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ato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2006.11.01 自由時報 搶救百年老校 校友發起萬人連署 拯救老校 網路一週千人響應 郭怡君 十一月十一日就要歡度一百一十週年校慶的台北市大龍國小,是台灣最老的三所小學之一 ,校慶當日卻要舉辦改建動土典禮。憂心母校回憶就此消失,校友們用網路發起「延續大 龍國小下個百年」連署行動,短短一週就獲得全台的千人響應。 鄰近台北市孔廟和保安宮古蹟的大龍國小,是北台灣教育起源重地,也是故民進黨主席黃 信介的母校,但六年前台北市政府提出「北大同文化園區」計畫,想利用大龍國小整建更 新,呈現「廟、宮、學」三體合一的觀光文化產業特色,高達十億元的改建工程今年九月 結標,超過九成的校舍要被拆掉,僅保留最古老的建物和部分老樹。從事廣告行銷業的校 友張凱倫九月中驚聞母校要拆建,先在網路發表「無法輕易說再見」的心疼,更不惜請年 休假發起大龍國小守護聯盟、建立搶救母校的部落格,「即使不知道還來得及作什麼,我 也打算這次要作一隻拚命的螢火蟲」。十月二十一日展開的搶救連署,已獲得台大城鄉所 教授劉可強和畢恆達、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薛琴和曾光宗、政大台灣史研究所所長薛化元 、淡大建築系教授黃瑞茂等學者響應。人在國外的台大城鄉所所長夏鑄九,特地發文支持 強調:「夢想著站上國際舞台發光的台北市,必須回頭,好好的珍惜歲月累積下來的一草 一木,一屋一廟,更何況是有著百年歷史、擁有數萬人共同記憶的老學校!」除了專家和 校友,連署網頁寫滿珍視台灣歷史記憶者的呼籲。動漫手工業者林莉菁寫著:「我的小學 已經毀了,長得跟其他國小差不多,希望大龍國小長長久久,不要像許多國小,跟便利商 店一樣,都長一個樣。」 大龍國小守護聯盟將在今天下午召開記者會,邀媒體、民代與候選人及關心人士,共商大 龍國小的下個百年大計。發起人張凱倫強調,守護行動絕非要跟學校和官方對抗,只想藉 由公開提出對學校改建規劃的疑問與建議,讓台灣最早期的國小改建不致徒留遺憾。 去年八月才調到台北大龍國小的校長鄭全成指出,該校雖有一百一十年的歷史,但歷經多 次增建和改建,目前最老建築是民國二十二年存留的六間教室和樓梯間,這些老建物也包 含教室前的老樹區,經台北市文化資產審查委員會鑑定之後,已經確定保留。「七十幾年 前日本總督府補助台北三所小學興建第一批西式建築,大龍是其中之一,這批建築一層樓 的高度就有四米四,樑柱呈雙十交叉非常堅固,窗戶上下均設有氣孔,夏天非常涼爽。」 鄭全成強調,這些老建築不但會保留,也已編列經費復舊成日治時代的模樣。鄭全成說: 「非常感動校友們的關心和熱誠,會儘量參考大家的意見,作好校園改建。」他表示,大 龍國小守護聯盟告知台北市僅有八棵魯花樹,唯一位在校園內的魯花樹就在大龍國小,但 這棵老樹生病已久,他昨日已聯絡新竹的老樹醫生楊甘陵前來協助。「寧可少一條跑道, 也要保住魯花樹。」鄭全成說,魯花樹所在區原本規劃改建成運動場,雖然工程已在九月 結標,設計圖仍有修改空間,他願傾聽校友和附近居民建議,但也不能忽略某些設備建物 太過老舊帶來的危險。北市文資會在今年九月上旬,針對大龍國小完成古蹟審查會勘,確 定只將國小大門兩列石柱、第一列校舍穿堂、穿堂左右兩層樓各三間教室及樓梯,保存為 歷史建築。文資會李乾朗、馬以工等委員九月前往實地會勘,發現大龍國小約在一九三○ 年代從木造房舍改為混凝土二層樓建物,光復後校舍陸續增建擴大,多數教室都已非原樣 ,最後決定只保存大龍國小部分校舍為歷史建築。 為出版「台灣小學世紀風華」、「台灣百年小學故事」,走訪過全台七十多所老國小的總 編輯林許文二深深感嘆:「台灣歷史長期被漠視,不少百年老校遺留的建物和文獻都消失 了,我趕去學校時常聽見『去年才剛拆掉、丟掉或已經找不到』的回應,挖寶搶救歷史的 速度,根本追不上消失毀壞的程度!」柿子文化出版的「台灣小學世紀風華」,是第一本 台灣孩子的百年校園紀事,因此獲頒去年金鼎獎最佳主編的林許文二說,他編撰了兩本台 灣小學書之後,才發現「小學」很能反映時代縮影、串連歷史記憶,包括三次政權更迭導 致的教育價值觀轉變。林許文二指出,日治時代教育雖強調皇民化,卻也沒忽略台灣在地 教育,尋訪過程中他發現不少小學,還保留日治時代的台灣島形花圃和地圖,但國民政府 登台後,台灣島圖多換成大中國的秋海棠。「到台北縣石碇國小訪問時,竟然看到我那與 民國同壽的阿嬤,當年讀小學的學籍資料,資料記載保留如此完整,真令我嘆服!」林許 文二回憶,很多日治時代的校史重要文件早被當成垃圾扔掉,僅有極少數被丟在倉庫或被 某位老師收起私藏。林許文二強調:「比起建築等看得到的硬體改建風波,沒被列入『校 產』的各種文獻資料,保存處境更令人擔憂。很多校長、老師對自己學校的古早史一問三 不知,這是時代造成整個台灣的悲哀。」他呼籲各縣市教育局,對能溯及日治時代的老學 校投入更多資源善加保存,可原地保留的建物儘量不要遷移,讓校史室不再是校園聊備一 格的單位,存放更多歷屆校友的資料、生活點滴和特色故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138.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