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ia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八月三十日 星期四 讀完薄伽丘的《愛情十三問》。一開始以為是玩弄語言,刻意標新立異,讀了三四段的問 答,大概知道全書問答邏輯,這時讀來就滿有意思的。 像我很喜歡的第十一問: 「對年輕男子來說,見到情人在眼前,與見不到情人而只能在心中思念,哪個更使他快樂 ?」 回答是: 「我們認為思念情人遠比見到要快樂,因為當我們思念所愛的事物時,全部的感官都會感 到愉悅無比,因而,只需借助意念便能得到愉悅,來滿足種種熾烈的欲望。可是,目睹可 愛的事物時卻非如此,因為只有視覺才會感到愉悅。而其他感官雖然也被這種欲望所喚醒 ,卻無法持久,所以仍被抑制著。視覺有時會激起極大的快樂,使人無力抵抗,不能自己 ,因此其他感官便會變得異常微弱,乃至完全窒息。所以我們認為,思念情人要比見到情 人時更快樂。」 在這本書中,不能以直覺或感覺回答這些似乎是極主觀的問題,而是要分別中間差異及背 後代表的另一層涵意,再作比較。所以在第十一問中,最後的問題其實是:究竟是意念帶 來所有感官的愉悅還是單純視覺的快樂更讓人滿足? 姑且不論這中間推論(思念真能帶來所有感官的愉悅?見到情人真只有視覺的快樂?)是否 過於獨斷,重點是這種思維方式與習慣。 我們往往依賴直覺判斷事物,這讓我們容易陷入表象的觀察,因而缺乏一個中心思想、並 由此發展成對事物完整論述的能力。就像一邊講全球化的時候,一面又說要對某個國家保 持距離,哪來的全球化還可以繞過某個國家?單就邏輯上看,這根本是精神錯亂。無論贊 成或反對,首先要澄清的是自己論述是否合乎邏輯、前後是否一致?然後再來討論彼此的 偏見,這會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因為就算最後沒有共識,至少你多少理解對方,也知道 到彼此的歧見何在,也比較容易互相諒解。 -- http://tw.myblog.yahoo.com/op-13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30.6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