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PP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dirak (我是笨蛋嗎?)》之銘言: : 這個問題應該是出在「教育」上。 : 國民黨主政時期的教育是充分為政治服務的, : 其中內容無一不是為了要教育出一個「中國人」而編寫的。 : 而終戰後遷台及因中國內戰流亡到台灣的新住民, : 在當時國民黨刻意區分下, : 劃下了本省(台灣)/外省人的分界。 : 我並不認為現今執政黨做的教育方向改革是重蹈國民黨錯誤路線的覆轍。 : 因為究其實, : 現今的我國就是坐落於台,澎,金,馬,之上, : 以往那些虛無飄渺的「中國史地」, : (因為共產黨掌握中國後,這些東西不知改了多少,而我們課本裡的東西根本就不是 : 現實狀況,充其量不過是種幻影) : 其實是種畸形的產物。 : 台灣要往正常國家的方向邁進時, : 首要就是剷除這些國民心理上的垃圾, : 這樣台灣才能真正正常化。 不完全是這樣的 台灣本來就是中國的一部份 至少在二戰結束 國民政府接收時 有大批民眾 主動到基隆港迎接接收國軍 雖說看到國軍衣衫襤褸的樣子很感失望 但是當 時的台灣人(應該沒啥外省人吧)並不排斥自己是中國人的觀念 今日部分的本 省人亦然 國民黨的黨國教育 過度偏向強調台灣是中國的復興基地 過度美化蔣氏父子 的威權獨裁 但是其推動國教育與中國認同 並非純然就是可議的意識形態罪 惡 在台灣的本省社會最初也是具有正當性的 否則二二八當時的台灣士紳 就應該不會配合政府來做吃力不討好的協調工作 而是直接呼喊革命反殖民 今天的台灣正名運動 同心圓的台灣史觀 海洋史觀 其實背後也隱藏了「台 灣國」的政治教育動機 這跟國民黨的「中國」黨國教育一樣 都是有刻意的 推手的 只是所運用的手段軟與硬而已 我家人談到外省人 就說是鐵板一塊 都只投外省人 再談到本省人 有時候會很肚喃地說本省人不團結 有些(而且還滿多的)會亂 投給外省人 看了就肚喃XD 我想上述的想法、說法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份的真實 因為這樣說的人還不 少 也是個可以觀察的到的現象 可是在歸因時 要簡單地把它歸疚成國民黨的大中國黨國教育 未免太偏激了 我認為原因大致如下: (1)利益:人是追逐利益的 如果本省人選民可以獲得利益 那麼就會投外省 候選人 與其說國民黨的教育使然 還不如說國民黨的機構制度使 然 很多的軍公教機構、優惠優退制度 共生了許多的本/外省人 這種利益共同體是很多本省人投外省人的原因 至於為何外省人少投本省人? 一是數據何來? 二是民進黨執政6年能創造的利益共生結構實在不足 難以打破舊 結構的慣性 (2)意識形態:不論願不願意承認 中國認同在台灣社會仍然強勁 外省人自 然不在話下 但是要說本省人就一定得支持台獨那也是大話 中國認同在二戰結束後不久 都仍然是台灣本省人社會的主要 認同 要單純批判中國認同對於台灣人而言是一種罪惡 不但 不可能完全可行 其批判本身也是另一種值得探究是否罪惡的 意識形態操作 雖說我本人支持台獨 但是我不認為過度的「 台灣運動」就該被賦予無限的正義 由於本省人原初的民族與國家認同是漢人與中國人 所以想要 在二戰後五、六十年的時間內全面扭轉成台灣人認同 是不可 能的 而這與我四周的本省人親友會投外省人的觀察是相符的 這種兩意識形態爭奪人心的情況 在短期內不會有最終的改變 因為時間還不夠 而不是什麼正當不正當的問題 (3)婚姻:本省人嫁/娶外省人 也許會改變其投票的偏好 當然反之亦然 台灣的本/外省婚配應該不少 這些家庭也許會造成本省人投外省 人的情況 不過為何外省人嫁/娶本省人卻不能讓外省人投本省人?這我不知道 還是一樣 其癥結仍需探討:一是其數據何在?其觀察何來? 二是也許本/外省婚姻中 外省人較 占有優勢也說不定? (4)眷村:眷村與軍隊也許是凝聚外省人情感的原因之ㄧ 如果說有本省人的 眷村存在的話 也許本省人眷村的投票行為也會讓外省人很不爽... ...題外話^^ 我想共同的生活經驗很讓人有向心力 這應是外省人族群很重要的 共同話題 就跟台灣男性的當兵話題很像 想不聊都很難 (5)教育:我想與其說國民黨的大中國黨國教育是在污染本省人 還不如說是 在催眠外省人 本省人如強者我舅舅們 從小到大只要我回宜蘭外 婆家 就一定用閩南語跟我們「喬」賊仔政府 所以說本省人不一 定就得因為學校教育認同中國 反倒是外省人在戰亂流離異鄉的情 況下 被迫接受黨、國、軍、眷村的制約下 全盤接受忠黨愛國的 大中國認同 我們都知道西南地區在中華民國史上 一向對中央不恭順 同樣的 中華民國公民沒人規定要對政府公定的意識形態和國家認同效忠 但為什麼到了台灣 這些中國人就收起了叛逆心?縱使有雷震之自由 中國、胡適之諍言 比起外省人在大陸時期 外省人在台灣時期 對政府顯然恭順許多 對政府制度、對中國認同恭順許多?聯省自治 呢?無政府主義呢? 在戰亂的顛沛、國民黨的強控制之下 使得大 中國教育對於外省人很有吸引力 其影響至今不變 我想是黨國教育 最大的成就 而非影響本省人(因為本省人本來也就有祖先來自唐山 的傳承) (6)移民:如果您有錢 在台灣威權50年的陰影下 當然選擇移民美、加、歐洲 不管有無理想 除非當了黨官高幹大將軍 否則移民是最佳選擇 很清楚地 有錢的菁英階級是最具政治意識的 本省有錢人在國民黨 摧殘下逃避性地移民 數量應該不少 當台灣主張的力量在海外生根 茁壯時 也就意味在台灣本土消散 跑掉了台灣本土菁英 剩下的就 是貧困的順民 我們看到颱風風災、土石流大地震受災戶只能哭泣的 畫面 聽到不少他們「什麼都不懂 只希望政府幫忙」的話 留在台 灣的菁英雖不少 但是無可否認移出的也很多 這就造成了留下來的 本省順民 其缺乏組織力量去引導台灣認同 更缺乏自發的、邏輯嚴 謹的台灣國家意識之知識先導 很容易就被國民黨、外省人的宣傳帶 走 而國民黨、外省人的宣傳一開始也和本省人的舊中國認同很相似 差只差在後來的官逼民反而以 用選票推翻國民黨 跟建立台灣國 這是兩個概念 不少的本省人仍然有中國認同 但卻要求民主選舉 (7)對和平的冀望(幻想@@):支持台灣認同 跟共產黨的解放台灣就有矛盾 就 跟和平台灣有矛盾 我週遭很多本省朋友因為不想當兵 就放棄了對 民進黨的支持 而支持泛藍XD 我想這種和平的願望對本省人投外省 人 可能也些影響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86.232
dirak:你忽略了太多東西,終戰後的台灣情勢不是你那黨國옠140.112.253.180 08/09
dirak:觀點能夠解釋的。140.112.253.180 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