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SL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wingmanchen:只是這邊O家的朋友好像火氣也都有點大喔~:P
用任何系統的人我相信都很和善,實際上對於Four Thirds 三分之四這個系統在版上很多 文章我都已經或多或少貼過一些東西。 今天引起許多使用者的討論,不管是大師您在靈異網戰引起的Fuji波瀾,還是這次的 Olympus事件,原因都起因在你的心中早已定見,你心中早就認為三分之四沒有比較輕沒有 比較小,所以當35-100/2比70-200/2.8 VR重350g的時候,就會...
wingmanchen:因為拿在手上差那300克就是有差阿:P
然後問題點來了,都是鏡皇級的搭配,E3+7-14跟D700+14-24,您的定見是這樣的 "更何況光圈還小14-24一級,價格重量跟體積卻差不多 ....." 我知道你在推文有說你搞錯了,但數據上的顯示是很直接的,這不像畫質的比較,有些人 重視高ISO,有些人重視銳利度,有些人重視重現力,加權不一樣。 要印象派的話誰都會,但是查的到的數據可沒辦法賴的掉。 尤其,你是大家眼中口中的大大,是要出書,已經出過書的"大大",請珍惜你這幾年在 網路上的名氣,不管你過去給人的觀念是什麼,你現在講的話有人follow,如果你老是用 這套對其他萬般皆下品,唯有什麼高的理論跟濾色片去看別人的系統,我是不知道之後又 是除了Fuji跟Olympus以外哪家系統的人會火氣有點大啦。 543講完,可以來講幾個點,一個當然是重量,一個當然是所謂的直射入光。 -----------------有色眼鏡分隔線---------------------------------------- 說到重量,百分之兩百第一件事情就是「為什麼E-3那麼重?」「E-420/E520比起APSC系統 也沒輕到哪邊去?」 那就先來講E-3。 E-3是4/3系統「目前的」Flagship機種(功能很遜我知道,但的確如此),他在APSC上面 打對台的機種大概是40D/50D跟D300 重量方面,E3、40D、D300未含電池依序是:800g、740g、825g(皆未含電池) 有幾個因素會影響重量:外面是什麼做的、裡面裝什麼、為了什麼用途設計這台機器。 外面是什麼做的大家其實都差不多,都是鋁鎂合金為主的機器,當然到底用什麼材質也會 有差。 內部的狀況會造成E-3與這些機器接近的原因有三個: 1.觀景窗放大率1.2X,這是4/3先天的缺陷造成需要用比較大的五陵鏡彌補,同樣的東西 但比較大,自然就反應在重量。 2.CCD Shift的防手振機制,內建在機身裡面造成重量上升,為什麼說裝一個CCD防手振 重量多那麼多。 請恕我引用Pentax的例子,P第一台有防手振機器k100D,當初說因為CCD Shift的構造會 讓重量提昇,所以從五陵鏡改採用五面鏡(雖然我相信一定還有成本考量,五面鏡比較 便宜) 到了K10D,那個重量真的是顛覆所有人對以前*ist D建立起的輕便印象,可以說確實, CCD Shift那個機構,存在著一定的重量。 3.最後的是『為了什麼用途設計這台機器』 『為了什麼用途設計這台機器?』『為了什麼用途設計這台機器?』 很多人買鏡頭,多半會考慮到財力跟使用程度,也因此不管是一次到位或者分次升級, 在40D/D300/E3這等級的使用者,使用鏡皇等級或者比較高等級的鏡頭比入門使用者 的機會,一定比較高。 E420搭上14-35/2很重很奇怪,但不是不能搭配,我曾經在推文問過這樣搭配不是很怪? 那是因為我疑惑的是,都可以拿D3/D300/D700搭配大三元,而且一直這樣搭,突然拿一個 D40搭配大三元,「配重」不會很奇怪? 問題就在這了。 就是配重,我剛剛提到E3多了一些東西讓重量提昇,照道理講沒有這些東西,按照一般 過去做機器所做出來的旗艦款E-1重量是660g,660g跟800g左右就差不少了吧?防滴防塵 跟超音波除塵也是沒有少。 這表示這個系統還有機會更輕更小,那為什麼沒做? 就是「配重」,專業的機種,配上大砲、大光圈標準鏡、大光圈中望遠這種機會一定很常 為什麼D3/D700這麼重,長時間握持搭配大砲不見得很累,但是D40配小黑五一下就累了。 就是在於配重,因應進階業餘跟職業用戶的需求,機身跟鏡頭的配重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就是入門機種的重量。 重量縮減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受到物理的限制,那就是反光鏡艙,反光鏡艙一來影響到 重量,另外一方面也有光學的限制。 所以我們接著來講光學的部分。 很多人都說,直射入光沒啥屁用,只是廠商噱頭,7-14/4很威是沒錯,可是沒有比14-24 /2.8威上兩倍三倍阿。 這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叫做光學限制。 4/3的鏡後距離再短,現在電腦再怎麼厲害可以輔助算,有些光學的限制就是沒辦法突破。 舉幾個例子來講: Tessar這個光學構造自1902出現以來,已經超過百年了,Tessar的特性有滿多的,舉凡 最大光圈就可以使用,但是收光圈並不會增進太多,而且成像都滿銳利的。 他至今延伸很多變形,不再是當初的1-1-2設計,但有一個仍無法突破,那就是最大光圈 幾乎都是只有到F2.8。 另外一個例子我曾在推文講過,就是很多RF經典的廣角鏡設計,再SLR上完全無法使用。 原因為什麼?因為RF沒有反光鏡,所以SLR要用這種光學結構,要麻就是反光鏡不能放下來 拍,不然就是放不進去,都是因為SLR有反光鏡跟一個反光鏡艙這種東西。 回到7-14,7-14當然很威,用料也十分變態,但基本上他的設計還是遵循SLR的廣角鏡設計 方式,雖然他等校是14-28mm,但實體焦長是7-14,必須兼顧實體焦長(SLR的光學限制) 跟等效焦長(*2的視角)。 我們所看到的數位專用鏡,包含APSC鏡,都不見得是12-24就是用過去12-24的視角設計的 (這樣講有點繞口,但是實際上應該是以18-36的視角設計鏡頭,但卻需要遵循SLR光學的 限制) 也因此我們看到各家的數位廣角鏡AF-S 12-24/4、EF-S 10-22/3.5-4.5、DA 12-24 雖然都跟過去的大三元超廣角的部份焦段類似,但卻沒有出現F2.8的光圈。 再回到直射入光。 直射入光在數位時代上其實是非常重要的,這件事情如果不重要的話,EF 16-35/2.8 也不會改版加大口徑,Epson RD-1也不會一堆超廣角鏡都不能用因為嚴重的暗角。 上述的案子都沒有直射入光,也因此為了因應邊角的畫質跟暗角的產生,需要針對一些 方向去做改進。(數位感光元件如何不能接收到斜射的光,我就不多提) 很多人都說,直射入光哪有屁用,APSC還不是只有取中央部位,對啦,像是EF 17-40/4 這種鏡頭在APSC上面真的表現很搶眼(比135FF的時候搶眼),就是因為這樣。 但是也因為過去光路設計跟現在不同,也很很多鏡頭完全鳥掉,最著名的就是Pentax FA 28-70/4,這顆鏡頭在底片上非常有名,很輕很便宜,重點是還很好用畫質也不錯。 但在數位上就算只有擷取中間部分,畫質還是柔到不行。 這就是光路設計的造成的差異,重新的設計,卻然會對畫質造成影響,直射入光帶來的 理念是很正面的,目前我們去看4/3的鏡頭也的確幾無弱旅。 (如果要扯西平英生的話,板友Sag已經整理過很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他整 裡的鏡頭評分表,4/3鏡頭是不是真的很爛,一看就知道。) 我承認14-24/2.8非常棒,在Nikon F接環自從1959年問世以來,他的限制非常多,Nikon 為了照顧老用戶在AF時代繼續沿用F接環而不是像Canon一樣拋棄FD,這也讓Nikon承受很多 困擾,比方說為了解決邊角失光的問題遲至今日才有135FF機種的產生。 但一旦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看到24-70跟14-24這些鏡頭,透過高科技的演算,所得到的 光學效果非常令人驚豔,我提到的這些歷史跟資訊,我相信買鏡頭都買鏡皇等級的朋友, 一定都知道,我提這些只是多提而已。 4/3系統是一個全新的系統,在反光鏡的物理限制下,又發展了micro 4/3系統,這當然 是為了整個系統發展的淺力所做的完整規劃,其他家可沒辦法在APSC底下在砍掉重練一次 ,如果說olympus可以克服過去RF廣角鏡頭無法直射入光的困擾(因為底片可以感受到四面 八方的光線,所以很多廣角鏡頭都是幾乎貼到底片平面上的,底片感的到光,而CCD/CMOS 不行),這樣micro 4/3最令人期待的並不是可交換式的鏡頭,也不是徹底實現輕量化,而 是那些輕便又高品質的廣角。 當你還在拿著又大又重的D700+14-24/2.8的時候,這樣是多重?1980g我記得。 micro 4/3或許是一台機身300g,鏡頭8mm/3.5(等校16mm)、18mm/2.8(等校36) 一機兩鏡大概只會需要900g左右,甚至不到,如果300g就差很多的話,那我想900g大概 是地球上跟月球重力的差異了吧? 簡單講到這邊,花了一些時間講一些我個人的看法,資料或許有錯,畢竟我拍照拍沒幾張 ,也沒有出書,更不是什麼名人跟大大,有一些錯的地方還請不吝指教,我會馬上更正並 致歉。 -- 我對未來沒興趣,我感興趣的是未來的未來 - http://euyoung.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40.186.21 ※ 編輯: cybercat 來自: 210.240.186.21 (08/29 13:07)
dajin6:好文 推 08/29 13:15
sunhow:PUSH 08/29 13:19
skiseiju:只能說你太認真,但文章內容還是值得一推 08/29 13:21
※ 編輯: cybercat 來自: 210.240.186.21 (08/29 13:33)
HighTemplar:好文 08/29 13:32
derson:推 08/29 13:33
eric731125:好文...推~~~~ 08/29 13:36
victoryuy:老鏡接數位機的問題 我倒覺得是色散造成的 所以現在新鏡 08/29 13:42
victoryuy:不分貴賤都猛加ED 08/29 13:42
cybercat:ED只是治標的辦法,那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本來沒色散,轉 08/29 13:44
cybercat:數位色散通通跑出來了? 08/29 13:44
chaoba:我有試過自己的D40 跟學校的D70s D3接小黑五 08/29 13:44
chaoba:我反而覺得自己的D40接小黑五比較順手 xD 08/29 13:44
volcom:推 08/29 14:09
ithing:好文有推 08/29 14:11
rush007:好文再推 等著機器貓開M4/3的箱 08/29 14:14
sparkOO:推好文! 08/29 14:35
LionRafale:到CCD上面色散確實會變重..但是原因不清楚 08/29 14:40
LionRafale:個人猜想是跟demosaic運算有關聯吧.... 08/29 14:40
nataray:推好文! 只希望其他大大不要帶著濾色片眼鏡看其他家系統 08/29 14:53
nataray:最簡單的一個基本層面,趕拿出來賣得東西,定有他好的地方 08/29 14:54
virosa:推推樂 08/29 15:53
Franciske:好文推 08/29 16:23
kenji1101:不是很懂 可是長了很多知識 不喜歡品牌情結 08/29 16:44
DeepImpact:推 08/29 16:46
Kamiyu:推配重,自己常常拿著長焦F2.8在拍照,只要機身沒有手把, 08/29 16:54
Kamiyu:就算是5D、D300也一樣,很快手就痛了... 08/29 16:54
編輯原因:改錯字。 ※ 編輯: cybercat 來自: 122.116.154.155 (08/29 17:21) ※ 編輯: cybercat 來自: 122.116.154.155 (08/29 17:30)
Jerome18:雖然看不懂,不過還是推 08/29 17:54
enohs:推好文..思緒跟條理很清楚說 08/29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