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SL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amgreco (警 局 面 交 男)》之銘言: : 我一直很好奇,Nikon的機身本來都是有內建馬達的 : 為什麼後期的機身都要改成沒有馬達?(除了高階機以外) : 因為消費者可能會常常換機身來升級,機身升級帶來的影響也比升級鏡頭來的明顯 : 同時如果對焦馬達又屬於耗材的話,那麼做在機身上 : 對消費者是比較有利的(升級機身的同時又減少鏡頭故障機率) : 為什麼Nikon要取消機身馬達的設計? 機身對焦馬達 優點:1.鏡頭設計簡單,重量輕巧,維護容易 由於不需要在鏡頭裡面置入馬達,鏡頭的體積跟重量都容易縮小 相對上簡單的設計也可以加強鏡頭的耐久性與維護成本 2.由於鏡頭設計簡單,因此成本也較低 對於使用大量交換鏡頭而言是相當經濟的配置 缺點:1.不同鏡頭的鏡片重量差異使得所需的對焦驅動力量不盡相同, 越重的鏡頭必須使用扭距更大的馬達與更強的驅動電壓 如果機身內的對焦馬達能力不足,便可能發生對焦緩慢的情形 無法以單一機身滿足所有鏡頭的對焦性能 2.將對焦馬達放入機身,其所需的空間 重量 電路與機械設計(手自動對焦切換) 無形中會提升機身設計的複雜度 體積 與額外成本 鏡身對焦馬達 優點:1.每一顆鏡頭所需要的對焦馬達能力均為其量身打造,保證每顆鏡頭都能 擁有足夠的機械力量,因此機身性能與鏡頭重量不致影響對焦表現 (實務上AF效率其實還是會受機身影響,但理論上可以做到相同) 2.機身不需裝入對焦馬達,設計簡單,體積更小,重量更輕,更省電,也更便宜。 缺點:1.額外的對焦馬達使鏡頭設計複雜,體積跟重量都很難縮小 故障率也較傳統鏡頭為高 2.設計複雜與更多的零件也使得鏡頭成本水漲船高, 若要同時擁有多顆鏡頭便會形成無形負擔。 Nikon曾在1992年推出AF-I系內建對焦馬達(非超音波SWM)的鏡頭以分擔機身馬達勞苦, D40之後的入門機拿掉機身對焦馬達則是走了Canon的系統設計哲學: 1.使用者所需功能依其使用配件/鏡頭而定,系統主要獲利也因此而來 2.因此,機身應盡可能的簡單 輕巧 便宜以吸引消費者 3.鏡頭閃燈等主要配件則依照定位高低,下放不同功能 Canon的機身設計一向是最簡單的,而鏡頭設計一向是最複雜的 機身不會有多餘的功能,買了中高階閃燈才開始有後簾同步可用 (Canon 1982年推出的New F-1就是一支牛剝兩層皮的經典案例,買來時是全手動機身 需要光圈先決功能需另購AE觀景窗,需要快門先決功能需另購捲片把手, 因為控制電子光圈與電子快門的電路元件是在配件上而非機身上) 總的來說,這是個很成功的行銷模式,因為它確實降低了系統建構的門檻 等消費者過了門檻 科科~ Nikon算是學乖了,Minolta可就沒翻身的機會了... -- 簽名檔放相機配備好像是一種流行MinoltaAlpha-9MinoltaDynax7MinoltaAlpha-507si MinoltaAF20/2.8NewMinoltaAF50/1.7MinoltaHSAF300/4APOGVoigtlander125/2.5Macro TokinaAF28-80/2.8TamronSPAF70-200/2.8MinoltaTC-1MinoxGT-XLeicaMiniluxFujifilm GA645WiBronicaSQ-ABronicaSQ-AmZenzanon-PS40/4Zenzanon-S50/3.5Zenzanon-PS80/2.8 Zenzanon-PS110/4MacroZenzanon-PS150/4Zenzanon-PS250/5.6FujifilmGX680Fujinon GX80/5.6FujinonGX135/5.6FujinonGX210/5.6VoigtlanderBESSAR4ANoktonCla...幹!滿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115.39
hkass :還沒睡喔 07/14 02:08
RoCkyBRIGHT :等消費者過了門檻 科科~ 07/14 02:09
hkass :哇強哥還沒睡 07/14 02:10
RoCkyBRIGHT :AF-S鏡入門跟進階的價格差異相當大阿 07/14 02:11
sharpshoot :明明是三層皮啊 07/14 02:24
nadoka :滿了XD 07/14 03:23
derder5566 :專業推 07/14 0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