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PP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aug/26/today-o2.htm 誠心推薦一本好書--卡羅 歐巴尼醫師傳奇 賴其萬 這本書是義大利名記者Lucia Bellaspiga為這位去年二月在越南以其專業的判斷,即時 向世界衛生組織發出警訊,斷然採取防範措施,而本身卻不幸染上SARS而犧牲的「 歐巴尼醫生」(Dr. Carlo Urbani)所寫的傳記。中文譯者古桂英女士長年住在義大利 ,以其流利的雙語能力,十分傳神地把這偉大的心靈介紹給國人,真是令人折服。我在 看完以後,即寫了將近三千字的書評投稿「當代醫學雜誌」的「每月一書」專欄,但友 人堅持我應該也要在報紙上推薦這本好書,因為歐巴尼醫師以天下為己任,許多可歌可 泣,令人讚嘆的義行善舉,應該要讓更多的國人有機會受到影響。其實我最大的猶疑是 ,自己也是出版這本中譯本的「望春風出版社」的股東之一,基於「利益衝突」的原則 下,我遲遲不願提筆,但最後還是決定寫出這篇文章,主要是因為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示 遠超過了我個人「腐儒的矜持」。 書中提到歐巴尼醫師一直認為他必須以受害者身分與疾病作戰,他認為當醫生不只是醫 病,而是醫人,是要把患者所有的問題都承擔過來,不只是要恢復他的健康,更要恢復 他們「做人的尊嚴」與「活下去的慾望」。因此,一個醫生不能坐在辦公室裡,「我們 當醫生的應該常在病患床畔,在垂死病人床前,而非安坐辦公桌後。」他要到被世人遺 忘的角落裡尋找苦難者,「因為他們是不會有力氣自己前來求助的」。當歐巴尼代表「 無疆界醫生組織」接受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時,他說,「為什麼會把『諾貝爾和平獎』 頒給我們?為什麼照顧病患會變化成高度的政治表述?面對麥克風,我們可以對好奇的 觀眾高呼說:這獎不是頒給我們這些組織的成員,而是表揚一個理想,一個認為健康與 尊嚴是人類共享的權利。努力承擔、就近照顧不幸患者,是得獎的原因,我們要記得, 就是在獨立、中立、不靠邊、不妥協的時刻,我們與不幸的人同舟共濟,他們讓我們成 為特別的觀察員,讓我們能夠親眼看到恐怖的實情與事件,看到人性的尊嚴是如何變成 淌血的可憐的被丟棄的包袱。」這是何等悲天憫人的胸懷! 書中也提到,在第三世界的國家裡,他發現很多非洲當地土著不是因為怪病而死,卻大 多死於可以治療的腹瀉、呼吸困難。在全球醫學權威的會議中,專家們不斷重複的結論 總是「貧窮、貧窮,世界上有將近三分之二的人還沒有能力獲得基本的藥品。」因此, 「無疆界醫生組織」特別發起全球「讓基本藥品人人買得起運動」,他們把諾貝爾和平 獎的獎金將統統用在這上面。他們發現當代醫藥研究只有不到○點三%是針對第三世界 常見的死亡病因,而目前在醫藥研究優先的,卻是肥胖症的研究,這是何等的諷刺?他 認為,「面對一個手足炸殘的患者,外科醫生的眼睛首先注視的是他的傷口,但療傷之 後,一定要抬頭觀望四周,因為那位不幸的傷殘者,是絕對沒有機會向外告發他的處境 。」這也不禁讓我想起已過世的英國黛安娜王妃生前不遺餘力地為地雷斷肢的小孩子們 ,對世界和平所發出的呼籲,讓人深深感受到這些關懷人類的偉大心靈是何等的令人讚 嘆。 書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一段描述歐巴尼醫師的母親對他一生的評價。她對愛兒的犧牲完全 沒有怨艾,當作者聽到這位偉大的母親如何培養兒子對社會的關懷,忍不住問了一個殘 酷的問題,「不就是這種忘我的教誨,導致她兒子失去了生命嗎?她可有過詛咒造化弄 人?可曾埋怨過卡羅誇張的忘我為他的精神?可曾後悔過兒子的慷慨赴義?可曾想過早 知如此,當時應該自私點兒?」但這母親的回答竟是,「沒有,完全沒有,因為生命的 價值是不容質疑的!…我的兒子算是英年早逝,但他向全世界的人強調了大家一定不會 忘記的人生價值。」 由這母親的胸懷我們可以看出為什麼她會培育出如此助人忘我的心靈,反觀國內在SA RS期間有些醫學生的家長的反應不禁讓我感慨萬千。台灣很多醫學生唸醫最大的原因 是父母親的價值觀所影響,但又有多少父母是像歐巴尼醫師的母親這般胸懷呢?這也令 我想起我的偶像,彰化基督教醫院前院長蘭大弼醫師,他就是因為有一位願意忍痛割捨 自己皮膚的母親,讓她的先生蘭大衛醫師為一位毫無血緣的小孩子植皮,這種令人可敬 的「割膚之愛」,才會孕育出蘭醫生這樣濟世救人的胸懷。 台灣目前已有幾位年輕醫師在非洲做得有聲有色,希望因為這本書的啟示,可以使台灣 產生更多像歐巴尼醫師這種「穿著白袍的外交使節」,使台灣的醫界提升到更有世界宏 觀的人道醫療。 (作者賴其萬╱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