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ia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四月二十八日 星期六 早上接到一家公司的電話,做Ultra-sonic和PZT的,問是否要去面談,網路查了一下是間 有點年紀的小公司,禮拜六還上班,而且公司混了這麼久還沒發達,當然是不去。這讓我 想起好像104的履歷已經開了一陣子,只主動投過履歷給一家公司,三天過了還沒消息, 又不想去王老先生的公司,看來林口那邊大概是沒機會。內湖那邊也沒有想要去的公司, 加上這禮拜在新竹住得還滿舒服的,家具齊全,很懶得搬家,只好投履歷到PSC,不算差 但也不大令人興奮的工作,勉強餬口不缺買書錢而已。日近台北遠,唉! 快三十歲,還不能隨心所欲,想起來就很憂鬱,只是生命有太多Trade off,想想就算了 。 本週日記交了白卷,改寫週記。 在新竹過得舒服,幾乎做不成事,只讀完了史懷哲<<巴哈論>>的巴哈音樂的根源及巴哈管 風琴作品詮釋兩章。回頭細看他的自傳中譯本的<<我的思想與生活>>,很多觀點都在這本 書裡又講一遍,所以看自傳其實也能大略瞭解<<巴哈論>>的內容,白白忙了一個禮拜,真 是的。 大概是大部分時間都在看洋文書(<<巴哈論>>及古希臘文文法)的關係,三天沒讀(中文)書 ,回信就寫得言語乏味,有點對不起寫信給我的朋友,只有盡快勉強打住。 這禮拜除了聽巴哈管風琴作品(尤其是那首C小調前奏曲與賦格 BWV546),聽最多的應該是 馬勒第六號交響曲,手邊三個演奏版本(Mitropoulos、Kubelik、Barbirolli)以 Barbirolli指揮愛樂管弦樂團的演出最合心意,偏慢的速度細細聽來很有味道,加上最近 音響與家裡空間漸漸橋到位,聲音還不錯,非常過癮。Bernstein及Tennestadt的名演因 為唱片放在台北家中,無從比較。 馬勒交響曲的幾個慢板跟我頗有淵源。第三號曾經跟一個朋友在現場音樂會聽過,第九號 那種無可如何的愁緒,是某段時間的心情寫照。至於第六號的慢板,那對生命的苦難、熱 愛與眷戀,或許更像我的生命吧。 被Cassandra(擁有預言能力卻不為人理解相信)和布倫希德(華格納歌劇指環)的象徵意義 迷住,神話的原創性,總是能讓人賦予新意,好好借古喻今一番啊。 有意思寫Potsdamer platz的文章,新舊圖片都從網路上偷來了,文章卻寫不出來,就像 一件無法脫手的贓物,或是一筆放在心裡的懸念,總是不得不了的心事。 四月二十一日 星期日 看到David的舊文章登在<<Musik>>上,昨夜寫封信去嘲笑一下,早上便接到電話。這麼硬 的文章登在那本漸漸過於通俗的音樂雜誌上,頗不搭調。我笑說那本雜誌該不會快沒稿可 登了,就像之前<<古典音樂>>一樣,最後幾期開始連載彭聖錦教授一本談貝多芬32首奏鳴 曲的書,那是很有水準的一個系列文章,但連載完那本雜誌就收攤了。 David自己錄的貝多芬與舒伯特奏鳴曲,之前收到後有意思寫評論,卻不知從何開始。以 現在的掰功,要寫個500字交差自不是難事,實際上我也知道有些音樂文章其實不用聽過 唱片也能寫,只是寫文章也淪落到這地步,不如封筆算了。心裡應許的文章,就像季札贈 劍,總是要找時間,合適的心情,了結這件心願。 下午與大學同學到新的RKS賽道跑兩圈,玩得很瘋。晚上跟同學酒喝多了,開始亂講話。 寫文章的人,總是習慣指著冬瓜罵葫蘆,含蓄得很,難得這樣直述己見,頗不習慣。 -- http://tw.myblog.yahoo.com/op-13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