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PP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upperyiru (我是誰??成龍?)》之銘言: : 我承認台灣人越來越不喜歡吃米(我自己也是),可是這不代表可以 : 把自己的稻米產業摧毀。 先閒聊一小段 我很愛吃米飯啦 而且事實上 進口米跟本土米是有差別的 本土米真的比較好吃(不跟高級進口米比較) 日本當年也面臨這問題 (而且他們的農民超強悍 示威發生衝突的時候都超猛的!) 後來 精緻化的農產解決了農產進口的問題 在日本人心中"國產品"就是精緻奢侈的代名詞 是偶爾犒賞自己的禮物 進口農產才是平常吃的 大家吃得少 所以需求萎縮 稻米價格下降 如果稻米的供給仍是原來的水準 價格就不可能回升! 那能怎麼辦? 你又不能逼大家只吃米飯! 難道要政府拿錢買稻米開船到太平洋倒掉?? 提升農作物的附加價值才是重點 政府該做的是輔導協助農民研製高附加價值的作物 (說到這裡我就想到 傳統上肥沃貧瘠的差別到今日正好逆轉 傳統上視為美地的 可供稻作的農地產值 現在反而不如那些過去視為貧瘠 但現在拿來種火龍果和鳳梨賺錢的農地) 如果農民不研擬一套因應策略 仍堅持生產與30年前一樣的作物 就算有在多的保護補助政策也一樣會失敗 產業最重要的就是"策略" 君不見許多台商到中國去 做的是什麼? 是勞力密集的代工 (ex.幫迪士尼做填充玩偶) 今天中國是工資便宜沒錯 但是改天他們經濟發展 工資提升 這些台商是不是又要出走? 去越南? 那等越南發展了以後呢? 是不是又要遷廠? 只是追求降低成本而不思提升產品價值的商人很愚蠢吧! 那反過來看農民呢? 現實情形是白米銷售量萎縮 從供給需求面各有兩個方向可以做 供給面 就是整體的轉作 減產來提升價格 需求面 就是想辦法讓消費者願意花更多錢吃米 如果沒有這種積極的思考 而認為只要政府幫忙就可以解決問題 那實在很荒謬 舉個例子: 現在大家吃芭樂 都吃泰國芭樂珍珠芭樂 我身為一的種土芭樂的農民 不正視市場需求來轉作 而堅持種土芭樂 最後我因為土芭樂賣不出去 然後就上街頭抗議 抗議的正當性是有啦 但是能夠解決問題嗎? 策略出來之後 解決結構性問題才有意義 政府能做的 (也都是一直沒做的 幹!) (一想到阿扁農會改革因為遊行停擺 我就不爽) 就是"協助農民成立產銷連合 把農產利益回饋農民" 我們要走的路 日本都走過 農民的困境 很大的部分是在於大部分的利益都被銷售機制的商人剝削了 阿扁該好好搞的 是把農會的財富還諸所有會員 (其實在日據時代 他們是股東 是所有權人) (講到這裡又要罵國民黨幹你娘他媽的比日本殖民混帳還要夭壽) 狠狠掃除農會體系的黑金 還農會於農民 用這些組織資源建立產銷連合 農民拿得到資源 自然更能夠依照自己的策略來進行生產 (事實上很多農民知道應該要精緻化 但是沒錢沒技術 農會又忙著在超貸給老K的政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5.112
IAMKL:LUKAKA的 一定要推啊140.112.252.216 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