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PP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國家就是這樣被台塑併購之一--地價篇 文/陳秉亨 台塑鋼廠近來動作頻繁,在 8月15日台塑與政府似乎有現勘的行動,因此整理一些台 塑過去的資料,供各位戰友參考,如果大家手邊也有相關資料,也請提供給其他朋友。 1989年台塑六輕宜蘭設廠受阻,頻頻對外釋出將赴中國設廠的消息,在台塑出走中國 的威脅下,政府加速通過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在政府通過對台塑多方優惠的促產條例 之後,台塑不滿意促產條例中「港口碼頭土地所有權歸國有,其他設施,台塑均可投 資」的規定。並且嫌棄工業局所提供觀音工業區 150公頃的工業用地太小,不符合台 塑 198公頃規劃。當時工業局表示,台塑原本承諾污水處理與固體焚化爐不計算在建 廠用地上,現在要強加在六輕規劃中,用地當然不夠(聯合報,1990/4/28第2版), 然而,王永在直接與李登輝會談之後, 1990年5月24日,立法院審查通過「促進產業 升級條例」草案,將原有的工業專用港區土地所有權的條文,由行政院的「應為公有 」改為得由民營事業私有,工業港由國家負責興建,工業用地不足的部份,則由國家 負責填海造陸。 另外台塑還希望能用1987年的價格17億,買到1990年因為過度炒做地皮而成本高達70 億的觀音工業區,工業局再次表示無法接受,但是在當年經濟部長蕭萬長與行政院長 郝柏村的「關切」之下,工業局表示願意降到 150公頃54億的價格,到了1990年11月 30日,工業局甚至表示如果台塑願意承購,觀音工業區六輕預定地,政府願意虧本求 售,將一坪成本11,000的土地,用9,900元賣出。 台塑麥寮設廠時,工業局以每公頃 450萬元,合計25億元的價格賣給台塑,但是台塑 不願意接受這個價格,蕭萬長指示工業局要重審地價,之後工業局每公頃地價再降到 400萬元,台塑仍然不滿意,後來地價從 25億元調降至22億元,台塑才願意購買。然 而當時國有財產局曾經表示反對,因為國有財產局認為 853公頃的海域土地,價格不 只3億,因此將3億元全數退還,但是國有財產局「不賤賣國土」的堅持也沒有持續多 久,在1992年12月初發生退費事件,在12月18日,經濟部表示,可以動用離島工業區 開發基金向國有財產局買斷雲林沿海地域自主權,而財政部也表示對於雲林麥寮六輕 土地售價沒有既定立場,只要適法,財政部一定全力配合開發離島工業區。 台塑工業區的胃口也越來越大,六輕用地面積一變再變,從一開始198公頃,到 1991 年 3月2日宣稱需要600到650公頃,過兩天,即 1991年3月4日王永在對外聲稱,需要 750公頃的土地, 1992年落腳雲林的1200公頃到今日台塑離島工業區完成的2600公頃 。到現在還要佔據離島工業區新興區,並且再填滿新興區與麥寮區中間的海域。 雖然我們可以看到政府公部門,也曾經有所異議,但是台塑在政府「高層」的協助下 ,可以用成本不到的價格,獲得工業用地,不僅民間其他企業不可能有如此優惠,工 業局開發工業用地的經費,也是全民的稅金支付。政府用來為台塑背書的理由是,六 輕的完工將會增加GNP的1%,也就是六輕完工,我們的薪水都會增加 1%,但是問題 是,我們所繳的稅金也不曉得又有多少比例是用來補貼財團,或是幫財團負擔其原本 應負擔的社會責任? 作者/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 國家就是這樣被台塑併購之二 --地權篇 文/陳秉亨 國家在台塑設廠過程中所做的讓步,除了地價之外就是土地所有權的問題,最先發生 的是工業港所有權的問題,本來促產條例規定,工業港所有權必須屬於國家,但是王 永在表示工業港無法解決,六輕就不能做(聯合報第 2版,1990),當年工業局雖然 堅持立場,工業局長陳聖怡還表示:工業專用港問題,涉及台塑專用港土地是否能私 有的問題,土地公有乃是「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的規定,也是土地法所明定,海岸沿 岸一定比例土地不得私有,所以工業專用港區土地不能私有,台塑硬要取得土地是很 奇怪的事,台塑去大陸又怎能取得土地所有權?(聯合報,1990/4/29第2版)。 但是王永在會見李登輝後,在1990年5月24日,立法院審查通過「促進產業升級條例」 草案,將原有的工業專用港區土地所有權的條文,由行政院的「應為公有」改為得由 民營事業私有。 有些台塑的要求,工業局甚至以「不平等條約」形容,事件是發生在台塑確定在麥寮 設廠後,台塑擬定「土地承購協議書」,協議書中有兩點最不能被工業局接受:第一 點,公共設施用地暫歸國有,等六輕完成填海造陸之後,約七百公頃的公共設施用地 登記台塑名下;第二點,將來六輕如果遇到抗爭,經濟部可以在兩個月內解決,否則 台塑可以解約,台塑處理六輕土地地上物的補償,如有糾紛,由經濟部負責解決。根 據促產條例規定,工業區內的道路、排水設施等公共設施有30﹪應歸國有,但是在行 政院的「奔走相助」下,工業局的不平等條約還是簽了下來,當年的經濟部長江丙坤 ,答應台塑的要求,並對外宣布:「未來由台塑興建的六輕相關公共設施,如馬路、 公共水道、碼頭等,應歸台塑所有」(聯合報,1993/12/5, 19版)。不只是地權的 問題。關於工業區開發可能造成沿海環境的破壞,台塑表示,這是雲林離島工業區開 發都會有的問題,應由經濟部負責處理,在經濟部承諾下,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經 濟部),負擔防災與維護成本,及處理相關的問題。 從以下個案可以看出台塑投機的兩面手法,當漁民要通過其廠區出海捕魚時,台塑聲 稱廠區是私人的, 2001年4月24日,台塑以貨櫃與消波塊為路障封住北環路口與西北 側堤防道路,由於漁民的膠筏停泊在工業港的碼頭,封住道路等於封住漁民的生計, 因此引發漁民抗爭。但是當台塑要繳稅金時,又聲稱廠區內有許多設施是公共設施, 所以應當減免稅金,台塑於2002年獲得國稅局同意,退回六輕的地價稅 4,800萬元, 其中麥寮鄉公所必須負擔 1,400萬元,其依據的理由是:「六輕認為廠內有的許多道 路、排水設施等公共設施,所以地價稅要扣除這部份的面積」。 現任政務官不了解過去歷史背景、中央政府不了解地方政府困境加上政府「高層」對 於台塑的禮遇,對於放棄土地國有權與退稅事件,也從來也沒有人去追究,如果沒有 把以前的報紙翻出來,這段往事早就被人遺忘。台塑煉鋼廠的設立,也將會遭遇土地 權30﹪歸國有的問題,我們引頸期待,看大有為的政府,這回會如何「解決」。 作者/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 國家就是這樣被台塑併購之三 --環評篇 文/陳秉亨 台塑一開始環評就非常多的問題,宜蘭縣長陳定南請台大環工所審查台塑的環評,台 大環工所對六輕的環評報告分成16部份,綜合結論有八項應當修正後再審,另外八項 則無參考價值(不通過),台大審查小組更表示,台塑的報告中,對於灌溉水質與土 壤污染的影響評估,避重就輕;對於台塑聲稱,施工及運轉期間對生物環境均無影響 ,台大評估小組更是批評整本報告缺乏公正性,像是建廠計畫的「宣導手冊」(聯合 報,1987/12/30,3版)。 縱使如此,經濟部在台塑環評尚未通過之前,就「原則同意」台塑設廠,當時環保署 長趙少康還曾因此向經濟部抗議,當環保署因為台塑環評報告過於粗糙,要求其補件 時,台塑放話:如果環境影響評估要拖一兩年,或環保署不同意,只得放棄興建六輕 (經濟日報,1991/11/11第3版)。 台塑集團在宜蘭欲興建六輕時,有兩大保證,一是允諾嚴格防治污染源,二是擬興建 人工湖解決水源問題。在1988年12月27日,王永慶向經濟部長陳履安承諾,台塑願意 接受比美國更嚴格的污染防治標準,對水源也表示要興建人工湖回收流失的水源。 在經濟部強力護航下,環保署自己承認,過去環保署要開發單位遵守比現行標準更嚴 格的標準,還沒有單位不同意,台塑是第一個讓環保署「踢到鐵板」的開發單位,在 台塑六輕最後一次環評審查時,環保署官員透露,經濟部和台塑除了積極對審查委員 的29位學者專家進行「溝通遊說」外,也私底下和環保署協調。雖然台塑總經理王永 在多次公開表示台塑六輕一定會比照美國七輕的排放標準,而且此訊息多次經過媒體 報導,但是台塑在面對環保署詢問時竟表示:「台塑並未向環保署做這項保證」。在 經濟部的護航下,爭議最大的兩項致癌物質,氯乙烯與苯,我國氯乙烯標準是200PPB ,美國是50PPB,台塑是以200PPB作為標準。我國苯的標準是500PPB,美國是10PPB, 台塑承諾172PPB作為標準。 當經濟部幫台塑搞定環評之後,台塑又提出二期擴廠計劃,企圖把六輕一期與二期綁 在一起,對環保署與政府施加壓力同意其擴建案通過。工業局對於台塑擴大案的態度 是,一期是工業局頃全力護航已經通過的,二期是規劃中的,兩者不應合併興建,而 且合併興建,也違反環保署分區開發的決議。這時台塑卻表示:「六輕分期建根本沒 有效益可言,不如不建」。對於台塑的要求,工業局只能搖頭(聯合報, 1992/1/31 第11版)。 此時經建會副主委出身的張隆盛轉任環保署長,張隆盛特別指示:「環境影響評估說 明書是由合格的專業人員所做,應該相信他的內容,環保署只需就結論加以討論,不 必請一大堆學者專家來審查」,然而就在此同時環保署的官員也對外表示:「憑良心 說,新六輕的環評報告,很爛」(聯合報 1992/11/24第3版)。張隆盛完全棄守環保 署把關的職責,對於六輕環評的分區開發結論,他說:「是不是結論做出去之後,就 不能有所意見,不準改變,我不知道,但如果重新考量覺得台塑說有道理,為何不能 改」,另外還說:「台塑如果希望不要分區開發,可去申請一次開發,環保署也不會 不同意」。(聯合報,1992/11/24第3版),有這種還未審查,就表示「不會不同意」 的環保署長,六輕二期的環評,在環保署的幫助下「速審」過關。 在台塑的陳情下,環保署長張隆盛表示,六輕計畫可以跟擴大案一並重審,因為擴大 案包含了原來六輕的範圍,所以可以在原來基礎上做審查,此說法與經濟部說法明顯 矛盾。工業局表示,台塑擴建案是新增雲林離島工業區海豐區七百公頃土地,評估報 告只評估海豐地區,未包括麥寮、和原六輕計畫是兩個計畫。張隆盛還表示:「環保 署會盡快進入實質審查程序,盡量縮短審查時間,協助台塑」,他自己則「沒有預設 立場」。 面對張隆盛的態度,當年環評委員張石角不諱言的指出:「環保署要審查委員重新考 量六輕既定的結論,必須有很好的理由,例如當初所做的結論真有瑕疵,否則會讓學 術界對政府不信任」,他不能接受,要的時候叫我們來,不要時就不尊重我們的意見 ,他還表示:六輕是個龐大、複雜的計畫,審查委員關切的是會造成什麼環境效應, 如果僅影響景觀,當然是可以通過,但如果會造成災害以及影響人體健康和生態,就 必須慎重考量,甚至拒絕開發。對於張隆盛說台塑可以不用分期開發,張石角指出, 當初是認為台塑不適合在麥寮興建,但考慮國家經濟政策,才同意依分期分區原則進 行開發,如早期發現不良效應,就應該修改計畫或停止開發,以免造成無法補救的傷 害。現在要求重新審查,不合情理(聯合報,1992/11/26第11版)。 在「沒有預設立場」中,1993年 1月14日,台塑擴廠案的環評通過,審查會中不僅審 查委員不願出席(二十九位之中有二十一位出席,但有七位中途離去),在審查委員 對國家石化政策與環保署公信力的質疑聲中通過,其中三大問題: 1、台塑已經將離 島工業區容許的空氣污染量用完,將來經濟部不能再設其他工業區,或是必須要求六 輕降低污染; 2、用水,三次審查中,六輕都沒有提出明確的水源,因此必須請經濟 部再說明; 3、海岸改變,審查委員認為六輕將改變海岸平衡狀態,造成海岸侵蝕, 並增加防洪成本(聯合報,1993/1/15第11版)。 在審查會中,工業局主動護航,甚至對於審查委員的問題,多次主動代打,審查會也 有「環保署審經濟部」的味道,六輕擴廠環評,創下國內環評紀錄,總共只用40個工 作天就完成審查(聯合報1993年1月15日第11版)。 在1992年 1月29日六輕的環評當中,學者提出幾項建議,其中第二項為:海上取土應 離岸10~30公里外海採取,並有相當措施以免影響生態,10~30公里與 720公尺差距如 此之多,然而1993年呼應環保署長張隆盛「環評制度不要成為開發阻礙」的指示,擴 大六輕中的海豐計畫,及麥寮工業港環評計畫審查,不只否決上次環評分區分期開發 的結論,此外台塑還以疏浚的名義,將取土應離岸30公里外,改為濁水溪出海口。 當年台灣省建設廳長許文志表示,濁水溪疏浚計畫可以為王永慶省下17億元,政府也 可以藉此浚挖25年來從未疏浚過的濁水溪,是「兩蒙其利」,這項疏浚計畫依據當年 的報導,高達5,620萬立方公尺(聯合報, 1993/3/31,第6版),六輕在濁水溪口抽 砂的結果,造成賀伯風災時,上游的漁塭被沖毀,台塑依據成大水工所的報告,將漁 塭沖毀的原因規責於天災而非抽砂,拒絕賠償,還有養殖業者因身家財產全數沖毀而 自殺(留待以後介紹)。 六輕不只環評草率過關,六輕完工之後,六輕還希望能夠縮減隔離水道,以增加廠區 土地,隔離水道設置立意主要為防波、漂沙、生態衝擊、排洪、滯洪,六輕當初亦規 劃有五百公尺隔離水道,早在1993年台塑六輕設廠計畫大致底定之後,台塑就對外釋 放出縮小隔離水道以做興建醫院之用,1996年六輕完工後,李登輝總統於10月27日巡 視麥寮工業區時,在經濟部技術官僚及政策決策人員缺席及台塑董事長王永慶當面之 詞引導下,公然踰越憲法規定職權,指示總統府秘書長黃昆輝協調工業局改變既定政 策,將離島工業區隔離水道由500公尺縮減為100公尺,此舉引起各界爭議,台灣綠黨 更多次前往監察院陳情,希望能彈劾失職官員,綠黨認為隔離水道縮減有明顯圖利廠 商之嫌,縮減隔離水道立即為台塑增加 200公頃土地,還會產生「公共設施不足法定 之百分之三十用地的最低下限」以及「公共設施產權登記為台塑名下」等違反現行法 令的問題(綠黨新聞稿,1997/5/15)。 1996年台塑再次委託成大水工所做出評估報告,結論是可以縮減隔離水道至 100公尺 ,然而同時工業局委託中興工程顧問公司做的報告,認為隔離水道應維持 500公尺, 不宜縮減。當年審查委員審查隔離水道案時,竟然發現台塑廠區內麥寮與海豐區間的 一條隔離水道已經被台塑私自填平,台塑用的理由是改變的面積沒有全部工業區的 1/10,所以也不需做差異分析,可以直接變更設計,從這個理由可以發現,如果台塑 面積越大,每一次都更改1/10不到的面積,漸漸蠶食附近的土地,國家根本「無法可 管」。 雖然當年的經濟部還曾經表示:六輕隔離水道縮不縮減,這是「政策性」問題,六輕 隔離水道一旦通過縮減案,將會「後患將無窮」,會影響排水、引發水患,攸關當地 後代子孫(中國時報,1997/4/25,17版)。 蕭萬長更在1997年10月 6日表示,為了感謝王永慶配合「戒急用忍」政策的配合,即 將審查的隔離水道案,可以順利放行,也因此縱使反對聲浪如此大,六輕隔離水道最 後仍以,維持水面寬200公尺兩岸寬300公尺「彈性解決方案」定案。定案之後,台塑 又在2005年將300公尺緩衝帶的保安林解編,作為其麥寮長庚的院址。 兩條隔離水道,一條寬三百公尺完全消失,一條五百公尺縮減了三百公尺,麥寮台西 附近的洪水本來可以經由八百公尺寬的水道排入大海,現在只剩下兩百公尺,而且還 是南北走向,洪水必須轉彎才能西流入海,讓原本已經地層下陷的台西麥寮沿海,每 逢大雨,水患更難消退,百姓身家財產受到危害,卻沒有人追究隔離水道的縮減,對 水患的影響。 不過,我想,如果有人追究,台塑應該又會委託成大水工所,做出沒有影響的報告吧 ?因為2003年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比對衛星影像發現,近 8年來濁水溪河口自然 環境大幅改變,成大水工所副所長也是主動幫六輕澄清,表示河口環境變化原因複雜 ,不一定是離島工業區造成(聯合報,2003/3/23 地方17版)。有前三次的經驗,如 果要追究隔離水道縮減與水患的關係,應該也是「天災」而非「人禍」吧? 台塑多次先動工後補件的行為,環保署在1998年所做的環境影響評估追蹤審查,揪出 十五個違規開發案,中油五輕、台塑六輕都是黑名單,縱使如此,環保署也只能「追 蹤」一下而已,所有違規動工到後來還是可以就地合法。 國民黨執政如此,民進黨政府執政後也是如此,政黨輪替後經濟表現不佳,因此2001 年召開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經發會中,結合資本家、朝野政黨、主流學界甚至媒體 形成「拼經濟」的「社會共識」,共同要求降低勞動條件,環境管制,以利資本家投 資,為了讓企業家「根留台灣」,民進黨執政後的企業家,更是如魚得水,呼風喚雨 。除了少數人,在拼經濟的口號下,整個台灣社會,對這個狀況,毫無知覺,更別說 展開反抗的行動。 也在這時候,台塑把握機會,向民進黨政府爭取六輕三期與四期擴建,在民進黨政府 「拼經濟」的政策下,2001年台塑三期的環境差異分析報告中,竟然增建廠房但是污 染量卻沒有增加,雖然引起環評委員的質疑,但還是安全過關,這事件也僅有工商時 報以小版面報導:「六輕三期擴建計劃,何以投資增加,污染排放量卻未提高,環評 小組要求台塑說清楚寫明白」(工商時報,2001/8/28,6版)。 繼六輕三期輕鬆過關之後,王永在於2003年 5月26日拜會當年反六輕的行政院長游錫 堃,游錫堃同意在二到三月,幫助台塑通過環評,同年 5月30號,在六輕四期擴建環 評未通過時,陳水扁總統拜訪六輕,並與游錫堃參加六輕四期擴建工程動土典禮,六 輕四期環評卻是在2003年12月23日通過,因此,縱使發生如台塑三期擴建工程一般, 台塑四期揮發性有機物質的污染量已經達到整個離島工業區總量限制,但是環保署還 是做出,僅要求四期的污染量要降到三期的總量,這種不可能做到的有條件通過(環 署綜字第 0930005534號)。為何說不可能,因為第一期到第三期乙烯年生產量為160 萬噸,第四期就可以年產120萬噸乙烯,是前三期的3/4,如此大的規模,污染物最好 可以平空消失。環保署訂定離島工業區的揮發性有機氣體總量為每年 5,400頓,台塑 四期的排放量為 5,310噸。已經將離島工業區的配額用完,縱使現況是如此,台塑在 對雲林縣政府說明台塑煉鋼廠與雲林石化園區開發案時,聲稱其揮發性有機氣體的總 量為 4,302(這是台塑三期的量),對公部門採用這種欺騙的手段,無非是讓雲林縣 府作出還有空間可以增加工業區的錯誤判斷,並協助其工業區設立,當經濟部門協助 其工業區設立,就可以挾著經濟部的支持順利通過環保署的環評。 六輕四期通過之後,台塑六輕廠區的用地已經飽和,也因此王永慶又表示,要在隔壁 的新興工業區投資大煉鋼廠,另外也對外釋出鋼廠落腳彰化大城的消息,從以上資料 我們可以發現離島工業區的揮發性有機氣體總量已經用完,雲林石化園區設廠的難度 就相對提高,因為石化業會產生大量的揮發性有機氣體,因此可以證實環保團體所猜 測,雲林石化園區是用來掩護台塑大煉鋼廠。後續如何發展,大家拭目以待。 作者/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 台灣生態電子報: http://www.pu.edu.tw/~ecology/taiwan/e-paper.htm -- 台灣媒體的真義:病媒+靈媒+淫媒 = 媒體。 記者大爺守則: 1.記者大爺感興趣的、覺得新鮮的,或第一次聽到的,通通叫做新聞。 2.專業而深度的分析,那種東西絕非記者大爺該做的事,別想從新聞裡面吸收什麼知識。 3.記者大爺寫出來的新聞絕對不可以呈現事實。 4.記者大爺寫新聞要像尿療法,別人講的話通通要掐頭去尾取中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2.72.201
chouhen:看完了真是感慨良多。台塑啊... 59.113.99.130 08/24
MRkitty:如果要算綠色GDP 台塑對台灣到底有沒有貢獻140.112.214.200 08/24
jimmyduh:綠色GDP啊,參考看看就好了,沒什麼意義。 210.62.72.201 08/24
jimmyduh:原始生態的價值怎麼可能換算成數字 210.62.72.201 08/24
jimmyduh:同面積的原始林和人造林 價值就差了十萬八千里 210.62.72.201 08/24
jimmyduh:把自然河道的泥沙挖掉了 再做多少防洪措施 210.62.72.201 08/24
jimmyduh:都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210.62.72.201 08/24
jimmyduh:綠色GDP只是開發的人給大家看心安的 210.62.72.201 08/24
philipwen:不可否認的是台塑對台灣經濟貢獻也很大 220.141.240.17 08/24
MRkitty:綠色GDP不會沒有價值的 重點是計算的規則140.112.214.200 08/24
MRkitty:是否真的反應我們的環境現狀140.112.214.200 08/24
> -------------------------------------------------------------------------- < 作者: jimmyduh (百般柔情 將化鬼影) 站內: a-bian 標題: Re: [轉載] 國家就是這樣被台塑併購 時間: Tue Aug 30 17:29:34 2005 國家就是這樣被台塑併購之—受騙的人民 文/陳秉亨 台塑動工前對地方有許多承諾,也是因為當地民眾相信台塑的鬼話,認為六輕設廠後 可以帶動地方繁榮,所以六輕在雲林設廠的過程中,並未遭受激烈的阻力。從今天看 來,台塑當年在媒體上所承諾的美好遠景與對地方造成的影響相互比較之下,更顯諷 刺。 六輕當年承諾地方的願景,從最大規模的新市鎮,小規模如好鄰居工作隊,台塑六輕 當年與雲林縣府規劃「雲林麥寮工業區新市鎮構想計畫」,開發規模為 2,800公頃, 開發年期為10到12年,計畫引進37,500就業人口,台塑集團王永慶也再三表示將在麥 寮地區興建長庚醫院、設立大專院校以回饋地方(聯合報1993/4/19,8版)。1993年 縣市長選舉,親六輕的縣長廖泉裕當選,六輕再加碼宣布,要興建長庚醫院、護專、 醫護社區和大型遊憩中心等公共設施(聯合報,1993/12/1,6版),另外還曾承諾濟 助貧戶、頒贈清寒獎學金(聯合報,1991/8/9,6版)。 直到今天,台塑大煉鋼廠設廠前夕,為了平復居民多年來的不信任,台塑於2005年4 月才動工興建長庚醫院,民眾就醫依然得付出醫藥費。而石化工業區旁癌症罹患率為 平均全國人口罹癌率的兩到三倍,在此地設立醫院,或許更能保證有病患可以就醫。 一面污染環境,一面又開醫院再向因環境污染而生病鄉民收錢,台塑企業永續經營的 理念由此可見,因此台塑興建醫院有怎算的上是「回饋」地方? 所謂引進數萬就業人口的說法,在下遊廠商出走中國的今天根本是不可能實現的空談 ,設備都已經自動化的今日,台塑所用的人員自然有限,在2001年媒體的報導,台塑 用人約1,800百人,外勞約3,000人,雖然三期、四期可能會增加一些就業人口,但與 台塑當年聲稱的仍然有很大的落差。1997年六輕未正式運轉前與2002年營運後,雲林 的人口依然呈現負成長,若將注意力放到雲林沿海四鄉鎮,可以發現,只有麥寮人口 增加481人之外,台西、四湖、口湖鄉分別減少1,330、2,593、1,425人,而整個雲林 縣人口也減少 9,630人,沿海四鄉鎮流失的人口佔全雲林的一半,可知六輕設廠根本 沒有帶來繁榮,對於沿海鄉鎮原本依賴海洋資源的漁民,更是帶來毀滅性的傷害。 至於稅金也是,以2002年為例,台塑上繳中央稅金高達288億,分配到地方只有2.9億 ,受污染最嚴重的是地方,卻只分得一點點稅金,而且稅金補助麥寮鄉公所,因為台 灣很少吹西風,所以污染較嚴重的是麥寮以南的台西與以北的大城,這兩個鄉鎮也沒 有受到應得的補償,從以下的圖我們可以知道,台西吹冬季吹北風與夏季吹南風時, 空氣中的污染物濃度有著三倍以上的差距,就可以知道台西以北的六輕,對於台西有 多大的影響。不僅稅金分配不公平,六輕發生多起落塵污染漁塭事件,環保局到六輕 稽查時,六輕以監測設備沒有開為由,在沒有污染監測數據的狀況下,環保局僅能就 六輕停止監測開單處罰,漁民卻沒有數據可以向六輕求償。在檢測數據都掌握在六輕 手中的狀態下,所有六輕的污染事件,受害民眾不曾得到應有的補償,唯一成功的是 ,新興國小學童因為六輕的臭氣,醞釀罷課行動時,六輕派人幫新興國小裝設冷氣, 並負擔電費,但是因為怕其他受污染的人求償,所以台塑要求新興國小不能公開台塑 補助的消息,然而在記者的追問下,新興國小的老師還是「不小心」說出來。「臭氣 換冷氣/台西新興國小怒氣消/大善人是台塑?校方:不能說」(聯合晚報,2003/9/19 ,地方4版) 台塑大煉鋼廠設廠說明會,再次老調重談,昔日的遠景再拿出來欺騙社會,鋼鐵工業 新市鎮、就業人口、增加稅金、促進觀光……。我不認為國家或是地方政府真的相信 回饋地方的鬼話,國家要的是稅金、是經濟成長率或是外人不知的檯面下的利益,地 方要的是微薄的稅金,與工程的利益。至於當地民眾,受到什麼影響,大概是政客們 最不關心的問題之一吧? 作者/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 -- 台灣媒體的真義:病媒+靈媒+淫媒 = 媒體。 記者大爺守則: 1.記者大爺感興趣的、覺得新鮮的,或第一次聽到的,通通叫做新聞。 2.專業而深度的分析,那種東西絕非記者大爺該做的事,別想從新聞裡面吸收什麼知識。 3.記者大爺寫出來的新聞絕對不可以呈現事實。 4.記者大爺寫新聞要像尿療法,別人講的話通通要掐頭去尾取中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4.2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