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SL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大在前面文章推文中說到,每個焦段的鏡頭,有每個焦段的個性。引發一些想法 在這裡閒扯聊聊。 第一部相機是個35mm的定焦RF,之後陸陸續續接手各種焦段的鏡頭與機身,之後 大概從15mm廣角一路到1200mm的鏡頭都有機會使用過,還包括魚眼等等。當真是 每個焦段都有每個焦段的不同、特色。這些所謂不同,其實可以用光學數字表現 出來,光看數字不同,大概沒有幾個人能立即想像,但是看了照片就能感覺到。 而每個焦段對於每個人所造成的視覺觀感,其實也不盡相同,例如我覺得24mm讓 我覺得很大器,35mm的視野,讓我覺得平實而大方、50mm給我一種謹慎、保守的 感覺。85mm讓我覺得,有注視、專注感,135mm開始則有些親暱的感覺。 這些是我將鏡頭焦段橫陳之後,找出的感覺。 而從垂直的時間軸上來看,民國60幾年開始看作品、(或者現在可以回去看攝 影集)一路到大約到90年之間,以人物拍攝來說,50mm這個焦段到135mm這個焦 段將常被拿來處理人像拍攝的需求。少於35mm的焦段,多數拿來處理風景等等, 至於少於24mm拍人的不是沒有,當時在報社工作時,立法院的攝影記者幾乎都是 兩機兩鏡,一個80-200拍議場衝突、一個17-35左右拍場邊幹架,因為立委打架 在場邊時,遇到打架場面,記者總得想辦法擠進衝突圈旁,不然都只拍到一堆後 腦杓,而貼身硬拍,20mm以下最方便(但也變形很大,所以當時那些打架的被拍 得疵牙裂嘴的,很常見,尤其是NIKON 20 2.8....在畫面邊緣的人非常有趣)。 但是,拿20mm以下拍人像,則是相當少見。我後期轉到影劇版時,影劇線的記者 大概都是28-70mm這焦段 或者80-200mm,而定焦85mm幾乎是必備、135mm定焦也 非常普遍(當時的線上,曾看過同時有超過6顆以上的ZEISS 85 1.4在拍,一笑) 。當然那時的拍法也比較斯文與禮貌,會與藝人保持大約2-5公尺的距離拍攝, 與現在影劇現場,幾乎貼著睫毛拍攝、呼吸相聞的狀況是有頗多差距(當然蘋果 更常用600mm拍,嘻嘻)。 我自己的使用習慣,棚內因為我們棚不算很大,100mm勉強全身拍的下,135mm 大概就拿來拍特寫了。最常用還是50-85。至於戶外,自己的最愛180 2.3一直 是外景愛鏡。 直到這幾年,超廣角鏡頭拍人像的潮流興起,高價昂貴的超廣角鏡賣得超好, 幾乎人手一隻。不用超廣角來拍一下人像,好像真的跟不上潮流一樣。 不過,青菜豆腐各有所好,潮流沒有什麼好壞分別。愛不愛跟,都自由,端看個 人使用習慣而已。但是自己找到那個焦段的感覺,並且善加使用,很重要。個人 並不很推薦快速採購變換焦段、鏡頭,更甚者所謂「一次到位」式的採購,更是 不容易理解,在自己並不很熟悉或者對焦段有感覺、有感情之下,很難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2.97.39
HITACHI:釣到了(誤 11/02 01:22
olywang:推 好文 不過我還是入手了一些很少用的鏡頭(倒 11/02 01:27
ginnietulip:35mm RF這情節 羅西大看nex廣告應該很有共鳴吧! 11/02 01:56
GOZyves:一樓愛釣魚(誤) 11/02 01:57
turtleknight:現在立法院議場1F不能進去 肉搏都在會議室和走廊XD 11/02 02:05
rosyiron:委員會打得最凶阿,有一次,問某委員怎都在委員會打? 11/02 02:07
rosyiron:他說,在這裡你們好拍呀,大議場要用長鏡頭不是嗎.... 11/02 02:08
turtleknight:民國6X年在二樓用長鏡頭應該張張都糊吧... 11/02 02:10
rosyiron:6X....我還沒進立院,那時我年紀小才國中,打架是78-80年 11/02 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