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ia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三月二十八日 星期三 搭公車到西門町,再步行至表演藝術讀書室還CD,途中經過張榮發基金會,就是前國民黨 黨部,大門深鎖,對照記憶中剛落成時正值國民黨最輝煌的時期,頗似紅樓夢裡賈妃歸寧 ,大觀園蓋好,賈府從極盛以至衰敗抄家。前國民黨黨部前身是紅十字會,光復後作為黨 部使用,後拆除改建新大樓,那陣子給拆掉的還有舊台北車站,在今日看來,簡直不可思 議。改建成今天這不三不四的模樣,之前建築正面還有兩扇風水牆,可惜仍抵擋不住內憂 外患,沒幾年時間便轉賣脫手,賣掉黨部大樓的國民黨,似乎開始有少主中興的氣象。 記得大學時修的課就特別提到日治時期紅十字會這棟建築的象徵意義,正好緩和高大的總 督府與景福門間軸線空間的肅殺氣氛。 前陣子的柏林行,走在菩提樹大道上,對照二戰後舊照片的殘破景象,許多建築都照戰前 重建起來,只有小部分更動,彷彿時間來到戰間期,晚上可以聽到Furtwangler指揮BPO的 音樂會。 國民黨前黨部現在落得這下場,在市中心的精華區,只令人覺得蒼涼,或許拆掉重建回原 來紅十字會的建築吧,看上去也比較搭調。現在不拆,或許哪天它也因醜得很特別而跟鄰 居一樣被強列為「文化資產」就來不及了──如果把它的鄰居當作臺灣納骨塔建築的原型 ,或許勉強算是。不過那種形狀的房子,郊外好山好水的福地就很多了,似乎也不需要留 一個在市中心,老外喜歡拍,就帶到郊外吧。若有那天,就得多多忍耐不去看它了。 終於讀完百年孤寂,作為一個單純的讀者,其實還滿討厭一些人非得把它和所謂的魔幻寫 實綁在一起。小說是故事,敘事方式只是手段,將某本小說歸類到某種手法,再用這套理 論去理解原作,有點套套邏輯,反客為主盡失閱讀趣味。說得更簡單一點,我想讀的是百 年孤寂而不是魔幻寫實。 這部小說是由好幾條時間或Timeless的縱軸所織成,馬康多的興衰、家族的詛咒輪迴、兩 位長壽的女性歐蘇拉及特奈拉則是置身輪迴之外的見證者,至於梅爾魁德斯與他的遺稿更 是完美地串起整個故事的懸疑與悲劇結局。縱向是如此,橫向發展就相對不那麼豐富,這 應該是取捨問題。 最後結尾那句「...永遠不會再重演,因為被判定孤寂百年的部族在地球上是沒有第二次 機會的。」結束得很棒,只有這麼沈重的結局才能配得上前面鋪陳的好幾代的孤寂悲哀。 長榮直飛巴黎機票約三萬上下,預算十萬元若要玩兩個禮拜,每日生活費不到一百歐元, 扣除住宿、音樂會與買管風琴唱片的支出,很可能又是一趟精實的減重之旅,食少路遙, 豈能長久? 四月十九有一場很想聽的音樂會,四月初太趕,似乎只有四月底到五月初這段時間比較恰 當,剛好惡補一下只學了兩個月的法文──其實自己也知道這種旅遊會話根本無用,因為 對方的回答聽不懂,問了也是白問。 自從去了德國,每天都想去歐洲其他國家、其他城市看看,計畫是去法、荷,主要是聽管 風琴跟RCO,再來則是希臘,看看之前整整亂學了一年,六年沒碰,是不是忘得夠乾淨。 -- http://tw.myblog.yahoo.com/op-13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30.6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