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在演出開始之前,先說說舞台。舞台的背景是一個仿日治時代的希臘式建築,左右各 有一個開口。左邊的舞台有一個沒有底座、架空的階梯,兩邊是延伸的牆面,然後舞台正 後方深處也有一個空間,並且在平面上投影設備。演出前出現的是灰色的媽祖神像照片, 和一縷裊裊上升的煙雲。 序幕在不斷而急促的喘息聲中展開,配上投影表現的黑白影像,在開場的時候就給人 一種被追逐的壓迫感。隨著槍聲大作和橫陳的屍體、原住民的吶喊,短短的帶過了霧社事 件,把觀眾拉到日治時代的臺灣。日本人綾子為了要尋找丈夫而來到臺灣,無奈丈夫卻在 霧社事件中身亡。走投無路下遇到正男和秩男兩兄弟,兩人對綾子一見鍾情,最後卻是大 哥正男與綾子結婚,也種下了之後綾子與秩男曖昧的情愫。 秩男一直參加臺灣的地下秘密組織,希望可以有機會讓臺灣人民有民主自由的機會, 而正男雖然知情卻一直隱瞞。在日軍的徵召下,正男終於有機會當上空軍駕駛飛機,拋下 綾子和一家妻小。日本戰敗後,綾子和秩男的愛戀之情再也無法掩飾而越演越烈,另一方 面,以為早已在戰爭中失去蹤跡的正男卻也奇蹟似的出現在家人面前。光復後的國軍大失 臺灣人民所望,而因為包庇秩男的關係,正男也被抓走,生死未卜。想帶走綾子遠走高飛 的秩男卻得不到綾子的同意,只在劇末留下了一些惆悵。 從劇情來說,這部戲是很有史詩的味道,從日治時期到白色恐怖,是臺灣歷史上政權 最極致,人民生活最渺小的時代。在這樣大時代下的三角愛情,原本應該是可以動人心弦 的,但我覺得整個劇本的呈現上有蠻多問題的。我沒有看過原著的小說,不過,如果把跨 越年代和歷史背景這麼巨大的劇情編寫進入兩小時多的劇本,勢必要刪去很多情節,僅保 留最重要的部分。然而劇本的發展卻像是多頭馬車,許多分岔的支線都沒有好好處理,留 下一些斷裂的片段,相形之下,主線所想要呈現的內容,反而變的曖昧不明,整齣戲又只 有兩個小時,很多情節變的破碎而短促,搔不到癢處。舉例來說,我覺得綾子兩個小孩的 故事情節,或是「作者」這個角色的出現,因為鋪陳太少,就顯得不是很重要。本來以為 兩個小孩想表達的是一種男女權力的不平等,但是後來的發展反而變的無足輕重,反而混 亂整齣戲的節奏。再從最重要的意象「媽祖」或「海神」來看,除了演出前和演出中一些 零碎的畫面及劇末裡對媽祖之於臺灣人信仰的介紹外,幾乎沒有多作闡釋與連結,即便看 完兩個小時的戲,仍然不太清楚海神家族的意義是什麼。這部份的落差或許來自於劇本和 小說的差異,但我認為劇本應該有它的獨立性,即便沒看過小說也應該能懂才對。 場面調度則是另外一個讓我覺得可惜的地方。有點懷疑這齣戲的場面調度是為了要表 現多重的舞台效果,雖然華麗繁複,但從觀眾角度來看,好像反而有一種為了表現而表現 的感覺,有點累贅。最明顯的是「作者」這個角色的設定,雖然看起來像是個旁觀者或是 敘事者,但是因為完全沒有台詞,只有少少的舞蹈,難以讓人想像這個「作者」和劇中人 物的關係。而「作者」這個角色在整場戲裡面除了舞蹈和幾次的小動作外,她的功用竟然 是充當檢場,明目張膽地在舞台上面換招牌或是擴音器。對於觀眾來說,這好歹也是一個 角色的出場,但當目光注視於演員出場的時候,卻發現演員只是換個牌子便離開了,感覺 就有些落差。(更何況我覺得換牌子的地方其實都可以不用換,例如只要護士一從門中出 來大家都知道那是診所了吧。)最讓人不可思議的可能還是在約莫中場時的獨舞,雖然拉 開了後舞台的廣闊空間,浮現了閃爍的燈光,但是突然插進來的舞蹈仍然讓人摸不著頭緒 。其他的印象大概就是一些零零落落的場景,常常可能一個人才說沒兩句話,馬上又透過 燈光和舞台效果換了另外一個場景。雖然像這樣蒙太奇的手法已經不算新鮮,不過斷斷續 續的節奏仍然會讓人感到不適。 角色表現還算是可以,沒有太大的落差。不過我看的這場孫翠鳳的聲音好像有點怪怪 的,不知道是不是感冒或什麼的,有些唱的音量有點抖,念台詞的聲音也沒有這麼明亮, 反而還不如她的女兒陳昭婷。但是還是必須佩服這些歌仔戲演員,卸下了傳統的程式之後 還能表演現代舞台劇並不是容易的事。 可喜的地方是我覺得音樂很不錯,渾厚的大提琴配上鋼琴很適合當作敘事的背景音樂 。改編的歌仔戲唱腔幾乎已經聽不太出來傳統的拍子了,光就聆聽來說我覺得還不錯。有 些歌詞好像還是稍嫌文言了一些,或許白話一點會更符合創新歌仔戲的精神。其實換個角 度想,既然原本要敘述的就是台灣土生土長的故事,那麼就算用歌仔戲的傳統樂器也很合 適吧? 總而言之,我覺得也許是編導在製作這齣戲的時候野心太大,想放進去的東西太多, 在取捨上反而有點貪多嚼不爛的感覺。如果可以割捨一些枝微末節的角色,強化故事情節 ,可能會更好。回頭來看這齣戲的文宣,雖然文宣和實際內容總是會有誤差,但我還是很 不能置信文宣上寫的是「搖滾」音樂劇,而孫翠鳳穿著像阿妹一樣的時裝…感覺頗有誤導 觀眾的嫌疑,畢竟主要的樂器只有鋼琴和大提琴,時代也是在七八十年前,應該還算不上 是搖滾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78.165
ringfan:推 12/17 15:24
crak:我看過小說前面部分 作者是追尋這一連串故事的人 12/17 21:15
crak:陳玉慧和母親之間的愛恨情仇 也是她身世的一部分 12/17 21:16
crak:孩子的戲分也許是說明她自己 母親對她的恨 重男輕女等等 12/17 21:17
crak:觀賞時我特別帶了面紙 兩個小時並不無聊 12/17 21:19
crak:可惜我想看的並不是外婆的愛情故事 而是陳玉慧沒有坦白的部分 12/17 21:21
osis:孫小姐她喉嚨有點問題 演出前一天才去看醫生的樣子... 12/17 23:48
deankuo:難怪,覺得狀況不是很好... 12/17 23:59
phinphins:文宣和實際演出的確是落差滿大的 12/18 09:49
jeanss:大提琴手是一個超棒的樂手喔~! 12/18 09:59
nuyeyan:落差很大+1 12/21 12:54
rine:歌仔戲的部分聽得很痛苦.. 跟西方樂器超不搭 XD 12/22 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