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PP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aug/4/today-o1.htm 一位癲癇女童的啟示 賴其萬 八月是台灣的癲癇認知月,所以我想以這篇文章道出癲癇病人的心聲。 這兩年多來為了增加社會對癲癇與癲癇病人的瞭解,我著手撰寫一本我由癲癇病友學習 到的心得的專書,在這寫作過程中,許多過去國外與國內的病人一一浮現眼前,而當我 以「讓我動容的女病童」為題,寫出一位在花蓮的女病童因為癲癇所遭遇到的種種考驗 以後,我對她的懷念卻一直揮之不去。 這位當初還是國中一年級的小女生,曾參加我為慈濟大學所開的通識課程「疾病、誤解 與社會偏見」。在介紹「癲癇」這個疾病時,第一小時由我介紹有關的醫學常識,而第 二小時則請這位小妹妹現身說法,與同學們分享她因為癲癇而感受到的種種歧視。我之 所以邀請她參加授課,是因為她曾經在門診看病時,主動告訴我,自己在學校遭遇到的 各種不公平待遇,這些深藏在她心中的話語感動了我。在課堂上我聽到她告訴這些大哥 哥大姊姊,為了要抗拒癲癇導致老師、同學對她的異樣眼光,她發展出自己的一套邏輯 ,她說「有些同學因為我有癲癇而看不起我,我就會問他們,『正常人都會生病,對不 對?』然後接著又問『癲癇是一種病,對不對?』『所以我是正常人,對不對?』最後 她說『這麼說來,看不起我的人才是不正常,對不對?』那些原先看不起我的人,後來 都變成我的好朋友了。」本來聽到她的遭遇都感傷地流下淚來的大學生,都因為她這麼 開朗的態度而破涕為笑。 然而很可惜的是,這麼可愛的小女孩子,後來因為車禍導致腦部嚴重外傷,開刀後命保 下來,但卻成了一個植物人。二○○一年當我要離開花蓮時,我在門診最後一次看到她 ,她空洞的眼神對我的呼喚,已完全無法反應。 當我這本書〈病人心醫師情│我的癲癇病友〉幾星期前由「天下文化」出版時,不知怎 地,我就一直想要再看看書中這位久違的主角,然而幾經聯絡,我通訊錄裡的電話號碼 已是空號;前幾天趁著到花蓮慈濟醫院演講時,我調出她的病歷,才發現小妹妹前年十 一月又因為癲癇重積狀態而住進加護病房廿幾天。很意外地,我在病歷裡找到了她母親 的行動電話,而終於連絡上她,這才獲悉小妹妹已於去年十二月在睡眠中過世,聽到這 消息後,我心中有說不出的難過。她媽媽一聽到我人在花蓮,就趕來與我見面,於是我 就邀請她參加當天台灣癲癇醫學會為東部地區所舉辦的「學校行政人員實用癲癇知識研 習會」。我在會中以「傾聽癲癇病人的願望」做了一場演講,同時也介紹她媽媽給與會 人士,並與聽眾分享這位勇敢的小妹妹在學校受到歧視的事實,以及她如何應對的故事 。 我告訴她媽媽說,小妹妹雖然活在人世短短十幾年,但不少慈濟大學聽過她參加授課的 同學,都非常感動,也因此他們對癲癇病人的態度都因而改觀,而我本身也因為聆聽她 的心語,才更領會到癲癇兒童所受到的心理創傷,使我更用心去推動學校老師、學生對 癲癇的認知。所以這位癲癇小病童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我衷心期待因為我寫出、說出她 的故事,可以影響更多的社會人士,改善他們對癲癇病人的態度。 台灣癲癇醫學會推動學校行政人員癲癇認知的研習會在全國北、中、南、東各地區已舉 辦好幾年,我也參加過好幾次的授課,但是沒有像這一次,使我這麼強烈感受到醫師對 教育大眾的使命感。這位又勇敢又可愛的小女孩子,深深影響到一位自以為照顧癲癇病 人多年,對癲癇非常瞭解的醫生,使他更能夠以維護癲癇病人的權益為己任。 要離開會場之前,我贈送她媽媽我的這本新書,也把小妹妹給我的啟示寫在書面,並告 知她,書中「讓我動容的女病童」那一章就是在寫她女兒。行筆至此,心中有說不出的 感觸,小妹妹在天之靈應該知道她打動了我的心,我將更努力帶給更多的癲癇病人有更 美好的明天。   (作者賴其萬╱教育部醫教會執行秘書、台灣癲癇醫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