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節目:京戲啟示錄 日期:89.4.22 時間: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演出者:屏風表演班 戲演完了,人生呢? 螢幕顯示:高齡七十二歲的孫婆婆現在坐在觀眾席, 然後看著孫婆婆慢慢走向舞台,走向演員,重述當年梁老闆 解散戲班子之前,她對梁老闆所說過的話:“...老爺子! 你現在有三條路可以選擇。 第一、繼續扛下這個爛攤子,直到梁家班被淘汰為止。 第二、留在梁家班,啥事別管,我當家。 第三、有骨氣你就走! 演梁老闆的演員聽過之後,做了一個與歷史不同的回答: “梁家班不解散了,我當家“。 孫婆婆反而觸景傷情,抱頭大哭一場。 但是在一旁的李修國向劉珊珊說:“民國72年,在我父親 去世前兩個月,孫婆婆在我家說到梁老闆在文革中被鬥死, 在那天之後,我就再也沒見到他。“ 好一個劇場。所有未完成的願望可以在劇場中完成、 補足人事的遺憾、改變命運的方向,讓一切都更完美。 但是如同李修國所說,事實上卻是,人生就是人生, 沒有挽回的機會。在一個劇中劇,可以演出各式花樣人生, 但是回到本劇後,卻給予現實充分的描述,並評論演出的 劇中劇。但是在看過本劇的我們,看著螢幕顯示風屏劇團 演出梁家班成功,但是整個劇團仍是命運未卜。 我們觀戲可以經過戲劇洗滌,獲得人生的順利成功圓滿, 但是走出劇場後,人生仍有重來一次的機會嗎? 時代的脈動隱然可現 表演中出現紅衛兵,文革時批鬥京劇演員,又前後出現 兩場中共樣版戲:智取威虎山的片段,運用國劇唱腔、身段、 做工,只做一件事,就是穿上列寧裝,表現所謂「團結人民, 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武器。表演藝術作為 政治服務宣傳,其生命必定不能長遠。因他失去了內在的人性。 kirsk媚俗:德文原意為二流產品充當一流。樣版戲就是標準 的媚俗作品。看到本戲,想到了電影“霸王別姬“;一個 以戲班子為軸,娓娓道來中國大世界的變遷,由清廷北伐、 抗日,直至中國文化大革命。經過一切風雨,一個戲子在 文革中被批鬥,失去友誼、愛情及愛妻的故事。記得當初在 新加坡,觀賞電影後,曾聽人提及:中國人的電影, 實在太苦了。沈重的看出,傳統的壓力隨時可見。 而每代人亦不斷追尋上一代足跡,走出上一代的陰影。 而本劇,這不但是李國修的故事,亦為我們的故事。 本劇以半自傳性演出,一位京劇作鞋師傅之子,如何 聽父親說故事,談民國三十五年的山東劇團,也談他自己 不再克紹其裘,成為京劇從業人員,最後決定在舞台上演出 自己及這個劇團的故事、演出家庭的瑣事與社會的脈動。 京劇的衰落與劇團的解散,又談到文革時樣版戲的出現, 傳統文化的破壞,直到新一代工作者運用原有京劇唱腔、 身段加入現在劇場觀念,意欲復興京劇。 李國修有說:原本是京戲逃兵的他,藉著本戲,反而 將父子再度連結起來。 婊子無情,戲子無義 也許只是一小段戲,但是,亦可見出李國修嘲諷的本事。 梁老闆的二姨太見京戲觀眾日減,提出改良打漁殺家,最後 一段加入水中大戰,以熱鬧取勝。此時三姨太聞言出言頂撞: “就算京戲要改,也不會要你這個婊子來改“。接著兩位 姨太就開始用“婊子無情,戲子無義“這句話對罵起來。 綜觀全戲,正好給這句話做了最好的反證。 二姨太為了梁家班,雖說只是婊子出身,也不斷張羅,討好 茶園趙老闆及做鞋師傅即李國修先生尊翁。克盡其職, 甚至在來台後,聽到梁老闆在文革時被鬥死,亦十分傷心 難過。在最後一場李修國想像孫婆婆來看戲,面見演員而後 抱頭大哭,亦見李安排婊子十分重情重義的一面。 說到戲子無義,那更是不勝枚舉,不管在最後,梁老闆宣布 解散梁家班,全團願意犧牲,只求維持梁家班存在。乃至於 其中發生公公與媳婦偷情之事,兒子也只能裝傻,只為了 維持這個劇團繼續下去。也有在其中有這段話,台上演的 忠孝節義,台下呢?也許這也是反應現實,但是正因為 如此,所以更要寫出有情有義的一面吧。 往事回憶是否為真? 如果說每本書都是作者的自傳,那麼每個創作都指涉到 作者與編劇本身的生活經驗,一切苦與樂。當昨者決定創作 時,必然的,他也提供了自己的一切悲與苦,完全無私的 暴露在他人面前。本劇摻雜李國修與其父的一些經驗回憶, 他也曾說過為紀念其父,故演出此劇。每個人的私人經驗 均有其侷限性與不欲他人所知曉的部份,那麼公開這一部份 是否為真?或者作者只是提供他自己願意讓他人了解的部份 。所以有部份人,不願意寫日記,即便有寫,也不欲讓他人 知道。如此之下,就每個自傳性作品中,我們又可以學到 什麼?如果一個人回憶的個人部份,可以提升到人性的共通 因素,那麼即便故事為假,情既為真,亦可觀也。在本劇 中談到道德,京劇現狀,劇場工作者現狀,感情,家人關係 等,留待個人自取所需。 你怎麼不哭? 戲劇很大的功能,就是提供觀賞者一個宣洩感情的地方 。見到舞台上戲劇的表現,就直接反映到自己的處境,很 容易設身處地,將自己投射於其中。在這種情況下,對於 很多戲劇中衝突,人生百態,人努力的限制性等,均輕易 感同身受,流下眼淚。這些都是人之常情。在劇中,有 一次回憶中李修國拐者腿走路,現實中的他解釋到,父親 脾氣不好,火大時拿起皮帶抽人,相信小時候被打的觀眾, 均很容易了解那種情境,所以當回憶中孫婆婆出現,李父 要修國叫人,這也是常見的人情,只是李父顯示他的皮帶 時,觀眾立刻可以意會到,這種被強迫的人情事故。 雖然說長大後的我們可能重蹈覆轍,但這不就是人生苦樂。 又一場劇中劇,梁家班,梁老闆與次媳偷情,被撞見, 問次子知道否?知道,但他怎麼又能說出,兩面都是他所 愛的人,人生有太多太多無奈。同樣說到時代脈動, 第一場劇中劇,有說錯一句話,梁老闆你抄我的底,身為 編導的李修國立刻跳出劇中劇,說不對,只有國特去抄 人家底,那有人敢抄國特的底。。。。威權時代的痕跡, 會心一笑吧。在劇中也談到樣板戲,台上唱的越精彩, 我們看的越荒謬,如果沒有國共戰爭,沒有文化大革命。 那有這些無奈。回憶中孫婆婆問李修國說,你怎麼 不將梁家班故事寫成劇本,他回說,不好。孫婆婆說到 ,但是好笑之後留下什麼?這就是這齣戲的目的,在台 下的我們,看者演出,有不少笑聲,但是一切的無常, 又怎麼不讓我們唏噓,痛哭。 關於本戲 這是第三次觀賞屏風作品,秉持一罐嘲諷精神, 這齣戲運用劇中劇中劇,將風屏劇團,梁家班, 打漁殺家,交叉演出,在風屏戲團中又有父子, 孫婆婆等回憶場面和談到文化大革命與中共 樣板戲的演出,所有演員名字均予現實倒反, 運用虛擬劇團方式演出,有時演出換場很直接, 沒有任何分段。但是處理上十分明快,不會使 觀眾混淆時空。再者用了不少京劇元素,如 一桌兩椅的出現。撿場,直接出現換幕,與替換 演員所需具,及不斷連貫全場:戲鞋。這些都是 李國修決定融入京劇概念於劇場中,此外談到回憶 實有不少照片投射在旁螢幕,中華商場,京劇 演員的出現,生活。在在顯示滄海桑田與時不 我與。由於這些元素加上演員演出,聯合構成 這“情境悲喜劇“—京戲啟示錄 附註:節目單十分用心,才索100 圓,觀者不買可惜。 -- 歡迎訂閱個人藝文電子報 請到 www.mail-station.com.tw 人文藝術區下 電子報名:狂狷藝行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140.115.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