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isable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是一個沒沒無聞的漫畫家兼躁鬱症病人, 個性黑白分明,什麼事情都要非得要分得清清楚楚才罷休。 因此我從以前開始,人際關係就因為情緒起伏太大而不順遂。 起初我以為自己祇是情緒比較多變而已, 沒想到大約三年半以前一次大幅度的情緒起伏, 讓我連續好幾個月每天什麼也不能做,腦海裡面只剩下想要尋死的念頭而已。 朋友看到我的生活步調變得一團混亂,提醒我說: 「妳這樣是不是得了憂鬱症啊?」 雖然我從以前就知道憂鬱症這個病名, 不可卻壓根沒想過自己會實際得到憂鬱症。 不過仔細一想,我經常性地失眠, 不喝酒睡不著;而且還有嚴重的進食障礙。 有時甚至會沒來由地心跳加速, 並對事物有異常的執著,很可能真的得了憂鬱症(雖然事後證明是躁鬱症)。 於是,我開始查詢各種資料,並且在稍稍接觸了這個領域的知識之後, 開始覺得自己得的也許是邊緣性人格違常。 我開始認真地為此感到煩惱,於是下定決心前往精神科求助。    起初醫生診斷我得的是憂鬱症,而非我自己所認定的邊緣性人格違常。 不過我常常會表現出攻擊性的行為,或者心裡明明很難受, 卻還是活蹦亂跳地。 我開始懷疑起自己到底是不是躁鬱症,而也就在這時, 醫生開給我的抗憂鬱藥Paxil讓我轉為躁症。 我將這樣的病情告訴更專業的精神科醫生之後, 才確定了自己確實是躁鬱症病患 從此除了精神藥物之外,還必須吃具有抗躁鬱效果的藥物。 就在同時進行藥物治療和心理諮商,且躁鬱和憂鬱症狀一起出現 讓我身心俱疲的時期,我發現週遭有許多「自稱」得了躁鬱症或憂鬱症的人。 我很想對他們這樣說:「如果你們真的生病了,那去看過醫生了嗎? 吃過精神藥物了嗎?」面對這類疾病時最不應該的,就是憑自己的判斷亂猜。 如果懷疑自己真的生病了,就應該去精神科看醫生才對。 另外我也發現,還是有許多人對躁鬱症和憂鬱症缺乏認識。 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關於這類疾病的知識, 才會說出「只要轉換一下心情就會覺得好多了」這樣的話。 但是事實上,光憑努力是治不好這種病的,這種話只會讓病人心裡難過而已。 比起其他病人,我似乎更早找到一位適合自已的醫生。 即使如此,在過程中還是讓我吃了不少苦頭。 但也正因如此,認識現在這位主治醫生之後,我才會這麼積極地面對病情。 現在市面上關於躁鬱症和憂鬱症的書籍雖然很多, 但大多仍以介紹憂鬱症為主,與躁鬱症有關的內容事實上很少, 或者就算有相關的內容,往往內容也太過艱深(這是聽家人說的)。 就這樣,為了加深社會大眾對躁鬱症的認識 我決定寫一本內容簡單的書,使人輕輕鬆鬆讀完後, 便能更加了解這種疾病。只是在我草率地作出這個決定之前, 並沒有想到實際上這有多麼困難……也許當時我正處在狂躁期吧。    我自己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讓家人了解我所得的疾病。 多虧我有一位願意理解我的丈夫,對我的病情有極大的幫助。 再加上有幸遇見一位好醫生,更讓我的能換一個角度看待生病這件事情。    朋友曾經用看待「精神異常的人」、「精神病患」的方式看我, 或是認為接近我「會被傳染那種病」。 而家人也曾經對我說: 「如果妳再這樣下去,我們都會被妳拖累而變得不幸的。」 社會上也還是有很多人抱持著「精神病患中很多人都是罪犯」 的負面印象 (然而事實上躁鬱症和憂鬱症並非精神病患,而是屬於情緒障礙)。    對此,我除了感到不滿,心中也難免會有種受傷的感覺, 畢竟沒有人願意變成這樣。為了這種病,我不知碰上多少不甘心的事情, 不知歷經多少煩惱與悲傷,又不知掉過多少眼淚。    如果和我相同遭遇的人,看到像我這種人也能夠像雜草一樣大搖大擺地活著, 想必能夠稍微打起精神來吧。至於那些正和疾病搏鬥的病患, 我也希望他們身邊的人可以因為看了這本書,改變一些錯誤的觀念。 我寫這本書,就是為了上述這樣的理由。 只要有人因此而聽見我們身為病患的心聲,我就會感到很高興。    另外,在完成這本書的途中,我的病情時好時壞, 或許因此在漫畫或文章內容方面有所疏失,這點還請各位讀者多多包涵。 作者:田仲□流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0802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211.209
NSyaoRan:看起來相當專業 11/17 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