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PP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ipaloy (便當)》之銘言: : 我沒有說過任何的網址 : 一個都沒有 : 我完全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 我是在你提出要別人拿出"學術論據" : 之後才回第一篇文章的 : : → asbak:不佳 所以我向您要求更有水準的學術論據 59.112.81.203 01/31 : : → asbak:還忘您海涵 59.112.81.203 01/31 Sipaloy版友 很抱歉 我的回文中參雜了不理性 特此致歉 ---------------------------------------------------------------------- 您的問題 我整理如下: 1.文化在你的論述當中被是作為實體 你如何的再方法論上處理這個實體 你如何處理民族身分與所謂純種的問題呢? 民族身分與純種的定義是在什麼樣的基礎下得到的呢? 2.民族身分你如何的定義 考據?認同?血緣?語言文化?民族識別?史達林四原則 這兩個問題沒有解決 以上所有關於文化與民族身分的討論都無法處理 3.關於文化的量化 一般來說在人類學傳統當中 以語言學方法是最為成功的 並且在詞彙變遷語音變遷與基本詞彙的發展上已經有很完整的進展 但是近帶有諸多反省是語言能否與文化相等 這導致人類學對於文化的研究一值少有量化研究的突破 近代重要的文化研究的突破都是質化方面的 不知道你怎麼處理這個棘手的問題的? ---------------------------------------------------------------------- 關於您的一些問題 我想請教的是 1.如果人類學傳統 也知道自己的侷限 是少有能在量化研究上做出突破的 在質化研究上 也有很多可以再突破的地方 那麼 是應該人類學的應該 要主動放棄這一塊?還是要接受退而求其次的研究方法? 2.人類學、社會學 無法解決的問題 並不代表在政治學上面 並非無法解決 這個世界也不會等人 認同問題照樣會發生、會爭執、會改變 需要被 解決(不管用什麼好的、壞的方法) 事實並不會因為解釋工具的不足 而不存在 事實也不會因為用錯誤的方式去證明 而不是事實 我們若無法透過人類學、社會學的方法 解決民族身分與純種的定義困境 無法在人類學、社會學的眼光上 獲得有關於文化與民族身分的確定、嚴 謹結論 是不是這時候 我們應該換個學科? 縱使我個人並沒有辦法用人類學、社會學的模型 給您滿意的答案 但是 這個世界的運行 並不會因為人類學、社會學的模型 做不出合理 解釋 就停止運作 不管在哪裡 民族、國家與文化的認同 是個不斷發 生的事實與連續性過程 不會因為給不出完美的定義就不演變 也不會有 什麼定義是最漂亮的 可以解釋全部的人類生活細節 而且最終這些問題 都需要被解決 並不會因為沒有合理的解決工具 就不被需要 或者得因 噎廢食 3.如果人類學傳統 也無法在量化方面 有所突破 在質化方面 也有很多 可再突破的地方 那麼 人類學是有侷限性的 應該是可以接受的吧? 若承認人類學、社會學 本來就有模型與方法上的侷限性 如果 這種侷限性 在當代是永遠不可能有辦法處理的 那麼 該不該就接受 「可以且只能」用"間接的、受侷限性"的工具 來處理 文化與民族識別 的問題呢? 漢文化固然「以化為主」 但是「化」的背後不會沒有「民族」的支撐 漢文化是個千年以上的文化 沒有被後的漢民族作為支撐 可能嗎? 如果將我這種很強烈地以文化為實體的論述 搭配其他輔助的數據資料 在方法論上 這樣子的處理 可不可以呢? 中國文明的史籍的信度、廣度與長度 是公認在所有種類文明的古代史記 載裡頭 品質最高的 如果連以中國史籍為背景的處理都會流於以文化為 實體論述的困境 而這種在方法論上的不嚴謹處理是不可以接受的 那麼 請問 西方的「民族國家」論述 又是怎麼更嚴謹地產生的?又究 竟是個什麼樣子的典範 值得我們台灣人去學習?去套用?去製造「新台灣 民族論」? 或者您又會說 「民族國家」論述 早就已經退流行了 那麼 用退流行 的東西 套在台灣身上 是不是件就學術研究而言 很危險的事情? 4.民族、國家與文化的認同 本來本身就具有隨機性 本來就是隨著人們的 需要而自由改變 要如何以符合四原則的嚴謹、精確的答案 套用在現實 生活上? 以西方那種多國家的態度來看 現在的中國當然是 「以漢民族群的多個漢民族s為主 + 其他非漢民族群的多個民族s」的 多民族國家 ......台灣 自然也是一樣 以中國人那種阿Q的方式來認定 現在的中國當然是 「以單一的漢民族為主 + 其他非漢民族群的多個民族s」的 多民族國家 ......台灣 自然也是一樣 我們可以說中國自認為是漢民族 是種阿Q的想法 .....那麼 說台灣是個「假漢人社會」、「新台灣民族國家」 不阿Q嗎? 5.四原則如果只符合了三個 就不能夠接受了嗎? 若只有符合一個 就可以接受了嗎? 還有 真的 就只有四個原則嗎? 我覺得 民族識別 不能夠在沒有考據、血緣、語言文化的背景下 ^^^^^^^^ ^^^^^^^^^^^^^^^^^^^^^^^^^^^^^^^^^^^^^^^^ 單憑著一個"認同" 就可以完成 ------> 請想想台灣民族論 ^^^^^^^^^^^^^^^^ ^^^^^^^^^^ ------> 請想想台灣假漢人論 民族識別 也不會在沒有沒有考據、血緣、語言文化的背景下 ^^^^^^^^ ^^^^^^^^^^^^^^^^^^^^^^^^^^^^^^^^^^^^^^^^^^^^ 單憑著一個"認同" 而長期存在 ------> 請想想沙文主義的中國漢人 ^^^^^^^^^^^^^^^^ ^^^^^^^^^^ ------> 請想想南北異質的中國漢人 我之所以批判假漢人論 就是站在這個立場 我就是這麼沒有理由地認為 台灣人的民族識別就應該是漢族 6.一樣的 我認為 民族識別四個原則的內容 在不同的時間、地點、人群 會有不同的內涵 ^^^^^^^^^^^^^^^^^^^^^^ ^^^^^^^^^^^^^^^^^^^^^^^^ ^^^^^^^^^^^^^^ 民族識別四個原則 影響民族識別之所以成其識別的比重上 ^^^^^^^^^^^^^^^^ ^^^^^^^^^^^^^^^^^^^^^^^^^^^^^^^^^^ 在不同的時間、地點、人群的綜合情況下 會有不同的比例 ^^^^^^^^^^^^^^^^^^^^^^^^^^^^^^^^^^^^ ^^^^^^^^^^^^^^ 去計較到底漢人純不純?對於我這個兼重血緣與文化的人而言 當然台灣人還是漢人 因為我認為: 漢民族是個隨時間而連續緩慢演變其民族識別四原則內涵的民族 ^^^^^^^^^^^^^^^^^^^^^^^^^^^^^^^^^^^^^^^^^^^^^^^^^^^^^^^^ 因之 無所謂純不純的問題 而且 是不是純不純的漢人 跟支不支持統獨 又是另外一回事 不過對於堅信沈建德而不顧其論是否瑕疵者 只要符合"認同"這麼一個原則 就夠了 這是我跟他們的差異和最大不同 互相都無法說服對方 因為 我們在民族識別的四原則上 何者該占主導地位 標準根本不同 ^^^^^^^^^^^^^^^^^^^^^^^^ ^^^^^^^^^^^^^^^^ ^^^^^^^^^^^^ 所以 就互相的意見看看就好 知道原來台灣還有這麼多人 有別的這樣的不一樣的想法 就夠了 ^^^^^^^^^^^^^^^^^^^^^^^^ ^^^^^^^^^^^^^^^^^^^^^^^^ ^^^^^^ 7.我的意見是 現在住在台灣的人 他對於 ^^^^ 過去的考據、血緣、語言文化、認同等原則上 各種不同人、時、地的各種情況 ^^^^^^^^^^^^^^^^^^^^^^^^^^^^^^^^^^^^^^^^ ^^ ^^ ^^ ^^^^ 在參考了現實環境的影響與個人的心智思維模式之後 ^^^^^^^^^^^^^^ ^^^^^^^^^^^^^^^^^^ 其對民族識別的偏好模式是什麼 就會決定他個人最終的民族識別判斷 ^^^^^^^^^^^^^^^^^^^^^^^^^^^^ ^^^^^^^^^^^^^^^^^^^^^^^^^^^^ 再把這種當代的個人的民族識別判斷累積起來 ^^^^^^^^^^^^^^^^^^^^^^^^^^^^^^^^^^^^^^^^ 就可以看出究竟整體的分布是什麼? ^^^^^^^^^^^^^^^^^^^^^^^^^^^^^^^ 而研究這種整體 在探討民族識別的問題上 不正是政治學上最有意義的事情嗎? ^^^^^^^^^^^^ ^^^^^^^^^^^^^^^^^^^^^^^^^^^^^^^ 我從2004總統與2004立委的選票分布 認為現在尚未到說「台灣人都不是漢 人」的時候 全國性大選的意識型態性本來就很重 而民族識別就是一種意 識型態 可以作為一個有瑕疵但有參考價值的....東西 從民進黨的長期得票率是漸近的、但未過半的的情況來看 我認為 台灣人整體的民族識別 如果不是還未到有重視民族識別的必要以 至於其民族識別不明顯 就是還是維持傳統的漢人論述 民進黨並未有大規 模的宣傳「假漢人說」的運作 因此要說其支持者具有「台灣人就是假漢人 」的民族識別心態 應該是立論基礎很薄弱的一種說法 ---------------------------------------------------------------------------- 最後 希望我所提問的 正是您所想要的 因為 我真的沒學過社會學跟人類學...等等高深的東西 會誤解您提問的本意 很抱歉 我總是只能用「我認為」這最沒用、最不嚴謹、最直觀的說法 來表達我的意見 這點 還望您能海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6.8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