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PP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以性別意識取代生理性別的思維模式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台灣社會運動再出發系列 主辦: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 地點:台灣國家婦女館(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15號9樓) 主持:陳瑤華(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董事、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與談:依發言順序 陳曼麗(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葉毓蘭(婦女救援基金會董事長、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學系副教授) 王秀雲(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助理教 授) 姜貞吟(社團法人台灣女性學學會理事 、國立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 理教授) 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助理教授) 范 雲(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整理:高毓智 座談會討論題綱主要有三方向:首先,面對越來越多女性進入政府體制參 與決策,量的增加並不一定代表質的提升,因此,我們仍不禁要問,到底 國家需要什麼樣的女性政務官?才能夠站在性別平權的位置上,與本身專 業相結合推動政務。其次,在國家財政支配的考量上,與婦女預算有關之 政策,婦女團體應如何面對,才能讓經費預算的執行真正符合大多數婦女 的需求。最後,重新檢視未來婦女團體與政府之間的行政趨勢以及與其他 政黨間之互動關係。 性別主流化思維 要影響政府決策 主持會議的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董事陳瑤華提出,她對台灣婦女運動從八 O年代到九O年代的觀察。她認為,婦女運動在台灣民主化的過程扮演重要 的角色。尤其,在兩千年以後,婦女運動突然變的非常積極,甚至在所有 公民運動中,婦女運動叫的最尖銳、最無情又具有幽默感。這樣的轉變, 一般稱為性別主流化運動,與西元1995年北京行動綱領有關。過去所謂婦 女運動,如今,則稱之性別平權運動。她進一步說明,透過性別的視角, 稱她是婦女運動時,她關懷的是婦女平權的問題,關心婦女與男性間權利 義務的關係;稱她是性別平權運動時,她關懷的是這個社會各階層的人, 享有的權利與義務,不僅關懷女性本身,而且關懷社會各階層與角落,每 一個面對不同處境的個人,所遭受的困難與問題。換句話說,以前的女性 可能只關懷婦女政策,現在的女性關心所有政策;所謂國家大事就是女人 的事,女人的事就是國家大事,這是很重要的分野。尤其,台灣將性別主 流化帶進政府部門是非常具有革命性的策略。藉由性別檢核所有政策,進 行性別分析、性別預算、性別影響評估等工作,達到與國際上婦女人權標 準接軌。在此趨勢下,回顧過去的成果,以及未來要如何發展,對於落實 性別主流化目標,值得更多的思考與討論。 接著,就婦女參政的議題,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曼麗提到, 女性對於政治是非常關心。不管過去陳水扁或馬英九競選,婦女參與政治 活動人數很多,然而,要婦女出來競選的人數還是普遍較少。她認為,政 黨的標籤文化,逼著大家選邊站是打壓婦女參政不利的因素。例如,長期 深耕婦女人權的工作者尤美女律師,在今年立委行使監委同意權時,就是 被政黨惡鬥犧牲,其中有一項理由竟然是政黨色彩上的考量,真是令人錯 愕!當妳關心婦女運動、社會弱勢時是沒有任何顏色;但是,當妳有機會 真正進入體制內,妳過去參與的活動就會變成現在的包袱,這種標籤文化 ,會令女性參與政治更加的保守。 不過,針對婦女參與政治活動的人數,婦女救援基金會董事長葉毓蘭則持 保留態度。她指出,台灣社會太熱衷對抗,讓許多女性參與政治活動時, 加深許多無形的牽制。她以現任法務部王清峰部長為例,做為一名律師、 人權追求者,王部長的政黨屬性並不那麼強,但是,過去這幾年,就被貼 上深藍的標籤。不過,王部長就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例如,前任法務部 長申請退休的方式,女性擔任首長就會站在務實面來思考這樣的方式,不 會僅因循前例。 要把國家機器當成主戰場嗎? 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理事長王秀雲則提出三個問題,供與會大眾思考。第 一:針對我們現在的婦女運動,要把國家機器當作主要戰場嗎?性別主流 化,有沒有可能搞到最後變成三民主義,如果,婦運搞到這樣是沒有意義 的。第二:提到政務官的性別意識,到底要用哪一根尺來衡量?衡量的尺 度在哪裏?王理事長認為,應該是以某個人,不論男女,他對於性別平等 的議案支持與否來作為衡量的標準。第三:當初向政府要求達到特定的性 別比例時,就會遇到這個問題。站在決策者的立場,用性別比例來思考, “她”就是身份證上所記載的性別,只要願意聽我的話就好。為什麼當時 沒有想到呢?應該有想到啊!那現在問這個問題的意義是什麼?以上是王 理事長針對問題本身,回應問題的探討。 關於,國家機器是否作為主要戰場的議題,女學會理事姜貞吟則認為,量 變要引起質變必須要有內外因子相互配合,她提到,內部還是要交由國家 機器來做,即行政院婦權會或是各部會的性平會可以發揮一部份的功效。 然而,當我們進行內部因子這個區塊時,不要放棄男性的部分。例如,面 對近30%的女性立委,同時也不能放棄70%的男性立委,因為,他們也是 性別的一份子。面對外部因子這個區塊,則要回到性別運動、公民運動。 在國家機器之外回到日常生活,將婦運的力量導入公民社會,在生活中對 社區事物的改造以及生活事物的關心。 台灣社運?誰停滯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助理教授陳宜倩則以「台灣做為實驗室」出發,歸納 本次座談會的引言與提綱進行回應。首先,面對近來,頻頻在媒體曝光調 查局長吃案或隱匿公文的新聞,她提到,如果,在兩蔣執政的年代,我們 是看不到這則新聞。現在,這樣的新聞可以讓大家討論,我們如感到很難 過,那麼,難過的原因,有可能就是錯誤的期待。將錯誤的期望投注在一 個人身上,這在日常生活中是很自然的,因為,我們都會看錯人。而且, 當看錯人這件事發生在國家制度中,有制度可以解決,這是一個司法案件 ,並且已進入程序辦理,因此,並沒有什麼值得恐慌與歇斯底里,只是, 現在這樣的聲音似乎非常少。其次,她提到,台灣社運為誰停滯?為何停 滯?是因應客觀情勢而轉變形式?或因戰友進入內閣,手機一撥就可以找 到,還是我們被家馴化了?最後,國家需要什麼樣的「女性」政務官,陳 宜倩強調,放棄「單」就「生理女性」錯誤期待,在協商過程中轉變對「 性別」之定義。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范雲則進一步指出,站在婦運的立場,反對以“台 灣社會運動再出發”這個概念為題的源由。她提到,為什麼社會運動在政 黨輪替後再出發?是說之前八年都沒做事?還是說什麼東西有根本的改變 ?其次,對於社會運動其他的主題,例如,勞工與環保運動,也許會覺得 過去八年是很大的挫敗,然而,就婦運而言,我們跟整個社會運動在看這 件事情的情況,並不一樣。因此,我不妨將再出發調整成每隔半年或任何 時候都可以再出發,並且,讓我們停下來想一下,前面到底做了些什麼? 婦女運動的成果 如果我們把新知成立於西元一九八二年當作一重要的時間點,目前走到現 在是二十六年,有一件事是在近十年內快速進展的,那就是婦女參政。范 雲認為,婦女參政與政黨輪替,不必然有關係,但是卻與民主競爭有關。 在兩千年總統大選前,三組候選人都承諾四分之一內閣必須是女性。因此 ,我們看到,在民主化的過程中,婦女運動至少得到具體的成果。然而, 到底我們用什麼正當性去說這個數字,證明這個改變是重要的?她說道, 女人身體的存在(bodily presence),女性的身體在那個非常男性的空 間叫做公領域中是重要的。另外,關鍵數目(critical number)是重要 的。因為,許多女性在政治空間中是少數,很容易被刻板印象劃分,也很 容易被污名化,例如:美女內閣,就不會如此形容男性政治人物或是兩個 女人的戰爭,也不會形容兩個男人吵架是戰爭,或包括鐵娘子、小白兔以 及深宮怨婦。換言之,看到女人就先想到她是女的而不是他是人;看到男 人就先想到他是人而不會想到他是男人。因此,在婦女參政的比例上,范 雲認為,總體數量上的三分之一應該繼續爭取,不過,未來結盟應該以性 別意識取代生理的性別。 另外,在性別預算以及與政黨間的互動關係中,陳曼麗以國民年金政策以 及未來可能會以公費施打HPV疫苗為例,提醒大家,當討論一個政策時, 我們必須將訊息轉化成一般民眾能聽懂的語言。如何讓各階層的人都能夠 關心議題的重點形成不同層面的串連,理解議題背後由誰在運作是非常重 要的。葉毓蘭則指出,過去八年,公務員的考用上,經由許多婦運先進推 動性別平權的相關工作獲得改善,但是,在實際執行面卻也受到許多質疑 。因此,在文官的養成中如何在基礎教育上就具備性別的概念,我們有必 要去檢視,國家花多少時間與預算在這個部份上。 社運訊息 缺乏公共論述空間 王秀雲進一步澄清國家機器作為主要戰場,指的是“重要”卻不是“主要 ”或“唯一”的戰場。此外,她也提到草根經營的重要性,如何增加具有 性別意識的人口,才是根本基礎的工作。姜貞吟呼應「國家機器作為主要 卻不是唯一戰場」提到,我們在從事量變的同時,不能忘記要儲備量變的 戰備軍。另外,面對政黨,婦運應走自己的路,需要有更多婦女團體宣示 完全不與政黨合作。尤其,在草根團體的部份,要有更多這樣的人,將來 量變產生後才是促成質變的關鍵。 陳宜倩則認為,社運團體的訊息似乎很缺乏公共論述的空間發散出去。有 時候,看起來是負面事件,卻也蘊含積極正面的意義。她提到,制度化的 成敗,要透過非制度化的傳遞訊息。因此,在台灣這麼艱困的國際處境下 ,透過性別平權的推動,使我們受到許多國際友人的注目,這就是負面事 件中的積極價值。 社運的困境 最後,對范雲而言,社會運動的定義是一群人因為某些價值,他們持續的 挑戰權威與權威對話。她特別強調,權威可能在制度內,也可能是文化霸 權。國家體制絕不是現在主要戰場,我們對國家體制的路線很清楚,並且 有意識的進行檢討。但是,在文化教育上,我們的力量卻顯得零星且分散 ,因此,我們也鮮少有意識的檢討路線與策略以及團體間互動的方向。特 別面對媒體的報導,我們顯得有些束手無策。因此,作為NGO婦運團體, 我們要更有意識的發展文化戰爭、草根教育、年輕世代的運動策略,這部 份過去做的實在太少。另外,在經費預算上,范雲提到,NGO如何能有獨 立健康的財務是目前公民社會中非常迫切的議題。我們看到宗教救苦救難 可以拿到很多捐款,但是,改革體制的團體卻很難募到捐款。因此,如何 讓NGO擁有獨立健康的財務,非常值得大家進行後續討論與思考。 在座談結束前,主持人陳瑤華總結提到,從性別的視角來看,創造不同價 值、創造不同的政治生態,遠比去參與政治的核心更重要;使所有在不同 角落的人,擁有自由、擁有發言以及擁有被聽見的權利,將會是未來我們 需要深耕發展的方向。(完) 文章出處 http://www.wretch.cc/blog/NGOTW/758104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35.1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