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ia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四月六日 星期五 G晚上來電,復活節回台一禮拜,明早回英國。問是否唸PHD,不置可否,想她也不是受得 住作學問寂寞之人,便贈一語:「學海無涯,回頭是岸!」 <<約翰克利斯朵夫>>四大冊才剛讀完第一冊,又大大發揮吃著碗裡看著鍋底的惡習,一部 長篇尚未看完,下一本想看的竟是<<卡拉馬助夫兄弟們>>。 最近處於狼吞期,有三件事在同時進行。第一是讀<<約翰克利斯朵夫>>,已讀完四分之一 ,敘事方式十分乏味,唯書中所要傳達的精神值得一讀。第二是把古希臘文的文法單字記 憶找回來,並讀幾篇戲劇原文,昨夜已將<<Lysistrata>>的中譯本看完,內容著實百無禁 忌,令人捧腹,我終於知道為什麼以前上課的課文會是那個樣子了。然而今天複習從前的 文法書,動詞變化與名詞的declension都生疏得很,得多下功夫。第三則是史懷哲計畫, Murray那本書停很久了,可以先整理的Biography也未動作,倒是巴哈的管風琴音樂聽了 不少,漸漸一些曲子的編號也比較記得住了。 前些日子回頭看以前文章,似乎質料比現在要好一些,比較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接著發展 ,最後形成一個Close Loop結束(真像是奏鳴曲式啊)。當然這跟文章的形式大有關係,日 記總是比散文要來得隨興甚至是即興些,可是另一方面,思想有限,每禮拜固定寫個一兩 千字的結果,便是一鍋學生餐廳的湯,料就這麼一點,煮成一大鍋,當然是清澈見底,一 杓子下去,撈上來不免空空如也。 細數日記的缺失還不只如此。有名的哲學日記作家(可以這麼說吧!)史作木聖,我讀他的 日記或是最近的西洋繪畫系列從來不超過五頁便棄書投降了,這不是說他的文筆不好還是 內容胡說八道,相反的篇篇都是好文章,只是那種過於信手拈來的思想紀錄,全無類似起 承轉合的邏輯架構,讀了幾篇便覺得頭腦渾渾噩噩,哲學意在使人思想清明,這倒是作者 所意想不到的結果,也有可能只是我本非可造之才,宜速速放棄。 大約記得<<郁達夫日記>>卷末說過,文人若到了賣日記的地步,也算是窮途末路了。日記 本來就是文章中不登大雅的小道,有著散文的殼,裡面卻又輕巧了些。就算是長篇的、意 念完整的散文,看上去仍讓人感到單薄,記得簡媜說過雖然在副刊、雜誌發表過了,但以 完整的創作意念將其集結成一本書才是文章的最後歸宿。 是了,所有的感覺或思想都需要整理沈澱,如Aristotle一樣將萬物分門別類,弄清楚之 後再由殊相推演至共相。從筆記本上的三言兩語到一篇五六百字到千字不等的筆記文章是 一個階段,再來便是把這些想法以及過程更完整而簡潔地表達出來。 Ps. 引用文字也許有出入,不過意思應該不至於差太遠。 -- http://tw.myblog.yahoo.com/op-13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30.6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