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ia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三月五日 星期一 中午到真理大學聽管風琴,巴哈的管風琴三重奏鳴曲第四首的慢板真是令人驚豔。以前只 注意到前奏曲與賦格,以為三重奏鳴曲是義大利人的輕鬆玩意兒便望文生義,真是偏見! 如果Vivaldi的慢板是無可遏抑的孤獨與哀愁,那Bach的慢板便是與信仰的虔誠對話。 昨夜給一位喜歡寫文章的朋友寫信,晚上便有回信,又誘引出許多想法。 究竟寫文章是為了什麼?對我來說,大概是解決自己的身世之謎,去解開自己為何是這樣 的,一些心病才有藥醫。 是了,不停思索,許多往昔記憶片段,就這樣逐漸串連起來,變得能夠解釋: (1) 家人經常私下提及的未分家前家族帳目問題 (2) 老爸考上北醫醫學院卻沒錢去唸 (3) 媽生產時受了不少苦於是只生一胎 (4) 家裡開的短暫的百貨行 (5) 很奇怪家裡很少朋友來訪 (6) 家裡的過度干涉 (7) 學生時代極少的零用錢 (8) 半強迫地唸了理工 (9) 從高中時代開始的反抗心理 整理起來,其實就是家裡始終有一點經濟問題,而我很不巧地是家中獨子,便得負擔所有 未完成的期望以及重擔,於是唸理工便是不得不的抉擇。一些反抗心理與無可遏抑的孤獨 心境,也就因此而起,並且一直持續到現在。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能怪誰呢?也許思 想上我仍不能接受只有工作而無靈魂的生活,但另一方面我和過去似乎已經達成某種程度 的和解,不過就是認命而已,世間有更多悲慘故事,這點委屈又算得上什麼? 「從一種重要意義上說,哲學是為了感覺失望作準備。如果我們的世界坍塌了,如果我們 的事業、愛人、朋友父母的呵護等等都讓我們感到失望,或者我們讓他們感到失望,那麼 我們必須做好思想準備,否則我們就會被壓垮。」 (註1) 寫作不也是一種準備工作? 至於寫作技巧,不像U,為了文字品質,寧可不發表甚至是不寫,我是個自我要求甚低的 人,不大去計畫什麼。用音樂來說,我的文字比較傾向變奏曲或是幻想曲而非嚴謹的奏鳴 曲式。有時試圖刻意安排讓文章前後完美地成一個圓形,有如繞了一圈之後,見山又是山 ,見水又是水,想得倒好,結果卻經常像是瀕臨脫軌的橢圓,又像一段串不起的珍珠項鍊 。同時我寫文章的Concentration也不夠,稿紙上經常前言不搭後語,中間落了一段留在 腦子裡沒有說明。句子的順序也因為同時想著許多idea而往往邏輯過於跳躍。一大串的缺 點,要一一改正,大概可以寫出好厚一疊的文章病院的病例了。 (註1) 世界思想家譯叢──柏拉圖,Peterman著,胡自信譯,中華書局,第66頁。 三月七日 星期三 今天在真理大學終於聽到現場的法朗克Op.18的前奏,用的居然不是聽慣的雙簧管音栓而 是人聲音栓搭配其他有的沒的音栓,聽來很像短笛的音色,可惜沒有演後面的賦格與變奏 ,但也是很難得的經驗,當那熟悉的主題緩慢而憂鬱地響起,我又沈浸在許多音樂回憶中 。 另外也演了好幾首巴哈的前奏曲,一樣沒有賦格。巴哈的賦格看譜就覺得真不是人彈的東 西,更何況是管風琴還多了個腳鍵盤! -- http://tw.myblog.yahoo.com/op-13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30.6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