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esig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本文同步刊載於原PO個人部落格, 希望喜歡討論日本設計的人可以多來與原PO做交流! 網誌無音樂好讀版↓ http://blog.roodo.com/ngisedjr/archives/15721587.html □□□□□□□□□□□□□□□□□□□□□□□□□□□□□□□□□□□ 設計發浪!日本設計名人案內所 004 益田文和 設計浪人在日本的知名設計學府── 桑澤設計研究所裡學習產品設計, 在學校裡遇到很多讓我覺得很棒的老師, 傳授給我的不僅只是設計本身的知識, 還有在設計背後隱藏的一些對於社會該抱持的責任與使命感, 今天要介紹的, 就是這麼一位我覺得非常值得讓人尊崇的設計師──益田文和。 益田文和老師出身於東京造形大學工業設計學科, 畢業後經歷許多知名公司,做了許多工業設計, 也曾擔任frog design的設計總監、Good design的審查委員等等, 目前被認為是代表日本環保設計的設計師先驅, 也是「open house」設計事務所社長,東京造形大學「sustainable design」學科教授。 今天比較特別,與其說要介紹老師的產品設計, 不如說我希望介紹老師想要傳達給我們這一代年輕設計師的訊息。 什麼是「Ecological Design」? 益田文和老師原本是企業的工業設計師,1988年的某日, 在京都的嵐山附近散步,看見了滿山的楓葉, 正驚豔於如此美麗的風景時, 卻發現沿著河岸有著人為丟棄的巨大家電垃圾。 他正思考著怎麼會有人丟垃圾在這裡時, 赫然發現,被丟棄的,正是自己之前設計的洗衣機。 在那一瞬間彷彿是晴天霹靂般,他忽然開始思考很多事情, 自己設計的東西總數曾經賣了十萬台以上, 那換算成重量便是將近100公噸, 而這些東西總有一天會被消費者像這樣一般丟棄…… 工業革命之後,大量生產的社會慢慢成型, 我們現今處於一個非常便利的時代, 而企業也為了讓消費者擁有更多樣化的選擇與為了讓生活更便利, 不斷地開發新商品,但在大量生產新東西時卻沒有考慮到當東西變舊之後, 那些舊東西該何去何從? 也因此,益田文和老師便開始著手於有關於所謂的「環保設計」 (Ecological Design) 「與其要說是環保設計,不如說是『關心環境的設計』 (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Design)」 益田文和老師如是說。 「一言以蔽之,以保護環境的視點, 在邏輯上也設法環境惡化的衝擊降到最低的設計,才是最正確的環保設計。」 身為設計師的我們,該如何去做設計呢? 益田老師認為,不是思考要如何去做設計, 而是去思考你想設計什麼。之前他曾經去印尼參與當地一個關於熱帶雨林的計畫。 「當地有個職人用當地的樹木做了一台收音機。」 當看文章的你看到這張收音機的照片, 與這句描述,心裡一定會產生一些想法,可能是「這收音機很好看!」、 「很可愛!」,或是「不過就是一台木頭做的收音機, 而且還只能聽廣播,現在只有計程車運將大哥在聽廣播了啦!」……等等 在印尼有著濫伐熱帶雨林的問題, 所謂的先進國家如日本歐美各國大量引進印尼的木材使用在製紙、家具或是產品身上, 於是印尼的森林正快速地消失中。 但在印尼,一棵樹木卻是一個木工職人一年內所能夠維持生活所需的使用量, 這個收音機是由如此珍貴的木材製作而成,但在先進城市的辦公室, 由這樣對當地人來說珍貴的木材資源所製成的紙張, 可能影印不小心印到同一面就整張這樣被丟掉了。 這是一個多麼諷刺的事實。 不論是怎樣的產品,一定都有他背後的故事。 然而不僅是消費者,設計師也流於習慣於如此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陋習的話, 如蝴蝶效應般,你丟棄的紙張正是加速破壞印尼當地雨林生態的幫兇也不一定。 也破壞了當地環境的「永續循環發展」的可能性。 而設計這個收音機的職人設計師Singgih Susilo Kartono為了保護故鄉的雨林, 甚至創造一個安定的雇用社會的環境, 不僅在故鄉開設工作室教導學生專業的木工知識,同時也積極地進行植木活動, 只要種下一棵樹木,就能維持一個木工職人一年的生活所需, 這些對於故鄉的愛情與對木材的高度珍惜意識下所生產出來的, 便是我們眼前看到的這個「可愛的」收音機。 「我想做的,便是如同這個一般,具有一種使命意義感的設計。」 益田文和老師笑著說。 其實這世界根本不需要「設計師」 益田文和老師更語出驚人地表示搞不好這世界根本不需要設計師。 「設計」這件事情其實是存在於製作一個產品時 從許多試行錯誤中修正所得到的結果的一個過程。 也就是說,一個木工師傅如果想做一張桌子,可能做了不同高度來做比較, 最後做出一張適合人類高度的桌子,這樣的過程便成為現今所謂「設計師」分內的工作。 從歷史來看,在日本設計師正式變成一種工作也是從1950年左右開始, 從世界來看也是二次大戰後,美國開始有著所謂工業設計師的工作出現。 他認為工業設計師不應該只是考慮著「造形」的變化, 應該還需要去思考一些隱藏在設計背後更深層的意義。 舉例來說,如果問現今在企業裡的年輕設計師,這個產品是什麼材料做的? 大部分會得到的答案應該是「塑膠…還有一些金屬…」等等模擬兩可的答案。 現今的設計教育裡,設計師對於材質本身的認知非常有限, 就算知道這個塑膠是什麼化合物,但也一定沒辦法對於這材質是從何處取得? 怎麼從無到有被製作出來?製作過程裡材質本身會有怎樣的變化? 甚至最後材質如何被丟棄?等等…… 對於材質本身的生命過程沒辦法瞭解到非常透徹吧。 「這樣的設計師,對自己做的設計沒有考慮到最後, 很自然就會出現在河床散步看見自己的設計被丟的滿地的狀況了。」 益田文和老師笑著用自己當例子說明。 但為什麼不像以前的木工職人一樣,製作設計都是自己動手, 現在設計師與製作家電內部的工程師工作是分開的呢? 益田文和老師認為,其實與企業在行銷上的決策有關係。 企業為了增加自己產品的銷售額,把「設計」當作一種手段, 讓消費者看到產品時,不知不覺地產生一種「不知道為什麼但就是想買」的心情, 也就是一種「刺激消費慾望」的手段。像是時尚的衣服一般。 推出很多不一樣的花樣、款式,即便自己已經有了一樣功能的東西, 但就是因為設計不一樣,就會覺得想要換。 所以應該說不需要「刺激消費慾望的設計師」 益田老師認為利用設計手段去刺激消費其實無可厚非, 但卻不能以這個為目的來做設計。 原本設計師在設計產品時是在追求最方便好用好看的設計, 但在企業裡對於同一個案子,卻常會被要求「麻煩你幫我設計一個比半年前還好的產品!」 於是設計師為了在企業裡存活下去,不斷地提出跟之前的設計相比, 「改變」了一些的產品, (有時候不見得是功能上的改良,可能只是造形的改變之類。) 不斷的重複循環下,便會慢慢形成一種「大量消費」的社會。 以手機為例,原本只要一台把手機的本質發揮到極限, 然後用設計手段將他簡單地整合在一起就好,但現今卻是不斷地製作不同的樣式變化, 甚至推出很多不同的顏色,再加上很多不同的機能讓消費者覺得這是比較「高階」的機種, 在所謂地新一季來臨時,持續地推出各式各樣不同的手機,於是比起自己本身的需求量來說, 原本只要一台手機,即便手上的東西還可以用,但看到新產品就會不知不覺地想要, 然後手頭上有多餘的錢就會去購買了。 回到印尼這個收音機的例子,當然消費者一開始看到這收音機時, 因為覺得「可愛!」「好看!」而產生一種慾望想購買是跟買手機一樣的消費心理。 但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這個收音機不是因為要刺激消費而被生產出來的。 這個設計背後隱藏著整個印尼熱帶雨林的危機與維持印尼當地人生活的背景故事, 與其說是因為喜歡這個收音機而買,不如說是因為認同整個背後的計畫意義而想支持。 但也不是說買越多就代表對環境盡了越多的心力。 像現在日本越來越多標榜對環境負荷很少的環保家電設計, 感覺好像使用了這種環保家電就是替環境盡了一份心力, 於是本來家裡只打算買一台冷氣,因為環保冷氣可以省電費對環境負擔又少, 於是消費者買了好幾台,結果還是買了比自己需求量多了好幾倍的東西。 最後,所謂的「環保家電」還是變成一種刺激消費的手段。 「過與不及,都是不好的。」 我想益田文和老師應該是想強調這一點吧! 在桑澤學習的過程裡,在益田老師的課程裡我第一次接觸到了所謂 「SUSTAINABLE DESIGN 持続可能のデザイン」(永續循環設計) 是以上所引用介紹益田老師上課內容本身主軸, 重點在於我們在設計任何東西時必須考慮到這個東西本身除了追求機能的改良、形狀的美感, 是不是還有其他對於自然環境與人文的意義, 同時應該要對自己的設計負起責任, 在材質上除了將材質特性發揮到最大之外, 也應該多思量材質本身的生命過程是不是會造成未來環境的負擔。 而我也相信只要設計師一直抱著這樣的想法與觀點去做設計, 整個消費市場也會漸漸地慢慢地被影響而改變。 買東西不再只是單純視覺上覺得好或是物質上的需求而已, 更有他背後所隱藏的文化意涵。這也是我們設計師所肩負的使命吧! 設計發浪,我們下次見! □□□□□□□□□□□□□□□□□□□□□□□□□□□□□□□□□□□ 益田文和のお言葉 過去が未来になる。マーケティングデザインではなく、 原点、本質に立ち返ったデザインを志して欲しい。 (過去會累積成未來。不做消費性的設計,而是希望你們找尋設計的原點,回到設計的本質。) 「OPEN HOUSE」 官方網站 http://www.openhouse.co.jp/ 「ecomiyage」(OPEN HOUSE附設永續循環設計產品的線上商店) http://www.openhouse.co.jp/ecomiyage/index.html 益田文和老師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7486301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4.189.150 ※ 編輯: nomadJr 來自: 123.194.189.150 (05/28 17:12) ※ 編輯: nomadJr 來自: 123.194.189.150 (05/28 17:25)
ROCbear:感謝分享:) 05/29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