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PP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ipaloy (便當)》之銘言: : 你好 : 細節恕我刪除 : 因為我對於台灣應該採取何種形式的建國策略沒有蛇麼特別的看法 : 也無意針對建國策略的問題參與討論 : 所以刪去那些部分...請你見諒 : 只是想延續之前的提問 : 也是我前面提出卻沒被回應的兩個方法論上的問題 : 1.文化在你的論述當中被是作為實體 你如何的再方法論上處理這個實體 : 2.民族身分你如何的定義 考據?認同?血緣?語言文化?民族識別?史達林四原則 : 這兩個問題沒有解決 : 我想以上所有關於文化與民族身分的討論都無法處理 很抱歉 我誤以為S版友是提出網頁資料的人 抱歉 是我誤會了 --------------------------------------------------------------------- 對於您的問題 我想了很久 我承認之所以會說那麼多不該說的話 正是因為您的問題 而我解決不了 1.怎麼克服人類學傳統當中對於文化難以量化的問題呢? 文化在你的論述當中被是作為實體 你如何的再方法論上處理這個實體 2.如何處理民族身分與所謂純種的問題呢? 民族身分與純種的定義是在蛇麼樣的基礎下得到的呢? 民族身分你如何的定義 考據?認同?血緣?語言文化?民族識別?史達林四原則 --------------------------------------------------------------------- 我想 既然我無法從正面 透過嚴謹的民族定義 來說明台灣人是漢人 那麼 不如直接放棄我的論點好了 看看發展下來 會是什麼? 可不可以透過消去法 來從兩個或數個選項中 來選出較佳的、矛盾較小的答案? --------------------------------------------------------------------- 首先、題目是什麼? 台灣人的民族身分是什麼? 台灣人是漢民族嗎?還是是假漢人? 如果是假漢人 那麼是越族嗎?還是平埔族?還是只是新種的混血種? 再來、台灣人是什麼民族身分?民族身分的選項 有幾個? 1.漢人 2.假漢人 3.原住民 4.新台灣人 5.其他 三、什麼叫做台灣人? 1.台灣人 他的定義是什麼? 2.時間?人?地?有沒有其他選項? 台灣人 是單一概念 還是複合概念? 台灣人 是地理概念?是民族概念?是國家概念? 以單一/複合為縱軸 以地理/民族/國家為橫軸 其排列組合 有幾種?有沒有其他的矩陣方式? 3.對於1~3點 要用什麼來做判斷標準才是合理的? 四、 探討這些民族選項的時候 考據?認同?血緣?語言文化?民族識別?四原則要如何適用? 1.什麼叫做考據?什麼叫做認同?什麼叫做血緣? 什麼叫做語言文化?什麼叫做民族識別? 他們的定義是什麼?他們的定義只有一種還是很多種? 要選哪個或哪些個定義來用? 「可用」的定義 他的定義是什麼?是要絕對正確才行嗎? 還是可以接受就好? 2.要怎麼填充才嚴謹?(用什麼方法) 只接受演譯法?還是也接受歸納法? 一定要用正面證明的方式 才叫嚴謹嗎? 如果既無法嚴謹的演譯 也無法嚴謹的歸納 可不可用消去法?先全部假設為真之後 進行不完全嚴謹的推導 然後從多個選項中 來選出較佳的、矛盾較小的答案? 接不接受辨正法?接不接受只有直觀基礎的推論? 由於中國歷史上的身分認同問題 其特性總是以文化為顯性 以民族為隱性 那麼 接不接受用文化為實體但輔以其他補助 材料的方式 做間接推論? 在無法擁有絕對嚴謹之直接證據的情況下 接不接受這種間接推論? 除了上述幾種 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3.要用什麼填才充份且必要?(用什麼內容) 4.對於1~4點 要用什麼來做判斷標準才是合理的?(用什麼判斷) 五、 考慮台灣人的民族身分 要用純學術的眼光 客觀的眼觀來考慮 1.要用什麼學術?什麼才叫學術? 不同學術之間的界線分野 在哪裡? 接不接受自然科學?還是只接受社會科學? 是只准用民族學嗎?是只准用基因研究做補助嗎? 2.要用什麼樣的客觀? 嚴謹是必要的嗎?嚴謹要到什麼樣的程度? 嚴謹的程度 在社會科學上 其可冒的統計風險 是幾%? 接不接受描述性資料?還是只接受有數據基礎的統計性資料? 3.對於1~3點 要用什麼來做判斷標準才是合理的? 六、在這多個選項中 獲得了答案之後 可以嚴謹地說 台灣人 是什麼民族之後 這個答案 1.要不要考慮非民族學領域上 對其他學術的影響? 2.考若要考慮 其考慮的程度 是多少?若否 理由為何? 3.在政治學的學術上 可行性是多少? 民意的支持度是多少? 會不會開了另外的方便之門 造成了預想好處之外的壞處? 4.對於1~4點 要用什麼來做判斷標準才是合理的? 七、價值判斷的問題 1.只接受無價值判斷的標準嗎? 2.接不接受價值判斷作為客觀標準? ------------------------------------------------------------------ 我覺得 要這樣玩 也可以 但是反而更無助於釐清問題 要推翻別人的主題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找其證明其主題的根據 有沒有瑕疵 只要有瑕疵 就不承認 即可予以推翻 如果推翻不了 很簡單 就是找其證明其主題的根據 是用什麼次級證據去 證明其上級證據的 只要有瑕疵 就不承認 即可予以推翻 這樣玩 的確很有趣 而且 在思想上的確會很有啟發 但是 要小心的事情是 就是枝節化、零碎化 很容易篇題 瑕疵的定義 是什麼? 有瑕疵 但仍有間接統計相關而只是沒有直接因果關係 那麼 接不接受? 怎麼在探討民族身分認同的課題上 完美地判定何為統計相關? 何為因果關係? 看起來很學術沒錯 但是想在民族身分的探討上 放棄直觀的價值判斷 與描述性資料 行不行?能不能?好不好? 這就是我不滿的地方 本來 要探討「台灣人的民族究竟屬於何者?」的問題 就不該只用西方的研究方式 因為民族的定義 本來就是很有隨意性 如果真要抓別人的證據基礎 做無限迴圈的話 我覺得 那是一種學術研討 沒錯 但是對於主題不但無助 也只有很少的意義──如果所探討的主題本身 根本無法做出嚴謹定義的話──方法學、工具論的確是一種學術研討 但是 所欲研討的主題的討論 就不是學術研討嗎?如果變得只流於探討「研討工具」 與「定義本身究竟為何」的話 那麼 對於「主題」就沒有幫助 自然科學可以嚴謹地用量化討論 社會科學當然也可以 但是 要質化到什麼程度?要量化到什麼程度? 為何不能把漢人的「文化重於民族」的描述性資料 當作質化資料? 為何我的標準可以?您的標準不行?是不是哪邊都太隨機了? 因為漢人無法嚴謹地對人、時、地、物、時做定義 甚至無法對「嚴謹的定義 工具究屬為何?」下定義 所以 若我放棄我的漢人說 而直接採取假漢人說、越人說 這種定義上明顯比較輕鬆而且較為嚴謹的方法 我覺得 只會帶來更多比起漢 人說 更不妥適的結果 所以 我才努力想說明 假漢人說是荒唐的 如果各位不認同 我尊重各位的想法 但是也請各位了解的事情是: 1.台灣就是有自17世紀到20世紀的 從中國南方(甚至北方)大量移民的歷史 而今天21世紀的中國南方── 我們的母居地之一 ──的人們、跟我們 有強烈血緣的人們 自稱是「漢民族」 這種歷史淵源 如果算不上描述性的資料 我想 也就沒什麼可說的了 2.台灣的原住民 相對這些「有部分比例的中國血統之移民混血後代」較為 純種的原住民 確實是被這些「有部分比例的中國血統之移民混血後代」 給長期壓迫 而台灣的原住民 確定是是南島民族、確定其中一部份是平 埔族 壓迫種族 宣稱自己的民族身分是 被壓迫種族的民族名稱 被壓迫種族的文化 被宣稱是 壓迫種族的 固有、當然、傳統文化 這種對民主觀念中「尊重少數的意見、維護少數的權益」有矛盾的解釋 對我有震撼 我不會接受的 3.宣稱台灣人是假漢人者 在體質學的研究上 提不出普遍性的證據 隨便就可以找到研究可以反駁 而雙方的研究與證據 其嚴謹程度不相上下 脫出體質學的領域之外 假漢人的說法就更薄弱了 在民意市場上 台灣人中的親中支持者 其人數跟台灣人中的台獨支持者 不相上下 所以 我可以用全國性大選的數據 「間接地」 說明 在學術的四原則之一的「認同」上 假漢人論遠比 漢人論 沒有傳統、沒有民意、沒有立論基礎 對於此種 間接證據 綜合了其他的輔助資料之後 我對我的結論 很有信心 您可以不認同我 我尊重您 但我也會告訴您 您的看法 我更不認同 因為假漢人說的證據力 比起漢 人說而言 更是不嚴謹 4.2004總統大選之後的泛藍大示威活動 其規模之大 與訴求之強烈 2004總統大選 與2004立委大選的藍綠選票 其相對比例與絕對總數的落差 讓我有很深的震撼 我所支持的民進黨 到底在台灣獨立的理念上 犯了什麼錯誤? 如果沒有錯誤 是不可能走的如此艱困的 如果泛綠沒有錯誤 那就代表泛藍一定就是錯誤嗎? 我想 我們必須思考 究竟台灣獨立 有必要從「建立新國家國家」走到 「建立新民族」嗎? 如果不能解決「泛藍支持者心中的疑惑」 就不可能有台灣內部的和諧 想要透過「建立與中國漢族有民族別區隔的新台灣民族以達成台灣內部的 和諧」的想法 就不過是空話與神話 如果不能解決現代華南中國人與現代台灣人的血緣很接近的事實 不管怎麼 宣稱「已經沒有純種漢人 台灣人是越人」還是無法完成此宣稱的企圖── 在民族別上區隔台灣人與中國漢人──因為沒有血緣區隔 也沒有台灣內部 高達75%(甚至連50%~10%都辦不到)的人群的認同──不可能解決現代華南中 國人與現代台灣人的血緣、文化、傳統、心態都很接近的事實 如果不能因此提昇南島原住民被閩、客、外省社群壓迫的現狀 反而有因為 「大家都是新台灣民族、大家都是平埔人(因為大家都是假漢人)」的緣故 讓主流壓迫社群 更有理由巧取豪奪弱勢被壓迫社群的文化資產時 不能解 決這個社會問題 反而帶來了新的、可能的疑慮 那麼這種意義的事情 為 什麼要做呢? 5.深入分析了之後 發現其實是沒有意義的事情 或者是本意是很有意義的 但是能辦得到的達成率很小的事情 或者是只能符合一個理想 卻得壓抑其他數個理想的事情 為什麼要做?其「嚴謹的做」的定義是什麼? 希望我的觀點 能夠幫助大家 --------------------------------------------------------------------- 最後 還是跟S大說聲抱歉 因為昨晚我的確是回的很累了 而且無法控制自己那種「無法解釋別人的質疑時 的發洩性憤怒」 在此 再像您鄭重地道一次歉 還望您能海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6.8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