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劇名:《敏感帶、間歇點pause》 日期:2007/3/31 時間:PM2:30 地點:皇冠小劇場 團體:台北教育大學(敏感帶),台灣師範大學(間歇點pause)   《敏感帶、間歇點pause》其實是兩齣戲,分別為台北教育大學演出的《敏感帶》, 及台灣師範大學演出的《間歇點pause》。兩齣戲雖然不管在劇名或內容上都大異其趣, 卻同樣都是在呼應第九屆轉身戲劇節「禁止飲時」的主題,所發展出來的作品。   「禁止飲時」的主題所探討的是人與時間的關係,如果以寬廣的角度來看,其實這樣 的主題並非只能著重在人與時間兩者之間的關係,甚至可以衍生出許多人在時間當中所發 生的故事。對我來說,與其去思索各校學生在戲劇表演上是否切合「時間」的主題,其實 我更在乎的是整個作品的完整度以及創作者的表達能力,畢竟這是一場售票演出,而不是 一場競賽,所以是不是切合「時間」的主題,倒不是我所在意的重點。   因緣際會之下,有機會免費欣賞這兩齣戲。看完戲出來,其實心情算是相當愉悅的, 雖然兩齣戲都未臻完美,都還有可以進步的地方,但某些潛藏在其中的創意及想法,以及 對於劇場和作戲的態度,都讓我感覺還蠻開心的。   首先要談的是台北教育大學的《敏感帶》。不知道為什麼,在看這齣戲的同時,腦海 裡一直浮現出「藝術電影」這個名詞…當然某些的確看得出脈絡的藝術電影此刻並不在我 的定義範圍之內,我指的是那些當畫面上出現許多奇特的處理或者天馬行空的想法,可是 你卻百思不得其解創作者為何要如此做,也無法洞察這些設計與創作者想要傳達的主題有 何關係的「藝術電影」,彷彿只要不如此做就不能夠算是「藝術」。但,藝術的呈現方式 豈是只有一種?   《敏感帶》的呈現方式多少有這方面的問題,雖然我實在很佩服創作者在思想上極度 天馬行空及多彩多姿,以及在視覺呈現手法上眾多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處理技巧,但我卻 看不太到這些東西與《敏感帶》主題之間的連結關係。當然並非完全沒有,但實在有些太 過薄弱;即便劇中飛機的氣流不穩定、背景螢幕的電視訊號抖動微弱、男女主角之間因為 誤會而爭吵等細節,都讓我覺得《敏感帶》一劇似乎如同劇名一般,試圖去講述人與人之 間的連結雖然如此敏感有時卻又是如此訊號微弱的主題,可是唯一讓我深刻感受到這一點 的,卻不是那些繽紛的「非寫實」片段,反而是男主角對女主角說的,那一段「寫實」的 真心告白。   這多少點明了《敏感帶》的問題在於,我們看到了很多導演在用非寫實的方式處理戲 的技巧,看到了導演在手法上的獨到之處,但為什麼是如此?這跟戲本身又有什麼關係? 而創作者想要和觀眾溝通的,又是否能夠藉由這些「媒介」傳達給觀眾知道?當內在傳達 的訊息不明確時,那些外在的動作就顯得有些空洞了,因此當我們看見場上演員拿出麥克 風唱著走音的歌曲時一頭霧水,對於接二連三出現的電視螢幕訊號干擾感到有些不耐,更 在看到無法閤眼的角色設計時,雖然欽佩如此的人物設計及演員相當厲害(但也相當辛苦 )的睜眼特技表演之外,卻不知道這一切與戲的主題,或者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念,之間 的關聯性為何。   當然我相信創作者一定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解釋,但身為觀眾的我,卻看不到那個最核 心的部份,也就是戲應該能夠觸動觀眾想法的力量。《敏感帶》的戲,讓我隱約想起劇場 界眼球先生後期的某些作品;那些發展到後來,戲的成份已經逐漸不重要,而觀眾所能看 的是戲以外成份的作品。但在眼球先生後期作品裡,我們至少還可以看到某些知名劇場演 員的精彩表演,或者看到一件件手工製作精細的華服,但在《敏感帶》裡,能夠看到的卻 微乎其微。當然,我並不是要拿《敏感帶》和眼球先生的作品來相比較,兩者放在一起比 較對《敏感帶》的創作者並不公平,之所以會這樣提出,只是想要強調《敏感帶》在表現 上所呈現出的一種窘境。或許創作者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從《敏感帶》裡我也可以窺見創 作者腦子裡所擁有的豐富思想,但這些東西終究只是存在於創作者的腦子裡,而並沒有很 成功的被轉化成劇場裡的一切,透過《敏感帶》而呈現在觀眾的眼前。   我看到了《敏感帶》裡的藝術成份,卻覺得那不應該是《敏感帶》呈現出來的唯一方 法,也並非最好的方法。我總覺得創作者用自己對藝術的見解來呈現《敏感帶》這齣戲, 但卻有些忽略了藝術必須與人溝通的這一部份,尤其是在劇場這麼樣一個必須和觀眾直接 對話的空間裡。關於《敏感帶》的內在思考,關於如何透過劇場(或者所謂的藝術)與觀 眾產生溝通的部份,我覺得都是《敏感帶》的創作者可以再去思考的。   這樣子在內在根基上的不穩定,間接的也影響了演員的表現。倒不是演員表現的不好 ,而是太過以技巧導向的結果讓演員呈現出一種似乎不清楚自己為何在場上,又為何要做 出那些動作的狀態。導演的想法是一回事,演員從理解到發展出自己的一套表演方法是一 回事,而表演方法是不是導演要的又是一回事,所以我們看到演員在表演上似乎有些過於 小心翼翼的在「執行」著某些動作,執行著之前一次又一次的排練成果,卻忽略了所有的 一切是為了要替戲加分,或者營造出能夠讓觀眾有所感受的畫面(而不是有畫面就好), 這些都是《敏感帶》一戲中,演員部份可以表現得更好的地方。   至於《間歇點pause》,所呈現的風貌倒是跟《敏感帶》完全不同。這裡所指的倒不 是針對兩者在作品成熟度以及優劣上的比較,而是這兩齣戲最根本給人的感覺。如果《敏 感帶》是一齣完全以技術導向及導演手法為主的非寫實演出,那麼《間歇點pause》則是 一齣幾乎把導演手法與技巧層面的東西降到最低,而純粹以情感為主出發的寫實表演。   當然,《間歇點pause》當中也不是完全沒有導演技巧的展現可言,前文當中所指的 ,將技巧與手法降到最低的說法,指的是在《間歇點pause》當中看不到太多運用劇場幕 後元素,像是燈光音效服裝化粧等組合來設計場景或畫面的手法,取而代之的,是往演員 內在情感深處走去,關於導引演員內在情緒的用心及深刻。看得出來導演花了相當大的力 氣及重心,在處理演員及角色之間的內在情緒,而這樣的努力,也在《間歇點pause》這 齣戲裡展現了不錯的成果。   在《間歇點pause》當中,看到了許多清新自然不做作的情感呈現。舞台在月圓盈虧 上的設計,走動的時針分針秒針,恰如其份的與場中一段又一段貼近人心的表演相輔相成 。不管是被取了個難聽綽號而長大後卻又突然見面的螳螂女,或者五人幫裡突然消失卻在 多年以後再度連繫上的年長女孩,乃至於在msn上對自己的好朋友出櫃甚至表白的心情, 都不慍不火的在《間歇點pause》當中被呈現出來。我個人認為這是相當不容易也相當大 膽的行為,這些單純的情感,並沒有被過份的渲染及擴大,反而是以他原本就有的姿態, 經過用心但不花俏的手法呈現在觀眾的面前。如同新鮮的食材,最好的料理方法就是展現 食物本身的風味一般,《間歇點pause》就是以這樣的方式,舒服而自在的呈現在觀眾的 面前。   這是《間歇點pause》的難能可貴之處,也很難得在劇場裡看到這樣誠懇的創作態度 ,不管是對情感的處理與重視,或者以情感為主軸而不以表演技術為主的處理方式,都讓 我對《間歇點pause》這齣戲抱持著很高的肯定。但也正因為這樣的處理方式,同時也讓 《間歇點pause》出現了一些問題。當然,導演在角色情感方面的處理我是給予肯定的, 即便如很難得在劇場裡被台上感動的我,也被導演拉進了那屬於角色本身的感情漩渦裡, 但相較於那些情感的部份,其他某些走位以及視覺上的處理,則就顯得稍微有些「薄弱」 了。   看到這裡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奇怪,前面不是才說這戲就是貴在「單純」嗎?為什麼這 下子又覺得「太過單純」了?在這裡必須做出解釋的是,我所謂的貴在單純,指的是在「 情感表現」上的純淨,但在「畫面」上的處理,卻是略顯不足的。以男主角與五人幫住在 國外的女孩那一場為例,這段在戲裡的份量相當的重,可是我們幾乎只看到兩人的走位拘 限在彼此各自的區塊裡,而沒有太多的動作,當女孩專注在講述某些情感上的想法時,那 屬於情感上的重量是可以撐起舞台上的一切的,可是當那情感並沒有那麼「重」時,這戲 在視覺上就顯得有些從「單純」變成「單調」了。加上演員在音量上的基礎並不夠,所以 有時候觀眾與台上的連結,很容易就會因此而斷裂,整個片段的演出也就顯得有些冗長, 甚至與觀眾發生溝通上的斷裂。   當男主角與住在國外的女孩對話時,看到最後總覺得這段戲很適合做為「廣播劇」。 如果可以在夜深人靜時,靜靜從收音機裡聽著戲中兩個人的越洋電話內容,那將會是一種 很奇妙的氛圍,也不失為一種戲劇的趣味。當然適不適合作為廣播劇是見仁見智,這裡之 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在看這段戲的過程中,發現該段在「視覺」上的處理有些稍嫌不夠 ,即使有那些回憶的眾人倒數過程,即使有女孩站在高處想著「就是今天了嗎」的畫面重 現,但更多的時候場上的兩人表現是過於單調的,當這樣的情形發生在份量最重的該段時 ,這種情形就變得更加的明顯,而讓觀眾「看」得有些辛苦,甚至只用「聽」也就足夠接 收場上的一切了。   《間歇點pause》除了在某些段落有這樣的問題,在一些基本安排上也有可以再進步 的地方。例如演員的音量需要再訓練,以及演員在面向觀眾的角度上必須要做一些調整( 以男主角與螳螂見面該場為例,兩名角色竟然是以面對面的方式演戲,這樣的處理導致演 員在表演上必須旋轉90度才能夠正面,是非常不利於演員表演的安排,也讓演員很容易發 生背台的情形,添加了演員與觀眾之間溝通的難度)。這些部份都是《間歇點pause》可 以再調整的地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間歇點pause》在演員部份的表現。不管是什麼都想丟掉的螳螂 女孩、搬到國外有憂鬱症的女孩、透過msn向朋友出櫃的男孩、約好打天堂被晃點還被男 生告白的男孩,乃至於扮演時針分針秒針的演員,都很恰如其份的成為(而非扮演)場上 的角色。場上那些連名字都可能叫不出來的學生演員,反倒加深了該演員與角色之間的連 結性,使得場上的角色很能夠輕易的說服坐在觀眾席裡的我「他/她」是真的,進而被打 動。一些表演上的處理也相當精彩,如飾演螳螂女孩的賴書平,在「什麼都丟掉」一段的 表演著實相當好看,而康戎肜在處理憂鬱症女孩的情感上也有纖細之處。雖說這一切不難 看見導演引導的功力,但演員在表演上所花的努力仍然功不可沒。   在兩齣戲之外想要特別提出來的,是行政部份的一些缺失,也是劇場中常常會被忽略 的部份。在《敏感帶、間歇點pause》的演出現場,入場是採用號碼牌的方式,也就是先 到達現場後可先領取號碼牌後「依號碼順序」入場,但這樣的安排在實際操作上似乎形同 虛設,入場時不但並未嚴格執行,也未見有人協助觀眾按號碼排隊,感覺號碼牌只有在入 場時晃一下而已,而並未發揮其做為入場先後順序憑證的功能,我想這部份是需要檢討以 及再改進的。   綜觀兩個表演團體的兩齣戲,各有精彩之處也各有可以再進步的地方。我無意去評斷 孰優孰劣,那樣子比較也沒有什麼意義,只希望參與這兩齣戲的創作者在作戲的同時,除 了去體會到一個售票演出該負起什麼樣的責任外,也可以藉機看到對方不同性質的表演。 若真能因此而有所獲,我想,那也是好事一件。 --                 唔?      o(一︿一+)o   http://blog.xuite.net/ringfan/dram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7.151.62
PrinceMK:借轉!謝! <猴> 04/12 18:35
ringfan:註明出處即可自行轉貼囉:) <猴?> 04/12 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