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esig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Le Corbusier 勒‧柯比意於1887年出生於瑞士西部的 La Chaux-de- Fonds, 但大部分時間是住在巴黎。當時巴黎人民對建築 所抱持的態度,完全依恃於傳統和過時的種種形式(與當 時的繪畫及雕刻形成一對比)。 柯比意的形式法則,顯然受了幾何形的影響,這些幾何 形的出現,不僅由於他喜愛明確之立方體和圓柱形,更由 於他喜愛面之幾何處理。他說:「現代建築師都害怕各種 立面的幾何成份。現代建築構造上的大問題,必須經由幾 何形去解決」。因此,柯比意故意把自己侷限於由鋼筋混 凝土性質發展出來的可能性內。然而,在幾何形觀念的限 制範圍中,他仍然發展出一種美妙的建築,始終一致且清 晰。 柯比意的美學理論 — 新建築的五點原則: (1)挑空的柱列 (2)平屋頂(屋頂花園) (3)自由平面 (4)自由立面 (5)水平長窗 科比意之建築美學理論於1920年代初期完成,其主要內 涵如以下所述。 ⊙包被空間之牆與承重之結構分離。獨立柱自地面直伸 向二樓→「此座別墅離開了地面,而懸浮於半空中。而庭 院則舒展於其下。」科比意將住宅與其周圍劃清了界線。 同時藉著將綠色空間導入建築物下方,而與自然建立了新 的關係。科比意(如Savoye)的構造物並不似萊特的住宅 或密斯早期的計劃案般,將側翼往外伸展向外部空間延續 擴大,而是在塑造一種緊密簡潔的立方體。 ⊙呼應立方體住宅之構想的平屋頂。因為斜屋頂勢必破 壞該建築在直角型態上適切的統一性。由於新材料的使用 ,在構造上已可為了保護屋頂免於濕氣之害,將雨水經由 中央集中,排水。科比意利用平屋頂開闢了屋頂花園。藉 著此種手法,是自然不自破壞立體幾何型態所具有之精緻 感,而被導入人的生活環境中。 ⊙水平之帶狀窗戶更能增進外部平面之整體感,並且是 構造系統中一項合理的表現(表現各種建材之真實性)。 在型態與空間之要求上完全不同之建築物(如國際聯盟總 部計劃案及Savoye別墅)竟然採行了同樣形狀的帶狀窗戶 。由此說明了在當時,內部空間與外部型態之一致性對科 比意而言,其重要性竟比不上特殊幾何學之應用。他之所 以特別重視設計的這一方面,乃顯示與1920年代由荷蘭迪 ‧史梯爾(風格派)運動開始出現的各種形式相似。 ⊙立面設計的自由 — 骨架中負責承重的柱子設置於建 築物的內部,這對於彈性的平面有直接的影響。而開窗得 以環繞著建築,自一面延續至另一面。 ⊙內部平面計劃的自由因框架結構的使用而成為可能。 這由Auguste Perret在巴黎法蘭克林街之住宅已經展示出 來。在Savoye之各層平面中均可清晰的看出此「自由平面」 。把支持之機能集中於構造框架上,即可將各層之牆壁設 置於不同的位子,牆壁之安排只要看空間的需求來決定即 可。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