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ia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最近一位同事的 MSN暱稱設為「走出自己的教學風格」,讓我也 開始思考,自己應該培養什麼樣的教學風格。以專業方面來說,我應 該具備豐富的學識,又能以清晰而有系統的方式來陳述,讓學生易於 了解。以師生關係來說,我比較想走親切路線,與學生亦師亦友。現 在的我,距離這兩項理想還很遙遠,需要繼續努力。十月底試教完畢 之後,至十二月底之前,並無上台機會。尤其是運動會結束之後,學 校沒有大型活動,所以我想趁這段時間,針對上述第二項,設法拉近 與學生的距離。我提出的構想是:每天與二至三位學生共進午餐,順 便了解他們的課業、生活,以及二年級的分組。為了避免冷場,我準 備了小筆記本,將話題記錄在上面,以備不時之需。目前我已經與班 上約半數學生聚餐過了。 與指導老師及同事討論的時候,他們常會問我這麼做的理由,以 下我就一一道來:首先是在上次試教完畢後,老師給我的回饋,是覺 得我只注重知識,極少與生活結合,容易讓學生感到陌生。由於我的 上台機會少,只有在早午休與聽課時,才會見到學生,很少有機會與 學生談話。有些學生的姓名我還會叫錯,覺得自己太不盡責了。其實 認識學生、熟悉學生,該是學期一開始就要進行的。但是由於種種因 素,直到現在仍有未盡之處。舉辦聚餐活動,也算是亡羊補牢吧!不 然到了寒假,恐怕又喪失了解學生的機會。其次是與同事討論之後, 發現其他學校的實習老師,也有舉辦類似的活動,更增加了我的信心 。不過有趣的是,理科的同事大多覺得沒必要,文科則傾向贊成,是 否這也代表兩種不同的思維呢?然而最重要的一點是,雖然我的個性 較為內向,但這段時間也認識了班上的一些學生,看到他們的純真與 可愛,使我更有興趣去接觸其他學生,也許這才是真正的理由吧! 在聚餐的過程中,我發現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風格,而這些風格 在課堂上是不易發現的,因為課堂上還是以老師的講授為主,學生多 半安靜聽課。且我讓學生自由分組,這也可以觀察出哪些人比較要好 。有些學生會一直和我互動;有些學生會跟好朋友一搭一唱、聊天搞 笑;有些學生只跟好朋友說話;有些學生需要我帶動話題,他們才有 反應;有些學生則一直保持沈默。由他們的談話,我也可以了解高中 生的想法與生活。大多數學生都抱持友善的態度,有些學生想認識我 ,卻不知道該怎麼做。有些學生則想遠離我,可能是因為他們對這個 角色的印象不好,也可能是因為我的個性不討喜。對於最後一類學生 我並不強求,畢竟老師無法討好每個學生,只要彼此相安無事,也就 可以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9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