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ia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里爾克的杜伊諾哀歌,很令人挫折的一部作品。 本來想說也不過十首詩,從前期中考前一週100頁原文書從沒翻過都沒在怕的, 有何難哉?結果一個禮拜後,第一首仍在反芻。 「有誰,若是我呼喚,會從天使的行列中 聽到我?」(註1) 無可避免地被這樣的語句吸引。曾在圖書館讀過一本書,它是這樣開始的: 「我曾一度以熱烈的渴望自若, 如今憂愁驅我寄情以哀歌。」(註2) 或許就是這樣的心情在蔓延吧?於是閱讀成了「非如此不可」的宿命,而且是那麼 難以理解的作品。也許我前世是那焚書坑儒的暴君,今生回來還債。 「因為美無非是 那可怖者的初始,...」(註3) 一共買了四個譯本,版本比較了好一陣子,卻始終在霧裡看花。如果說詩的語言是矛盾, 翻譯是對文字的理性解釋。那麼又怎能奢望在矛盾中求解?最終,不過是各說各話, 各自撿自己愛的落花、楓紅而已。(我大概會去撿......文學院前的欖仁(懶人)葉吧? 如果再讓我選一次!) 有些羨慕那些學過德文的朋友,至少可以親炙原文。不過轉念一想,這麼詭異而隱晦的 字句,大概學過德文會更挫折吧! 好勝利的感覺。於是,在紛亂的生活與心境中,我與魯迅又更接近了。 (註1) 里爾克,杜伊諾哀歌第一首,第一、第二行。 (註2) 波修斯,哲學的慰藉,卷首。 (註3) 里爾克,杜伊諾哀歌第一首,第四、第五行。 -- http://tw.myblog.yahoo.com/op-13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0.188.242 ※ 編輯: wenthome 來自: 220.130.188.242 (07/31 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