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Allergic (甜甜圈化)》之銘言: : ※ 引述《wolf01 (南野狼)》之銘言: : : 快速看完了板上的文章之後 : : 鮮少在此發表自己意見的我 在思索有關"實驗性"一詞 : : 大家表示雖然名為"實驗" 但也應該是嚴謹的 : : 還有 實驗劇究竟應該實驗給自己看還是實驗給觀眾看(收費)呢? : : 我聯想到貝克特的作品, 如 呼吸 舞台上只有垃圾還有30秒的呼吸聲 : (還有開頭和結尾的尖叫。) : : 還有 "沒有狗", "一顆子彈" .....等作品 (應該是貝克特的吧 沒記錯?) : : 這些作品的確很據實驗性 而貝克特也被譽為戲劇大師 : : 但很想知道大家若是花錢買了票 卻只有30秒的呼吸聲 : : 大家會有甚麼想法呢? : 這的確是很有趣的問題。 : 我想說的是,"實驗劇場"既然是用"劇場"這個媒介提出一個問題 : 或是一個假說,然後以演出為實驗結果,那當然沒有不考慮觀眾 : 的道理。沒有觀眾的劇場,至少對我而言不是劇場。就算一齣戲 : 的實驗重點在於忽視觀眾的存在,至少也得先設定"觀眾存在"為真。 : 至於w同學提出貝克特的例子,我想在使用者付費的觀念下,實際上並不會有 : 任何劇團或是製作人會專門為了一場三十秒鐘的演出賣票叫觀眾來看。我有看過 : 的貝克特短篇演出,都是包裝成多個短篇其中之一的。就像出版社並不會單賣極短篇。 : 雖然wikipedia的可信度總要打點折,但關於"呼吸"的文章看來引文還算嚴謹, : 就貝克特來說,他在形式上的實驗重點是"精簡",是剔除多餘的東西,不管是舞台設計 : ,語言或演員本身,但就內容而言,還是跟"人"和"生命"息息相關。他的大師地位並不 : 在於用30秒的長度挑釁觀眾(這句話乍看之下好色),而是因為他用前人沒有用過的方法 : 問了一個很難回答,但又非常重要的問題。 : 至於實驗重點在挑釁觀眾的作品如john cage的4:33,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 : (呼吸發表時貝克特已獲諾貝爾獎 : : 但"沒有狗"和"一顆子彈"的發表年分我就不知道了 應該也是在等待果陀之後) 這個劇場世界需要多元的聲音 今天它只是一場演出 一個文本 不是劇場世界的全部 大家不要迅速地把問題"普遍化" 當貝克特的作品在劇場上演時 可能對街也正在演著真善美 劇作家寫的東西不用當真 因為那只是文字 文學的一種形式 當它真的演出來之後 這就是劇團的事了 畢竟一場演出中不只有劇作家 還有導演 演員 舞台設計 音樂設計 服裝設計等分工 劇作家在創作時除非知道要演否則不用考慮太多 他寫爽的(為了自己的文學意圖而創作) 但問題是 有時候是編劇+導演都是同一人(台灣劇場的多數) 如果自己不搞清楚自己的工作是什麼 就會出現很~可~怕的東西 簡稱 爛戲 有時這也不全是劇作家的錯 契訶夫的作品不會讓觀眾不能接受了吧 但現在看來齣齣經典的劇作 首演的時候也失敗過 因為導演搞不懂怎麼演出 這就牽涉到導演的理解 詮釋能力了 (所以請板上有當過導演的 請善待演出的劇本) 當然 還有一種狀況 就是觀眾跟不上劇作家 劇團的意圖 這可以說明我在文章中指出的實驗性為差異的說法 實驗性沒辦法透過定義或概念來說明 我比較傾向透過脈絡化的經驗去理解 不要太快去尋求西方概念 請注意 當中國的傳統京劇到國外演出時 對西方來說 也是一種"實驗性"的劇場體驗 某位劇場大師還體驗出了他的"疏離"概念(布萊希特) 但對中國觀眾來說 他們看戲(或用"聽戲")時哪裡想過"疏離" 可怕的是 當西方人提出一個概念時 中國人(台灣人/亞洲人/東亞)就拿來用 結果疏離也正大光明地拿來解釋京劇了 本來要寫隔離大公雞的心得....... -- 辛苦的歲月是過去的歲月 人們期待痛苦以便工作 http://tw.myblog.yahoo.com/oberon48-boyc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3.56.125 ※ 編輯: oberon48 來自: 140.113.56.125 (09/11 01:49) ※ 編輯: oberon48 來自: 140.113.56.125 (09/11 01:50)
wolf01:不是母雞?XD 09/11 12:27
opah:變性了XD 09/11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