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PP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lytton (重來一次)》之銘言: : 會講什麼政府不重視農業的 : 其本身的農作心態是否也要有所改變? : 近五六年來 : 黑珍珠蓮霧一顆一兩百元 : 彰化忘了名字的葡萄一斤200元 : 高雄的棗子一粒二三十元 : 宜蘭忘了名稱的米一個便當五百元 : 諸如此類的大概還有不少 : 在今天重視經濟農作物的社會環境裡 : 如果務農的心態只有好好種、不要種壞就好 : 就要求政府要有高出成本的收購價格 : 這樣才叫做重視農業 : 遇到天災,又要政府補助 : 彷彿農作物一種下去就等著收現金一樣 : 這樣的心態是否合理? 我同意你說的,農民的確不應該處處依賴政府的補助。 可是,這不能代表政府對農民或農業沒有責任。 以我家為例,本來陳總統在2001年時在台南承諾農民承租 河川地可以免稅,我爺爺是承租曾文溪畔的農地,可是去 年選完總統之後,卻接到補稅單。而我們卻一直都不知道 原來那只是總統的競選語言,過了一年之後會自動失效的 唷。(苦笑) : 台灣農業厲害的地方 : 在於有一群人可以不斷地改良出更好的品種 : 這一群人是跟農會、鄉公所、縣政府、學校等等相關單位的人在合作 我是很想這麼做啦!可是農會被惡質勢力把持、鎮公所全力衝刺南科建設、 縣政府農業局只重視蘭花產業、附近又沒有什麼學校可以協助研究農業改良 的實力。 難道要一個七十幾歲的老人去考大學,唸完農業、生技等學位之後開始做研 究嗎? 這其實又牽扯到台灣的分配不均亦寡的窘境。 你講得很有道理,但這會牽扯到資源分配的問題,已經超出這個題目的討論 範圍。如果有興趣談,不妨重發一個新文章,好好討論台灣的農業資源分配 ,如何?^^~ : 如果有某個地方東西是越種越賠時 : 其實,是否該研究一下品種改良的可能性 : 提高市場的認同度 : 而不只是單方面的要求補助 : 台灣人已經被一二十年來國民黨一出問題就補助的政策 : 變成習慣於所有對於自己利益受損的地方就要求政府要拿錢出來解決 : 其實看看日本的美食節目 : 往往一顆蔥、一顆高麗菜、牛肉、豬肉~~~~ : 每個東西就有所謂的頂級產地所生產出來的頂級作物 : 台灣這幾年來有這樣的發展了 : 只是還不夠 : 那才是農業應該去努力的地方 : 而政府應該協助,但不是主導 : 第一線作業的農務朋友才是主要的關鍵人員 : 誰能比他們更了解那一塊土地、那一個作物 : 以政府政策來主導,只不過是事倍功半、甚至於徒勞無功而已 -- 願為佛陀 卻成心魔 執著是苦 走火入魔 魔道亦道 分別徒勞 人心難測 善惡為何 正無恆正 邪亦非邪 無邪不正 無正不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14.26.142
vcvca:幫推 61.66.220.124 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