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SL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Zoma (舞吧~歌姬 )》之銘言: : minolta(Sony)最大的缺點大概就是在機身無法發揮出鏡頭的實力 : 我當時從minolta跳到Canon...主要就是因為買了80-200mm HS f2.8 : 用了快半年吧...看著白鏡上的high speed總是令人感到心酸 : 聽老用戶說在α7上對焦完全不輸C家小白...但數位的對焦能力真的很囧 : 手上拿著鏡皇...卻是個對焦會來回跑的鏡皇...真的很心酸... 這點真的是Minolta User心中永遠的痛orz 想當年Alpha-7的CDC912對焦系統可以讓我用300/4單挑45點對焦的EOS3+小白 據說Alpha-9的三點十字對焦系統更兇猛,AF點點到位,絕不拖泥帶水 可是數位機不知為何始終沒有進一步的突破... : 由於我一直對打鳥有點興趣...雖然M家的400mm f4.5頗便宜(二手五萬左右) : 但還是怕對焦能力太囧...所以就毅然決然跳到C家...再慢慢存錢... : M家的話出了很多便宜大碗的鏡頭...像100-300mm...100-400mm...300mm f4 : 50mm f1.4...85mm f1.4...等等售價都比其他家便宜不少(ㄟ...不過現在二手還是 : 還有奇怪的500反和135STF可以玩...但是當時我碰到的窘境是... Minolta AF鏡頭做工-特別是定焦鏡-實在不錯 當時一顆3.3K的50/1.7,用的是金屬接環不說,居然還有對焦距離窗又內建遮光罩XD 其誠意只有Pentax FA 50/1.7可以相提並論 全系列鏡頭附贈遮光罩也相當有良心 不會發生買了兩萬塊鏡頭還要再加六百塊才有遮光罩的怪事 XD : 頂級鏡頭卻沒C和N划算...像28-70G最近對焦1.5m實在是很難用... 28-70/2.8G從1985年推出後就沒改過款,但MTF值20年來一直不輸給各路英雄也是一奇 : 17-35G光圈才f3.5...二手價都在四萬五到五萬中間晃來晃去... 17-35/3.5G的光圈會是這種數字,主要的原因是出在當年Minolta工程師們 在決定規格時選擇了"全開光圈也可以獲得高品質的成相"這條路走 (TC-1的G-ROKKOR 28/3.5也是為了差不多的理由才成為F/3.5) 而非做出一支規格上很好看,但要F/5.6才能令人滿意的鏡頭 : 所以以後想投資好鏡頭我是覺得M家不一定是個好選擇...這是我各人看法拉... : 然後關於防手振上...我是覺得機身防手振雖然是頗有誠意的拉...不過大體而言... : 大約防兩三級吧...個人使用上是覺得鏡頭防手振的效果比較威.... : 而且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如果你喜歡用長焦段...我覺得選擇鏡頭防手振比較好... : 因為鏡頭防手振在你取景的時候他就已經在作用了...所以雖然你手稍微會抖 : 但是你看不太到搖晃的影像...但機身防手振是用搖CCD來達成... : 所以長焦段取景時還頗晃的...拍少量沒差拉...一直用的話kimochi實在不太好... : 而且我頭會暈...所以我認為機身防手振並沒有壓倒性的優勢...至少以我而言 : 長焦段我會比較傾向於買鏡頭防手振的...雖然真的比較貴.... 說真的,像Canon鏡頭上的觀景窗IS功能,我都是建議關掉,非不得已時再打開 一個原因是當你眼睛看到的景象是清楚時,精神會不自覺的鬆懈下來。 請記住,防手震(不論是光學或軟體)功能的效果完全是建築在"安全快門"之上, 如果自己的安全快門等級不夠,或是不能真正明白人類的手臂有多不可靠 防手震的效果一定會大打折扣。 第二個原因是光學防手震系統非常的耗電orz我曾經見過有人底片機一天要換一次電池 後來關了觀景窗IS就不藥而癒,非常神奇。 Minolta真的是日暮西山了...想當年(又來了)Minolta底片機系統雖稱不上威震四方, 但至少也擁有一群死忠擁護者。原因不是Minolta擁有最強大的鏡頭群(就某方面而言) 而是其最接近人類身體曲線的機身外型設計與近乎完美的人機介面 還有比美魔術師帽子的閃燈系統,1991年Minolta推出xi系程式閃燈 閃燈內建無線接收器,透過相機外加的閃燈遙控發報器(類似Canon模式) 或是具有無線操控功能的5400xi閃燈作主控,便可完成具備四無線電頻道的無線TTL控制 ,在使用頂級閃燈5400xi的情況下,可以控制閃燈出光比 1993更進一步,Minolta推出Alpha-707si(台規Dynax 700si), 機身便內建有四頻道閃燈遙控發報器,只要一機一閃(第二級以上)即可完成無線TTL控制 ,且連結數無上限,成為真正的無"限"閃燈系統。(此後的SLR都內建有閃燈) 2000年Alpha-7(Dynax7)問世,Alpha-7與同時推出的(D)系閃燈融合了HSS高速閃燈同步 和WL無線閃燈TTL控制,創造出獨一無二的高速無線TTL同步功能,即使是在離機閃燈時 依然可以使用高速同步到1/8000的快門,具備TTL,而且只要等同於SB-600的3600HS(D) 就辦得到... 當然,SB-800的分組無線TTL也蠻炫的就是了,只可惜晚了12年, 底片機幾乎無緣一親芳澤(除F6具備i-TTL之外) 像Nikon的閃燈 從SB-28(DX)開始 SB-80DX SB-800每一支都有手動閃燈 電眼自動 因為Nikon背後有一個很重的機械機包袱在,為了這些手動機顧客,Nikon說什麼 也要在Speedlight產品線上為老客戶盡一份心力,所以SB-800才會有SU-4模式的 存在,那是為了來不及搭上無線閃燈這班車的傳統機設計的... Canon的思維就不太一樣,你可能有想過Canon為何中低階的機身功能都不太完整 那是因為Canon希望盡量降低購機門檻,然後在配件身上再賺回大部分的盈餘 所以馬達跟A/MF切換裝置都做在鏡頭上好賣得比別家貴,機身則因為少了這兩樣東西 而可以賣得更便宜以吸引更多的客戶,閃燈補償的控制晶片也拿掉,因為買了閃燈之後 就自然會有閃燈補償可用了。就像以前的Canon F-1N,號稱是全自動,但買來時無法AE 要光圈先決AE功能得先買AE觀景窗,要快門先決AE則得買捲片馬達, 因為控制光圈的電路是做在捲片馬達上的... (後來Minolta有試過用類似的方式行銷,即功能控制卡,結果一敗塗地orz) Minolta之所以會被人認為有誠意,是因為Minolta在功能控制卡的失敗後, 開始把機身本體的功能設計的包山包海(在機身上的無線閃燈切換簡單到近乎腦殘) ,就是為了讓不需太多配件的客戶享受到完整的樂趣,也藉此拉低配件價格。 所以你看Minolta的鏡頭設計是最簡單的,沒有光圈環,沒有馬達,沒有對焦切換裝置 ,使用機械式的光圈連動而非Canon EF的EMD電磁光圈,這使得M-A鏡的價格相對低廉, 但也使得機身價格上升,最後還是敗了...真無奈 -- 突然發現這篇都沒有在聊DSLR說 XD -- 「如果人的今生是為了彌補前世的一切, 那我的上輩子大概長的像金城武或林志玲;而且肯定比吳宗憲還花心個100倍。」 http://www.wretch.cc/album/hitachich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59.162
lien1618:好文推喔! 05/14 01:21
chrislux:不知道為什麼,每次聽這些廠牌的故事都覺得很有趣 05/14 01:39
qxoxp:有種感動的情緒 05/14 01:45
pshadow1:好文推!KM家轉到數位後人機介面很差..Orz我用Z3的感覺啦 05/14 02:52
in3:推~~ 05/14 08:15
Frank:好文推 05/14 08:19
derson:推 05/14 11:03
pafenty:推 05/14 12:31
amadiz:好仔細的文呀~! 大推 05/14 16:01
picar:看了以後…真是不堪的Minolta@@ 還是NC好 05/15 00:28
derson:怎樣個不堪啊??? 05/15 11:23
bursty:光學防手振會耗電 算是必要之惡 不能算缺點啦 05/15 14:21
hata1234:不能不推.本人也是從Minolta用到現在A100.由心裡發出感慨 05/27 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