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SL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erspicu (.)》之銘言: : 同一個檔案不同後製處理 : 偏自然色彩版本 :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baxermux&b=3&f=1376015162&p=117 : 偏鮮豔版本(模擬正片效果) :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baxermux&b=3&f=1376015161&p=116 : 首先我先聲明我想討論的重心只是說數位時代下(新鏡與數位機身), : 鏡頭本身的發色特色已經被很多其他硬體的影響因子所沖淡, : 影響力也不如從前底片時代來得那麼深,並沒有牽涉討論什麼 : 1.新鏡版本通常發色色偏上比較趨於中性(雖然可能多少還是帶有自己的顏色), : 不像很多舊鏡帶有那麼強烈的發色個性 : 2.數位時代下往往得考量到不同機身.不同profile.色彩平衡,甚至是後製差異, : 更尤其解譯raw檔的軟體不同得到的色彩差異也極大,光是這邊變數條件不能限制, : 單討論什麼鏡頭發色意義根本不大,因為沒得準確標準可言. : 因此數位時代下該討論的重心已經不是什麼發色性,而更偏重數位時代的軟硬體特質. : 就好比常常聽到所謂色彩濃不濃郁,很抱歉後製一用正片模擬模式馬上就鮮明濃郁很多, : 就像是最上面那個例子. : 我想說的只是這樣,至於如果閱讀能力有障礙或是想額外分枝討論 : ex.高低階鏡頭表現力.新舊鏡頭差別等等等,請另行開討論串. 我以為vivid應該是長這樣子耶 http://twinsen.pixnet.net/album/photo/112743742#pictop 不過這張圖,一來沒有什麼太多的顏色,真的要做出vivid還挺難的:p 二來是我動作了之後,發現色階好像還是太少了。 以上僅供參考,我要去吃早餐了。xd -- Power tends to corrupt, and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 by Lord Acto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8.66.1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