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遲到一個月的看戲心得 這是我第一次在這裡發表文章 還有多需要學習 請多指教 劇名 :《劉青提的地獄》 時間 : 2008/12/13 14:30 地點 :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導演 : 符宏征 編劇 : 劉慧芬 演員 : 台灣豫劇團之蕭揚玲等人 《劉青提的地獄》是以傳統豫劇為形,現代劇場手法為骨,探討「心靈地獄」 為肉,揉合傳統與現代各自不同戲劇的元素,所成形的一齣既古典又當代的實驗 戲碼。本文分為[劇本分析][導演手法分析][看戲後心得分享],大家可挑有 興趣的看,或是直接跳到[看戲後心得分享]這個部份。 [劇本分析] 傳統文本中的劉青提是宗教故事中的人物,她以目連母親的身分,成為目連在 佛教中救世、勸世的象徵人物。 但是,本劇作的編劇,則打破傳統文本對於劉青提的觀點,企圖用當代觀點來 塑造劉青提這個角色,而讓觀眾明白,劉青提在傳統文本中所表現的人性弱點,即 所謂的「欲望」,其實每個人都有,尤其是在現代物質充斥,且人與人關係疏離的 社會,所以,人人都是劉青提,人人皆陷在自己的「心靈地獄」中,劉青提並不只 是傳統佛教故事中的特殊人物,她是現代人的心性象徵。 於是,編劇選擇了三個古今世人皆煩惱的生命議題:夫妻關係(包括夫妻相處與 外遇問題)、親子關係、婆媳關係為本齣戲的主線,穿插在古代與現代場景裡,展現 人的「心靈地獄」,讓觀眾反思自己的生命議題。 [導演手法分析] 導演緊抓這齣戲裡幾個明顯的對比,如傳統戲曲與現代戲劇、古與今的時空、古 典文本與現代新編的劇本、傳統與當代思想、陰與陽的時空…等,然後玩弄這些對比 ,採拼貼、重組、反諷、後設之手法,將戲劇的本質表現的更加明顯,讓觀眾有機會 跳脫戲劇情節,然後打破劇場所謂的第四面牆,時時提醒自己「這是在看戲」抽離戲 劇本身,進而想到自己。所以,導演的手法是希望觀眾也能參與戲劇,而觀眾參與戲 劇的部份就是:一邊看戲一邊思考戲劇。 這種劇場主義的手法在該劇中有許多實踐,首先,是雙面的舞台設計,帶狀與觀 眾席同高的舞台,在兩端陡升,一邊是文武場,另一邊則是一個演區,而觀眾席就擺 在舞台兩旁,這種不舒服的劇場空間設計,強化了「這就是劇場」的概念。舞台上方 ,懸吊了許多鐵架,這種硬而突兀的道具,正是象徵地獄。舞台上,還有擺了許多誇 張化的桌椅,這種奇怪的道具,目的是使觀眾很難融入戲劇本身,較能用旁觀者的角 色欣賞戲劇。 至於表演的手法,如戲中戲,是在後設劇場常用的,利用戲劇創作,探討戲劇本 身,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導演可能怕觀眾對於豫劇的唱腔有聽不懂的地方,所以特別 擺設字幕,但字幕除了將演員唱歌的內容打出來外,有時還會解釋角色,譬如它會告 訴觀眾,在這個場景某個演員是扮演某個演員的七魂六魄,本來這種戲劇的詮釋,是 要靠觀眾自己的理解,如今用字幕顯現出來,更加強化了「這是戲劇」的本質。 [看戲後心得分享] 這應該是我第一次在實驗劇場看這麼後設的戲劇,照理而言,應該是新鮮的,但 導演不斷的解構戲劇,打斷劇本本身,且一而再、再而三的使用多種後設手法,在這 些手法裡還有許多細節,使得這齣戲太多關於後設的東西了,反而無法達到後設劇場 的本意,而讓觀眾對這齣戲感到疲勞,所以,放太多點讓觀眾思考,反而讓觀眾失去 思考的機會,因為觀眾都不是戲劇專業的,無法一下子掌握太多東西。 另外,我對於編劇是比較有意見的,編劇在短短兩三個小時內,就企圖處理如龐 大且複雜的人生議題,使每個主題都處理的夠不細膩,刻畫的不夠深刻,且情結太過 老套,沒有新意,如此之下,整個劇本就會變成「說教」,的感覺,沒有讓人感動的 點、沒有讓人有想像的空間。 雖然我對這齣戲的評價還好,但看完這齣戲收穫蠻多的,除了體驗到後設劇場外 ,更讓我注意到傳統戲曲如何與現代戲劇做結合,像是豫劇裡,演員的表演是程式化 、誇張化的,但現代戲劇表演時展現的肢體感覺截然不同,這就是很需要被處理的部 份,當然更深層而言,兩種戲劇結合的美感及結合作用,是很需要被討論的。 另外,一個無意間的收穫是,我發現了傳統戲曲的音樂之美,我本來是完全沒再 看傳統戲曲的,來看這齣戲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想看現代劇場的緣故,但以後有機會我 會想深入一點認識傳統戲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