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時間:2011.03.25 (晚) 地點:花園大飯店2F 起初是抱著多看多學的心情去觀賞這個免費表演的 不要錢的東西往往難有好品質,很難保證什麼 可看在往後我對日本劇場多多觀摩的可能性,還是花兩個小時坐坐也好 劍詩舞,似乎是一種變相的土風舞 台上一到四五人一組皆可,人數不拘,也可更多 演員不論男女皆身著傳統男子武士服(示夸),示需求配扇一兩把及劍一把 演出時搭配七言絕句律詩的吟唱與配樂,又或搭以日本傳統和歌 舞蹈動作與詩句旨意、字句內容等多半相關聯, 表演者面部幾無表情變化,也不言語, 可運用的僅在於緩慢的走位搭配、揮劍動作、腳步身形高低運用、手拉袖擺等幾個元素 明顯是這個劇種的限制規範, 可供表演運用幅度最大的是扇子, 依寫意使用的模擬,既可是扇,收束後也可是蕭, 可一時為擋門,也可兩扇合攏為一月亮 表演者中有的訓練有素,也有眾多肢體能力明顯為家庭主婦級的婆婆們 演出無分男女,一概著男裝(示夸),身形與表演姿態既莊重且威揚 演員人人白髮,數十演員中只有三名年輕人,似乎是一門老年人間流傳較廣的技藝 演出形式極求寫意, 結婚宴會諾大包廂裡,三乘六公尺的舞台上,站著數個不言語的舞蹈演員 標準婚禮用的小平台上,僅在兩側置屏風以區隔上下場, 沒有景片、沒有舞台裝置,沒有光影變化,台前頭頂甚至還吊個大水晶燈 舞台上,和著歌舞,演員慢舞如默劇,又如舞蹈, 動作編排旨意多半與配唱的詩詞有關, 演《中庸》時,三個男子揮劍決絕,沉穩如丈夫 演《九月十日》時,四女一老,齊中線而對稱,若重陽懷古, 演杜牧《山行》,賞花賞山,扇子上直接烙了兩面紅梅猶勝二月楓, 演《太田道灌》,一人獨飾英雄與少女,敲門掩門遞花悲愁皆蓄 演《日本刀》,一婦二子上台持三刀,威武飛揚、俐落躍蹲,甚是年少 雖與詩詞有關,但又可無關, 對聽不懂日文的外國人來說,曲調只有人聲變化,沒有字詞含意 台上演員既無表情亦無言詞,動作又溫緩而少富高張力的聲色變化 僅在少許幾個元素間細膩編排詩的意味 實在不是能給個單一解釋就能解決的事 何以說演出極求寫意? 以動作偏排來取代語言,這在諸多舞蹈與現代舞裡很常見 但劍詩舞不一樣的是它限定極其明確少數可用的動作元素 劍、扇、執袖、空手,是僅有的手部動作, 身形則限制在站、蹲、跳躍、行走與旋身幾個姿勢, 老人與少年孩子跳的速度都慢,說明過程中連速度是風格限制的一部份 在這樣大量的限制中,跳舞的體能限制被拉到非常低 真的是「家庭主婦也可以跳」 當然要跳的好看、動作要穩信念要足,還是需要鍛練及表演技術, 台上也有幾個專家級表演者 但有些體能差、速度慢,連舞步都習不熟、還要邊看邊擺樣子的阿婆就硬是站在台上 可你不會覺得他多礙眼,因為要擺出樣子,真的不難 大概連叫我臨場上台邊看邊擺都行 但也就在這種限制中,我看到了中國戲曲程式的雛型 看到肉腳阿婆跟pro級阿婆同時在台上跳群舞卻不會有不搭嘎感 一部份是他們所有人誠心一致,沒有馬虎態度 另一部份是在低體能要求的底下,即使只要擺個樣子,我也能看出五人群舞的主要意涵 當然肉腳沒什麼好看,可以專心看pro級阿婆 但整體來說,觀眾可以清楚知道每個當下群舞「大概要有」的樣子 這跟芭蕾的群舞不一樣:當有一兩人跳不高或跳不對時,你會猜想那是不是劇情要求? 也就是這「大概要有」的樣子,這群老日本人對「大概要有」的追求會叫人感動 付錢看戲看習慣了,追求夢想的故事聽多了,對於如何追求藝術總是有很多設想 你有工作在身、不能投入大量時間排練? 你找不到志同道合、能力高低又大致接近的一群伙伴? 你沒有辦法拋頭顱灑熱血做藝術? 你不懂什麼是舞台技術、音樂唱腔,戲服劇本要去哪裡找? 那你幹麻做劇場? 追求藝術,或做劇場,這幾個字太崇高了點 換成金士傑在書裡的用詞,他說「想要說個故事」,或者「求美」 劍詩舞道讓我看到求美的另一種可能性 一種在大量限制之下轉換出來的更多合作發展 沒有時間排練? 能力落差太大? 可是專業老師可以跟初學者一起同台。 沒有赴死以對的投入決心? 這擺明是種業餘人士比例相當高的表演。 投入門檻高嗎? 舞台是空台、只要有人會吟詩、有人四肢健全,搭配戲服即可。 你要說他不過就是土風舞罷了? 那我哪天真想在台灣也看到這麼精緻的土風舞。 這種表演的存在,說明即使你將來年老了,也還有一塊天空是容你發揮, 容你「求美」。 對傳統劇場的瞭解不夠,這兩年讀中國劇場史,講到「小戲」總是似懂非懂, 什麼「到大戲之間的過度劇種」,什麼「歌舞動作敘事規模未齊備的舞台表演」, 說書、相聲、雜耍、特技、歌廳綜藝短劇,這些要說是也是,說不是好像也不是, 總是讀的一知半解 今天這一趟下來,算是稍微懂了點什麼是小戲,以及為什麼它在歷史上存在過的必要 最後要提的一點,大概就是種花民國政府之愚蠢吧 由交通部贊助的活動,起碼三十個以上表演者來台 (也許過五十?) 台下除了不知是隨行飛來的日本親友、日本在台僑民 四十歲以下的台灣年輕人只有寥寥八個不到 可舞台上方卻高掛著一面「中日文化交流 交通部贊助」的旗幟 我真想為我們國家的政府向他們道個歉 人家主席上台致詞時還強調地震海嘯,舉國上下傷痛默哀 本來要取消來台的,是基於團員都排練許久,所以照計劃成行 打著交流的名號,宣傳卻那麼薄弱... 我打睹這消息只有刊在報上,連往台灣僅有的幾間藝術學校發都沒發 據前台說,這批人還是先到高雄巡迴演出過才跟著上台北的 希望高雄場子沒有那麼冷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2.105.62 mapleshell:轉錄至看板 NTU-FD 04/11 12:17
ringfan:推心得 04/11 12:40
mapleshell:寫的很好耶 不好意思剛剛直接轉沒有先詢問.. 04/11 12:58
mapleshell:如果不行轉我再刪喔 sorry~ 04/11 12:58
sunnyei:謝謝分享!! 完全沒有看到訊息啊..錯過真的好可惜>"< 04/11 15:58
kannatsuki:好文推! 04/11 16:23
a5b4c3d2e1:無妨 04/11 19:37
waopera:沒看到好可惜!!! 04/11 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