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blog: https://gentlismtw.wordpress.com/ 終於得見久仰的東尼獎作品《紅色》 ( Red ), 此次中國國家話劇院的搬演製作相當了得,精彩的劇本在精采的演員詮釋下恣意揮灑, 舞臺及音燈設計精準到位,並在導演王曉鷹的整體調度與戲劇主張下, 成就了一齣富有層次、意寓深遠、目不暇給、懾人心魄的好戲; 《紅色》的劇作家John Logan同時是活躍於好萊塢的電影編劇及腳本作家, 主要編劇作品包含了《末代武士》、《神鬼玩家》, 以及被本人奉為好棒棒神作的《飆風雷哥》等等, 近期的007電影Skyfall跟Spectre也能看見他的參與, 基本上是個質量兼具的劇作家來著; - - 第一次聽聞《紅色》這個劇本, 是2009年年底該戲於英國世界首演時,蔡柏的文章介紹的, 後來在2014年【同黨劇團】的《第二屆當代經典讀劇節》中曾有此劇的讀劇呈現, 不過當時小弟基於某種宇宙神秘力量也與他擦身而過了; 此劇入圍2010年東尼獎七項獎項,最終拿下其中六座, 其中包含最佳劇本、最佳角色及最佳導演, 是以一直以來都是本人非常希望一睹的作品,如今一看果然是讚稱連連啊~~ 《紅色》取材自真實的猶裔紐約油畫藝術家Mark Rothko馬克‧羅斯科, 全劇只有單一場景(Rothko的工作室),且僅有兩個角色(即Rothko與他的學徒Ken), 故事描述Rothko應「四季飯店」的邀請創作油畫的作畫過程, 以及學徒Ken受雇於Rothko的兩年間兩人所發生的 關於鑑賞、流派、生活、生命、哲學等命題的跨領域對話, - - 這樣的格式讓人直覺聯想到已在兩岸巡迴了一年又一年、一年又一年、 將來還要再演個幾年的《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不過Rothko與Ken之間的關係相對於Morrie與Mitch緊張不少, 多了許多劍拔弩張的唇槍舌戰、狂暴的合作潑灑作畫, 至於兩人互相扶持、亦師亦友的關係,則幾乎完全被內化處理, 使得結局前的大部分篇幅皆呈現某種藝術家之間為了各自尊嚴不願表露情感的尷尬狀態XD ,不過兩齣戲的仍殊途同歸地走向正面勵志的結局 (只是《紅色》的結局明顯地更狂張也更遼闊); 由陳明昊所飾演的油畫大師Rothko,是一位狂暴、神經質、叨叨絮絮、 類亞斯伯格症、強烈藝術家偏執的人物, 對於古今中外繪畫領域的流派與代表畫家如數家珍, 同時對於哲學、生活態度及藝術堅持皆有豐富的見解及態度, 並固執捍衛著自己所認為的「真正的價值」,非常易怒, 如同科幻電影中那些走火入魔的科學家群像, 這個角色是一顆移動的炸彈、黑色憤怒鳥,超難相處、隨時爆炸, 情緒轉折繁複而且落差極大,時而狂喜又會突然咆哮,是以扮演起來難度甚高, - - 然而陳明昊卻能完全統率駕馭,通篇110分鐘的表演裡看不到絲毫出戲, 科白到位且細膩,表演游刃有餘、如入無人之境,將氣場完全撐起: 從開場時背對觀眾命令前來面試的Ken(劉端端)欣賞眼前畫作、 質疑Ken正式卻不合適的衣著與匱乏的知識、批判Ken的審美觀念, 到自言自語營造創作氛圍、顧影自憐覺得沒人懂我、 知識分子的焦慮狂躁、被害妄想、思想被擊潰時失意定格、 失意後全身脫力卻又轉瞬武裝起來悠悠道起聽似脆弱其實仍帶著攻擊的無情緒念白……, 他與Ken多次氣焰消長、情勢逆轉逆轉再逆轉的辯論段落膾炙人口, 其中最傑出的莫過於兩造對於「顏色」的連續表述, 從兩人對於紅色、白色、黑色的差異聯想來接通各自的內心世界: 猶太人出身的幽冥童年、七歲時目睹父母遭謀殺的死狀、 走過孑然一生而大有可為的二十多歲…… 白色既是光明也是恐怖、紅色既是熱情也是血腥、 而黑色既是為Rothko的畫作及工作室提供幽暗襯底即想像/創作空間的推手, 卻又是主掌吞噬一切大權的殺手; - - Rothko大段大段專業晦澀的碎語獨白,以極高的角度嚴肅批判著一切庸俗事物, 但這些話語背後卻又無處不隱喻著自己其實多希望能成為芸芸眾生其中一員; 排斥的話語愈激烈,渴望的意圖愈明顯(某種層面上鋼鐵般的傲嬌?), 說著「沒人能懂我Rothko」,又亟欲將「我Rothko」告訴所有人 (然而傾訴的對象只有畫布、只有虛無); 藝術家滿腹經綸、滿腦子的關於這個世界的意見,卻沒有人能夠託囑; 離群索居卻又不甘寂寞、劍走偏門卻又難忘名利; 在為帆布打底色時激情狂野、激情背後卻是無盡的寂寥苦痛; 言之鑿鑿「金錢玷汙藝術」,卻又收下四季飯店史上最高的作畫傭金…… 跟隨著這樣一位大師,Ken從頻頻被責備、使喚, 漸漸變成具有思考能力且能反駁Rothko論點與行為, 到了近結局處,情節連續轉折過彎,兩人各自以大篇幅的論述互相攻擊, 一邊是推崇當代藝術,一邊守著一絲不苟的作品尊嚴, 一邊揭開對方童年喪親的痛處,一邊直指對方對自己的寬容遠大於旁人, 這兩人像是宗師們搬出畢生絕學鬥智鬥武, 你來我往間,觀眾信服的一方也被一再否定又否定,這裡的層次與堆積讓人過癮極了; - - 辯到一個段落的最後,當Ken大膽地說出「Rothko的紅色也將會被黑所吞噬, 他將會成為他所屬流派的最後一位代表性作家,新的流派即將到來」後, Ken接著沮喪地說「我被解雇了,對吧?」怎料Rothko竟說 「怎麼會?你今天才算是第一次真正存在,明天見!」之後甩門離去, 太帥氣也令人震撼了,而在沉澱後的隔日,Rothko向Ken自述造訪四季飯店時, 看見那些紙醉金迷的人們在裡面用餐,自己的作品及人身相形之下都扞格不入, 他內疚於自己將作品送到了那樣的地方任人凌辱, 之後打電話給飯店負責人表示要退還傭金取回作品, 正當Ken為老師感到高興的時候,Rothko轉身就開除了Ken! 我腦中響起了陳昇的〈20歲的眼淚〉: 是20歲的男人就不再哭泣/因為我們再找不到原因/ 是20歲的男人就要會離開/能夠離開所有柔情的牽絆/ 是20歲的男人就不該哭泣/因為我們的夢想在他方/ 到40歲的時候我們再相逢/笑說多年來無淚的傷痛/ 沒有哭 只有笑 笑你當年的荒謬/ 沒有哭 只有笑 笑我一個人走出風中/ 沒有哭 只有笑 笑你當年留不住/ 留不住 就罷了 男人的心其實也會痛/ - - 這時候Rothko第一次展現了一種類似於父親的慈愛情感, 徒已養成,是時候放飛了,Rothko將Ken推向門外的世界, 門外強烈的燈光照入陰暗的工作室,朝外的門板上貼滿著當代藝術的符徵, 這是父子離別、師徒訣別、更是時代的界線, Rothko在最後一人的畫室裡打亮了死白的燈, 用鮮血完成了自己及他所屬時代最後的畫作; 這個結局太澎湃,既是過去時間的華麗告別,又是未來時間的明亮問候, 或許Rothko與Ken的藝術信仰並沒有對錯,擁抱大眾的作品並非完全無可取之處, 而小眾的作品也正因為小眾而更顯珍貴,兩者雖不同,但是實在無須你死我活, 因為兩者都被各自的信徒需要著,而兩者的碰撞也並不是壞事, 就像《紅色》這樣深沉又瑰麗的好戲一般.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6.194.8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rama/M.1449133932.A.C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