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SL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鏡頭貴的跟便宜的畫質差很多嗎? 我認為差不多 並且差很多 第一個,各廠對kit鏡的定位與態度並不相同 如果把kit定義成跟機身包裝出售的鏡頭,則24-105L跟17-85都變成kit 所以姑且以準專業機以下等級的kit作為討論標的 C家而言,18-55純粹就是一顆搭配販售用的鏡頭 我會這樣認為不是因為這顆鏡頭質感與表現不好 而是相似焦段下與L鏡的表現差異實在太過明顯 以17-40L為例,即便是縮圖都可以看出色彩表現的不同 如果是N家,可能就不這麼容易 可以說N家的眾kit比較有誠意(也比較撈錢,不像C家得往副廠跑) 當然也可以說,N家的色彩在各階鏡頭的表現差異並沒有這麼懸殊(沒有特色?XD) 如果說P家,18-55也可以說是相當市場取向的地位 P願意為了K-7,弄出兩顆有耐候的kit 就為了讓存到機身錢,還沒存到鏡頭錢的使用者可以入手 至於P的高階鏡頭沒有碰過便不討論(就aps來講,16-50真的還好而已XD) 就O家而言,鏡頭的定位很明確,就是低中高 kit當然在最低的一級(S),但是O家這一層級的鏡頭 選擇在光圈、功能操控與質感上明顯cost down,但同級的鏡頭畫質並不輸中級(HS)太多 S來講,kit的表現,不管是什麼標準來看要說能與鏡皇比,恐怕都沒人敢接受 不過,他就只有100塊美金的定價,不必要求太多 所以說有沒有差,看各家對kit的定位 畫質有的差不多,有的差很多 第二個,檢視的標準不會相同 數位時代上,硬體、設定還有後製對影像的表現影響都太大了 討論裡面很多提到螢幕輸出差異、有沒有校色、要不要原圖檢視 設定還要看機身設定(太多使用者根本不太變更設定)、後製(縮圖技術就影響極大) 這部分難以找到合用於多數人的標準,所以得到的結果當然也就可能差很多、或者差不多 第三個,容錯率不同 雖然說是討論畫質 但是kit與中階鏡頭、鏡皇的性能畢竟差異很大 對焦準度及速度、光圈大小、防手震等 可以說是極大地影響最後畫質的呈現 或者說,影響造就好畫質照片的機率 這部分牽涉到使用者對器材的熟練及技術 如果使用者懂得如何降低上述因素對畫質帶來的減損,並且知道光的特性而懂得運用 就能讓低階鏡頭的畫質趨近中高階鏡頭,甚至鏡皇 相對來講,性能好的鏡頭就可以降低這種因使用者造成的影響,也就是容錯率可能較高 的確有些鏡頭「隨便拍,畫質明顯地比較好」 有些鏡頭「仔細拍,可以把畫質提升到一個高度,但隨便拍有難度」 至於副廠鏡皇的部分,差異就真的是90與95的差別,甚至是各有勝場 要比較畫質的差異,個人認為以標準量化檢視,是可以得出結果的 -- 本為純為個人看法,針對各家之描述純然主觀,有異見表示我或有誤會,不必特地回:p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9.0.119
RKubica :kit鏡最不被接受的是外觀 不信掛個紅圈或藍標上去 02/17 02:22
RKubica :還會有人說kit鏡爛嗎 02/17 02:22
HITACHI :kit的操作性通常很差,這不是外觀的問題... 02/17 02:39
goldmark :那要看是那一顆kit EF 24-105L應該還算不錯 :P 02/17 03:03
gelni :18-55、17-85、15-85、18-200、24-105L這些都是kit耶 02/17 03:08
gelni :應該無法一以概之來對kit下定論吧??? 02/17 03:09
Amesphoto :Nikon每隻鏡頭對我來說調性都不太一樣耶 35 50 85 02/17 08:19
Amesphoto :1424.2470.70200 每隻的散景跟顏色成相都不太相同 02/17 08:19
tacogary :C24-70也是大三元之一,可我偏喜歡24-105的顏色。= = 02/17 13:30
Aldebaran :你們還真有趣 文章開頭就寫清楚了.. 02/17 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