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PP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災區醫療基本的原則與處置 作者 : 石富元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 http://www.disaster.org.tw/CHINESE/File/900428/stone.doc 我這個轉錄並未取得石富元先生的同意, 不曉得這麼做妥不妥當. 前言 災難醫學是到二十世紀末才成為一門“科學”,在此之前,通常只被視為軍事或是宗教 任務的一部份,所以任務本身是基於戰略戰術或政治的考量,而不是基於實證之下的結 果。災難醫學的基本概念,很多都來自於戰爭中的傷患救護與後送,及國際人道援助, 這兩者都有一兩百年的歷史,而在1960年之後,緊急醫療體系開始成為現代化國家必要 的安全體系之一,緊急醫療體系成為災難應變的第一線考慮,而不再是國防體系或是宗 教機構。從此緊急醫療到院前救護的原則成為災難應變的基本概念,然而這其中也很少 有實證的考量。很多災難的場合,大家都會想到要設緊急醫療站、檢傷區、重傷區、中 傷區、輕傷區等等,可是並未真正了解究竟有無需要設置這些?或是這些真正會有用途 嗎?會真正提昇傷病患的治療或預後嗎?這些一知半解的信念,往往導致了演習與實際 災難之間有重大落差,實際災難場合也時常導致資源的誤用,減少了效率,增加了混亂 。 災難醫學不再強調『Crisis Management』而重視『Consequence Management』,要以 整個災難事件所造成的健康效應來考量,以最少的資源利用,達到最好的效果,因為災 難本身就是資源不足夠才會發生。從過去的經驗,發現所謂『資源的不足』,大部份是 因為分配的問題引起,而不是絕對值的缺少。一昧地只是增加資源,並不能解決問題。 而在災難應變中,『災區醫療』充斥著各種的迷思,值得我們從實際的角度去思考『災 區醫療』的角色與應有的作法。 災區醫療的幾個重要問題 在災難發生之後,要啟動或是或是進行災區醫療之前,有以下一些關鍵的問題必須要考 慮,其重要性甚至比醫療隊的設備或技術重要: 1.何種的災難?每一種災難,其所可能造成健康的效應、傷病種類、醫療資源需求等都 不相同,所以必須個別考量,而不能一視同仁地去思考。以時程來看,有些災難是突然 發生,迅速演變的,例如地震、火山爆發、火災、車禍等,有些是緩慢進行的,例如旱 災、饑荒、瘟疫等。以預警期之有無,有些是突然發生,完全沒有預警期的,例如地震 ;有些有預警期,例如颱風、火山爆發。以成因來看,有些是人為的,如火災、空難; 有些是自然力所形成的,例如洪水。以應付地震的醫療模式,去處理颱風的災難,就顯 得非常超現實而荒繆。 2.介入時是災難的那一期?每一種災難的時程演進,都會產生不同的醫療需求,介入的 時期不恰當,會讓原先很有意義的措施變成毫無意義。以地震為例,特種搜救隊在地震 之後立即投入很有意義,可是如果在三天之後再投入,其成效就不彰;傳染病的調查, 在第一天的介入並不會有很大的效益,反而是數天之後才會有價值。每一種的介入,都 有適當的時機,不當的應用,只是耗損資源,製造混亂。 3.現有的資源為何?災難之後,必定已經有一些資源已經投入救災與救;在各個地區, 其可利用的資源情況也大不相同。先仔細評估現有的實際需求,再考慮可以動用的資源 ,求其平衡點。要記住幾個殘酷的事實:災難大部份發生在資源匱乏的地區,過度奢侈 的設計不切實際;災難現場應變的人員及物質往往遠超過必須的,只是缺乏某些關鍵的 資源或是整合而已。沒有需求與現況評估的應變註定要失敗。 4.災區醫療的主要任務為何?如果災區醫療被評估有其需要,要決定其主要任務為何?因 為每一種所需要的專業與設備器材等可能大不相同。就醫療方面,可能會有下列幾種目 的:(1)緊急救命醫療;(2)野外醫療站較長期的治療;(3)基層醫療的替代與補強;(4) 環境衛生與疾病監測;(5)死亡者鑑定與身分識別等。這些任務彼此有很大的不同,需 要的專業也不同,在啟動之前,必須先考慮如主要的目的,而不要先去在說,因為可能 實際該去的是另一組人,另一些器械。可以有多個任務由同一群人達成,也可以分別由 不同組的人完成,但是不要沒有目的就派人,否則就成了『災區觀光隊』。 災區醫療實務上的考量問題 災難應變往往不是一個單純醫療的問題,往往會是一個新聞事件,甚至會成為政治上的 焦點。所以除了以上的災難醫療原則以外,有以下的問題也必須要考慮: (1)必須要有所行動:社會的認知,災難之後,各界必須要有所行動,政府也有壓力存在 ,這時常成為不當資源利用的主因。然而,在災難之後,緊急的災區醫療救護只是衛生 醫療介入的方法之一,以廣義的眼光去看,一定會有醫療衛生部門應該採取的行動,這 有賴專業的判斷與資料蒐集,而不要『病急亂投醫』。盡量思考以有實際上效益的行動 代替只是政治上作秀的行動。 (2)待命的標準要寬鬆,啟動的條件不妨嚴格:狀況不明時,盡量先通知待命,使相關的 人員有足夠的前置作業時間,避免在準備不足的情形下出動;而實際上的啟動要考慮實 際上可能的效果後再啟動,因為一旦啟動,相當大量的成本就要投入,有形及無形的成 本非常高。以美國的DMAT為例,治療一個普通的病人要花的成本是相當於5萬元新台幣 ,而特種搜救隊九二一地震時到台灣救災,所花的錢是七千多萬新台幣,而對災區資源 匱乏時,那一種介入最有效必須要慎重考量。 (3)現有資源的整合利用優先於其他資源的投入:如前所述,災區通常資源的不足是因為 分配與利用的問題,而不是絕對值的不足,與其花許多金錢與時間去尋求其他資源的利 用,不妨先整合現有的資源,以有效率的分配與利用,使其效益達到最大。缺乏的專門 技術或器材設備再由外地輸入,如此可以大幅減少時間與金錢的虛擲。 (4)自救而後救人:醫護人員在救人之餘,往往有自己是神明的錯覺,不知道在災區所有 的生活基本供應可能很缺乏,連生存都成了問題;也往往忘記了危險的環境,也可能使 自己成為罹難者。從過去國外地震大量傷亡的經驗,及國內九二一地震的教訓,這些罹 難者如果適時給予醫療照顧,能改變命運者仍然十分有限,最樂觀的估計也大概在百分 之十以下,而魯莽的救援行動,可能造成相當顯著的人員傷亡。例如1986年墨西哥的地 震,救援人員在救援工作死亡的就有一百多人,1995年東京沙林毒氣的意外,也有相當 多數的醫護人員中毒。所以在救人之前,必須先確定自己有足夠的生活基本供應,且有 適當的防護設備及足夠的訓練,如此才能確保救援行動可以順利地進行。 (5)全程考慮傷病患適合的治療:有效率的醫療,必須考慮在適合的時間,以適合的人員 ,在適當的地點,以適合的醫療,治療適合的病患,如此可以讓醫療的效果發揮到最大 。一般國外的經驗,醫護人員在野外的醫療照顧,能力大受影響,而救護技術員在院外 的情形,可以相當勝任,但是在院內的情形就很難發揮其功能,這是先天的限制。應該 正視這問題,通盤考慮如何適當安排後續的醫療。例如,在附近醫院可以運作的情形下 ,勉強設立醫療站收容病患,並不能提供有效且高品質的醫療,應該考慮緊急處置之後 將之後送,但是當醫療院所無法運作,且後送資源有限時,應該當機立斷,成立野戰醫 療站,而不要期待不確定的傷患後送。所以非常專業的人員,在某些情形下並不能發揮 其功能,在整個過程中,也要考慮適才適所。 (6)注意其他非醫療的問題:災難時,有很多非醫療的問題是大家非常關心而醫護人員不 是很在意的,這些往往會遭致相當大的責難,不可不慎。舉例來說,在醫院中,病患姓 名被醫護人員重視的程度絕對不及生命徵象,醫護人員是〝有治無類〞的,可是病患家 屬關心的卻是他們的家人現在在那裡、要不要緊?醫護人員往往把〝patient tracking 〞的重要性放在很後面,可是家屬或是政府部門甚至新聞最重視的就是這個,如果不能 建立簡單迅速而正確的〝patient tracking〞制度,到時病人到那裡去了都不知道,即 使醫療方面做得再好,也會招致惡評。這一點是醫療相關人員所必須謹慎小心的。 結語 災區醫療是災難醫療非常重要的一環,可是也很容易因為其他的因素,而蒙受政治作秀 之譏,不只沒有實際上的效益,反而製造了災區的問題。解決之道,在於採用實證的精 神,從較宏觀的角度去切入健康問題,不只是專注災難衝擊期,也注意到恢復期的工作 ;不只是外傷病患的救治,也關心環境衛生及傳染病的控制,如此才能真正的完成醫療 在災難應變上的關鍵任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35.50.81 ※ 編輯: MoneyMonkey 來自: 218.35.50.81 (12/29 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