生以應付聯考為目標的教育來得更為理想,而他們進入四 年制的醫學系之前,又已完成四年大學教育,修完核心通識課程,因此,美國的醫學生 入校時,都已擁有充分的通識 人文修養。但在台灣,高中教育因為升學 主義帶來的先 天不足,如果進入醫學系再沒有及時用心地「亡羊補牢」,那麼我們培養出來的醫生將 會是什麼樣的醫生?台灣醫界的許多亂象,一些令人齒冷的行徑不正是反映了我們醫學 教育中欠缺的人文素養嗎? 說實話,台灣今天的醫界已讓我們的醫界大老宋瑞樓教授感慨地說:「當年醫學生沒有 教好,才會造成今天醫界如此的淪落,我真的要切腹自殺。」我們一定要讓社會明白, 我們醫學界的自律應始於醫學系的教育,惟有透過理想的通識人文倫理課程,我們才能 培養出一群不只是有專業的能力,又擁有理想、愛心的年輕醫生。 希望我們的社會,包括醫學生與其家長,都能夠了解最近出版的《一代醫人杜聰明》( 楊玉齡著)所引述的這段醫學教育的內涵:「醫界耆老杜聰明教授的老師高木友枝校長 也兼任生理衛生以及倫理修身課目的老師,指導學生做人的活學問,訓誡每屆畢業學生 :『在做一個醫生之前,要先做一個人。』」 世界醫學教育聯會建議醫學 院的課程必須包括七項要目:「基礎生物醫學科學」、「 基礎行為社會科學」、「人文」、「一般臨床技巧」、「臨床決定技巧」、「溝通能力 」以及「醫學倫理」。試問我們如果不加緊第一、第二年的「醫預科」的通識教育,來 做培養良醫的奠基工作,那麼我們的醫學課程充其量也只能做到「基礎生物醫學科學」 、「一般臨床技巧」與「臨床決定技巧」三項,而今天醫病關係的不理想、醫療品質的 江河日下,有些醫學生、醫生「向錢看」的價值觀、林林總總不也是與我們忽略了另外 那四項重要課程有關嗎?在今天這「速食麵」的心態下,也許有 人真的以為我們也可 能用福特幾分鐘合成一部汽車的高效率方法來製造醫生,但內科權威教科書作者哈利遜 (Harrison)在第一版序言的金玉良言,應該是給這些忽視醫學教育真諦者的暮鼓晨鐘 。他說:「醫師必須具備技巧、同情與了解的能力,因為病人並不只是症狀、徵候、喪 失功能、損害器官以及不穩定感情的堆積物。病人是人,有恐懼但還抱有希望,想找尋 解脫、幫忙與心安。 對醫師而言,就像對人類學家一樣,人並不是奇怪或可憎的。一個不喜歡人類的人,雖 仍可能是一流的器官疾病的診斷專家,但卻很難成為一位好醫師。一個真正的醫師,是 能對人像莎士比亞一 樣,對聰明與愚昧,驕傲與謙虛,英雄與小人都有興趣。他必須 關懷人。」 我衷心地希望醫學生、家長、醫學院的老師以及社會大眾都能了解並肯定醫學系通識教 育在台灣醫學教育的重要性,惟有透過這樣的共識,我們才能培養出有人文素養、能關 懷病人、又有精湛醫術的良醫,而台灣的病人也才能得到合理的照顧。 (作者為教育部醫教會執行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