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SL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nightspirit (鞭策自己社清流夜靈)》之銘言: : ※ 引述《RegChen (Reg Chen)》之銘言: : :  01. 盡量不要用太廣角的焦段: : :    除了少數內閃就能用跳燈的機種如Panasonic L1等等,大部份的內閃打光只能 : :    直閃。使用太廣角焦段直閃,往往是造成畫面顏色白茫茫,氣氛不好看的原因 : :    ,請將鏡頭焦段拉遠一點,通常就會得到很大的改善。 : 關於這段有點小小的疑惑 : 不曉得這理論跟原理是為何?  謝謝nightspirit兄的指教。 ;)  基本上,這是個人的經驗談。至於「理論」或「原理」,這麼高深的東西,  要看看有沒有專門研究這方面的人,願意更深入研究然後寫報告了! ;pp  但事實上,個人認為,這裡要做出嚴謹的「理論」或「原理」,事實上是  可能的。因為各家(這裡指的是Canon,Nikon這些)廠商,根本沒有把他們  各自獨門的 TTL技術資料公佈於世(註一),無法取得公式(所謂的公式並  不是指各家 TTL的運作方法,運作方法大家是知道的,指的是他們各家 TTL  到底是「如何運算以決定最後的閃燈出力值」的那套「公式」),所以也不  可能做出真正嚴謹的「理論」。除非先取得公式,不然都只能靠大家一再實  驗,取得「經驗」而已。  註一:就以 Canon來說好了,Canon曾經出版過Canon Speedlite Reference  Guide 跟Canon EOS Speedlite System,但是就連這兩本書,也完全不提及  該家獨門的E-TTL計算公式(獨門秘方嘛),更別提後來E-TTL又改2代了。 : 拿有TTL對應的內閃來說 : 不管是廣角端或望遠端 : 內閃出力都會針對測光目標的ev為準吧?  雖然沒有辦法取得公式,但是從經驗,我們可以知道各家的 TTL都有缺點。  閃燈技術到現在還仍然在發展中,都還不夠成熟,大家知道的正確觀念是:  TTL只是一種比較「方便」的算法,但要說真的完全準?至少目前沒有出現這  種產品。目前各家打光比較準的幾隻產品就可被稱為「神」燈了,然後神燈  也都還會再改版(C家神燈580exII才改版沒多久),突顯的是「TTL 還不夠  準」的事實。所以經驗談就建構在「因為不夠準,不能在100%的時候符合需 要,所以用一些經驗的手法來讓結果比較圓滿。 : 而且不知道這邊說的廣角端跟望遠端是如何比較? : 兩者景深不同,這樣比對嗎? @.@"    是的,景深不同。但是上一篇只是回應說明怎麼讓閃光打的比較漂亮。畢竟  一般使用需求上,應該並沒有強求「一定要取得如何的景深」。  然而,如果要對應特殊的景深,上文也是有提出方式,那就是可運用柔光片  來讓閃燈效果比較柔和。 ;)   : 狀況一 : 攝者 目標 : 攝者不動僅用變焦,閃光燈離目標距離不變 : 這樣目標物體的大小比例根本不同... = ="""  不是指這樣的。 XD : ok~ 那用軟體把廣角端裁切到跟望遠端一樣的大小 : 而我從自己相機試拍的照片,曝光來說幾乎是一樣的 : 狀況二 : 【廣角端】 攝者 目標 : 【望遠端】 攝者 目標 : 攝者用不同焦長但移動自身與目標的距離 : 讓拍攝出來的物體大小是差不多的比例  舉個例子好了。假設我今天只帶一台有TTL內閃的DSLR,除此之外甚麼也無。  假設我到了一個有點小陰暗的房間探險,發現裡面有個花瓶,我走近觀看  ,覺得這個花瓶的造型蠻特別的,所以我想要用相機將他拍攝起來。  我可以這樣做(理所當然的,這時我的位置應該站的蠻貼近花瓶):  (1) 將鏡頭直接轉到廣角端,打閃燈,收工。    但是,因為經驗告訴我,上面那種打法比較不好看。所以我會改成:  (2) 將鏡頭從廣角端稍微往望遠端轉一些,人也後退一些,打閃燈,收工。  當然,您說的沒錯,這樣的拍攝方式在景深與畫面變形......等方面一定都  會不一樣,但是,在當時那些不是我的重點。(也不是上面主題原PO的重點) : 但這麼做閃光燈到目標的距離就有差別了 : 所以是否影響因素比較大的是 : 【閃燈到被攝體的距離】    其實不只是這樣的^^,以我對Canon原廠TTL閃燈的經驗來說(我對Canon比較  熟),Canon的 TTL閃燈就有兩點要注意(其他家也沒有比較好):  A1. 鏡頭變焦時,閃燈上的變焦對應上判定並不準。(可實驗看看,先轉到70    端會發現閃燈上的指示是很準在70,但往廣角轉一點點例如68,會發現怎    麼閃燈上的指示馬上變50了 = =)  A2. 在不同焦段的照射角時,GN值也會變動(所以出力也不同)。  再加上(比較不相關但還是提出來):  A3. TTL的先天缺陷:容易受反射強烈的物品或環境光影響,導致出力不準。 請想想有沒有拍一些比較容易反光的物品的經驗(尤其近距離),例如寶石、  鏡面物體......等等,相信就更可了解。(其實就連Canon的原廠閃燈說明手  冊都特別強調在近距離若有高反射物品會影響閃燈出力錯誤)  所以,「閃燈到被攝體的距離」只是其一而已,這在我上一篇的02那一點,就  有特別說明,要與01配合,就是因為以上A1與A2的原因。  然後A3則要看當時的實際拍攝物件與環境,而決定廣角或拉望遠一些哪種在運  作上會比較容易得到正確的閃燈出力。  就是因為有這這麼複雜的變因在裡面,我們使用者只能實際的一次又一次實驗  。而我上一篇的論述(看來我上一篇寫的太簡化一些了)也是因為這些實驗後  得到的一些經驗談。(註二)  註二:我上一篇有提及,我不清楚原PO他會用到多廣的鏡頭,事實上,太廣的  鏡頭真的會影響非常的大,原因很簡單,因為原廠一些閃燈甚至根本沒支援到  那麼廣的涵蓋焦段照設角。這也是我上一篇特別提及「不要用太廣」的原因。  例如我自己日常最愛用的組合,就是5D+16-35mm+430ex(我也有580ex2,但因  為430比較輕便,我平常隨身帶的機會比較多,所以用這個比較習慣就手的閃  燈來說明,但基本上兩個的情況是一樣的)。當我使用到16mm時(當然,這裡  講的就是外閃了,因為5D沒內閃),閃燈原本的預設支援自動判定出力的焦段  涵蓋範圍(只有24-105)馬上就不足了。這時有人可能很聰明的馬上想到「沒  關係,打開擴散片會再增一級!」但若打開擴散片,一開,閃燈上的對應焦段  馬上會定在14mm,總之~怎麼樣對,都對不到16這數字!千萬別以為涵蓋範圍  更大所以沒影響,事實上實際測試過後就會發現有差(為了測試,請不要在光  線本來就很好的地方測,找個比較暗的地方來測,特別明顯^^)。以上是算比  較幸運,有功能比較完整外閃的情況了,更別提只有內閃的情況了。只有內閃  ,通常(應該都是)連擴散板都沒有......這時如果對應到非常廣角的鏡頭的  話(上一篇我有說明,我不知道對方的鏡頭有多廣,假設有一隻超廣角鏡頭)  ,焦段越廣,經過我們實際的使用與實驗,會發現影響更大了。  這告訴我們甚麼道理呢?──焦段有沒有相關呢?很相關。其實,原廠的設計  絕對不是讓我們100%準的,它只是讓我們方便而已。要用的更準,我們還要靠  經驗來補足。 ;) 而且以上已經是在講功能比較齊全的外閃(包括了最新的  430ex與580ex系列)了,事實上,很多機種的內閃焦段涵蓋範圍更是嚴重的不  足(從各不同機子的說明書上就可查到相關資料,很多機子的內閃廣角涵蓋範  圍是不足包含一般俗稱廣角以上的超廣角焦段的),而這也是很多人覺得為什  麼用內閃拍廣角時總是拍的很醜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所以焦段的影響真  的絕對不要輕忽(很多人用慣好用的外閃後,忽略了很多人只有內閃用)。  題外話:  最近我在誠品有看到一本由CAPA出版的閃燈書(甚麼閃燈技巧100%的,也就是  之前有板友提到說裡面的圖片看起來很A的那本 XD),我也蠻高興看到該書  的作者有提到與我上文類似的說法,也許他在閃燈使用上的經驗,也是有跟我  有相同的操作心得。 : 因為閃燈太近出力又沒減自然會爆掉  其實以Canon的TTL閃燈來說,我們可知的只有,它會依不同變焦焦段調整出力  (但是還是調的不夠準 XD)。然而它在TTL運作時,到底如何取得曝光值?目  前我們也只知道,E-TTL會先發出一發眼睛難以查覺的低功率預閃來決定曝光值  ,但是到底它怎麼增/減出力(公式),我們就無法取得更多的官方資料了。  只是,我們就可知道「焦段」與「距離」,都有影響。這也是為什麼我前一篇  把01跟02分開說明的原因,因為它們事實上還是不一樣的。這些只能從實際的  測試,來取得經驗談了。 :) : 但望遠太遠,也會有GN值不夠的問題 : 的確,光是呈距離平方來decay的, : 距離拉遠,相對光質會變比較柔&擴散 : 我想這邊若是用廣角跟望遠端的解釋並不全然正確?    廣角/望遠這一點,在在下的上一篇,只是01點而已,還有02點,兩點要配合才  是完整的論述。 :) : 這是我個人認知,有錯還望指正... : 基本上補光就是降低主體跟背景的ev差距吧 : 光圈控主體、快門控背景、視距離+/-閃燈出力 : 這種金科玉律我想大家聽也聽膩了... : 不過就個人經驗,內閃要補的好看, : 調教參數真的是最直接影響影像結果的手段。  其實如果繼續討論,各家閃燈的運作方式都差很多啊......也許以後看看有沒  有更熱心的網友,搜齊各家閃燈一次來個大比較好了(包含運作方式與實際效  果)。 ;D  總之謝謝n兄指教,趁此機會也讓我把這個主題一次回答撰寫的更完整些。 :) 加註:網友來信表示,其 Nikon相機說明書,在內容裡「內置閃光燈」章節中  剛好也提及,在超出某些變焦範圍時,閃光燈可能無法做出良好的拍攝作業。  (簡單來講就是可能無法對完整區域做補光,造成光線集中在某一部份導致畫  面中的過曝與不足)這些內容也剛好符合我使用閃燈的經驗(及以上以因經驗  而得來的操作理論),希望確實能對各位有幫助(相信會有的),謝謝各位。 -- Reg的攝影生活 - Life's Color http://www.twblog.cc --
MikeF:願意分享而不高傲的人不多了... 10/03 09:47
lhmd:推推推~~~ 10/03 10:30
miaumiaumiau:推 Reg 天神的精闢分享 10/03 12:20
andyjaw:您真是認真寫文, 不推不行~ 10/03 12:21
WMQ:推這篇:) 10/03 12:28
xxyxx:推 10/03 12:36
PassinBy:收穫良多...感謝RegChen大的分享...:D 10/03 12:51
darker:好認真~感謝您的分享 10/03 13:17
Zoma:有看有推...謝謝分享囉~~ 10/03 13:19
aacup:推推,謝謝大大文,看PTT長知識^^ 10/03 15:05
ejywar:大推這篇 10/03 21:40
Jetty:推推! 10/03 22:23
※ 編輯: RegChen 來自: 61.228.34.181 (02/05 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