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雖然一般人大多會將Sophocles的Oedipus the King列為希臘悲劇之首,而 Aeschylus的Oresteia三部曲被視為古希臘傳統觀念的正統代表作,但我個人認為 Euripides的Medea在藝術成就上比起前兩者來說絲毫不差,主題的多元性和豐富程 度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時就現代的觀點來看,Euripides在Medea中處理的議 題,如兩性衝突、移民在主流文化中被「他者」化等社會層面的問題,以及像是情 感和理智的交戰這種個人心理衝突,更是歷久彌新,且放諸四海皆有被搬演、討論 的可能,就算是時間相隔約2500年的臺灣劇團來製作也不至於水土不服。 當然在跨文化搬演任何戲劇時,依據文化脈絡的差異和導演藝術理念的不同, 一些情節、題材或表演形式的調整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當代傳奇劇場在將Medea轉 型成台灣的《樓蘭女》時,也自然做出許多獨樹一格的改造。以下我將就戲曲的表 演方式和合唱隊(chorus)的使用這兩點,來粗略討論《樓蘭女》這個跨時空的製 作。 希臘悲劇本身就不是強調再現的戲劇形式,其敘事結構的插曲式(episodic) 特徵非常明顯,大多是以一段段的獨白、辯論(agon)和合唱隊或傳訊者(mess- enger)的interlude組成。角色間一兩句話的你來我往占少數,重大的事情(流血 事件居多)幾乎都在台下發生,再由傳訊者到台上來轉達。這種結構使得希臘悲劇 和戲曲的演出方式似乎異常的門當戶對。兩者都以敘事為主,也沒有什麼隱形的第 四面牆這種概念。希臘悲劇演出用面具(persona)、大段的台詞和合唱隊來拉開 觀眾和角色間的距離,戲曲用類型角色獨有的表演方式、身段和歌唱等機制來達到 同樣的效果。怪不得我們親愛的布萊希特會同時往這兩大戲劇傳統取經,建構出一 套獨特的史詩劇場理論。 在看完《樓蘭女》之後,我個人覺得用戲曲來演出希臘悲劇的最大好處,在於 釋放角色的情緒,卻又可以達到疏離的效果。米蒂亞這個角色本身在原劇本中的形 塑就有些幫助:她所遭遇的困境不難讓觀眾產生共鳴,但她最後選擇的解決方式卻 很難被認同。但戲曲表演中演員對於聲音的運用,是讓我覺得最有效達成兩個看似 互相矛盾的目標的方法。由於我對戲曲其實只略懂皮毛,所以在這裡舉個實例來說 明我的看法。例如米蒂亞的第一句台詞「苦啊!」是由魏海敏尖聲唸出來的,襯托 的合唱隊則用冤魂一般令人毛骨悚然的聲音應和著「苦啊!」。我承認魏海敏唱第 一句的時候我很沒水準的笑了,因為整個舞台的氣氛實在是很適合拍鬼片。但她的 第二句「苦啊!」我就笑不出來了。那種椎心之痛整個就像是要把人刺穿一樣,讓 你可以清楚的感覺到她是有多麼的痛苦,但又不至於把這種情緒渲染到觀眾身上, 因為觀眾也都很清楚沒有人會真的會難過到這樣鬼吼鬼叫。 合唱隊的使用大概是在現代舞台上演出希臘戲劇最具挑戰性的地方之一。他們 台詞常會有冗長的韻文,內容又常與古希臘獨特的宗教概念有關,如果全部在台上 照本宣讀的話,觀眾八成會迅速「陣亡」。可是他們的存在對於戲劇的完整性來說 又是不可或缺的,換句話說就是不太能夠直接整個移除。再者,如果編制上人數太 少的話,也不足以呈現合唱隊在希臘戲劇中代表集體意識的層面。好了,問題來啦 :舞台上必須有一群演員專門來負責那些詰屈聱牙的台詞,那沒台詞的時候,這群 演員難不成就在台上和觀眾相看兩不厭嗎?《樓蘭女》的原劇本雖然比起其他較著 名的悲劇來說,那些令人不知所云的間歇台詞(interlude)已經算是相當少了, 不過處理這麼一大群演員(加上leader共11人)的動向仍然是個挑戰。而這個問題 在《樓蘭女》的製作中可以說是找到了一個相當精彩的答案。 在《樓蘭女》中,合唱隊的可塑性和流動性都相當大。一些比較基本的功能, 像是做為一群抽離於事件之外的觀察者(台上的觀眾),或是變成一個集體性質明 顯的角色與主角互動,合唱隊都不辱使命。其餘在台上的時間內,合唱隊不停的形 變,有時化為岩石,有時變成椅子,有時候甚至已經昇為一種抽象意念的具體呈現 ,視覺效果令人目不暇給,為相對來說較單調的舞台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及戲劇張 力。 《樓蘭女》合唱隊的特色之一是將原劇本中僅由女性組成的合唱隊改制成男女 各半,進一步深化兩性之間矛盾的主題。在米蒂亞著名的「願意上戰場三次也不願 懷胎一次」台詞之前,編劇加入了一段小型的辯論:合唱隊兩性的成員分為兩個集 團,女性抨擊婚姻制度的不公平和男性對愛情的不忠,男性則以女性無力成就大事 和男性搞外遇是天經地義來做為反攻,雙方你來我往直到米蒂亞介入,以上述著名 台詞來奚落男性才告一段落。而這個巧妙的外加段落如果不是合唱隊有男有女的話 ,根本就沒有發生的可能。 至於在抽象意念的表達上,米蒂亞在陷入要不要弒子的天人交戰中的段落就是 個很好的例子。長長的紅絲帶從後方山壁的洞窟中拋出,預示著未來流血事件的發 生。還在台面上合唱隊每人手執絲帶的一端,拉著它將已然不知如何是好的米蒂亞 緩緩纏住,讓她在舞台上到哪裡都無法脫身。除了營造出了臍帶的意象,提醒觀眾 米蒂亞和小孩之間的骨肉關係外,也讓觀眾清楚的「看見」米蒂亞內心痛苦的掙扎 。她不殺的話,這口氣嚥不下去;但殺的話,傷得最深的除了自己又還有誰?合唱 隊在此以非語言的方式,間接幫助「訴說」了米蒂亞的內心世界。 另外一個更直接利用合唱隊的例子是在劇末米蒂亞要將兩個孩子帶入山壁中謀 害的時候。此時合唱隊在山壁的入口排成一排,徒勞無功的想要阻止米蒂亞犯下不 可原諒的罪行,因為米蒂亞此時心意已決,一手牽一個小孩,頭也不回的往山壁裡 走,於是合唱隊成員一個個被她拋在身旁,就像一條河被她分成兩半一樣。我們可 以將這裡的合唱隊成員單純的就看成是合唱隊成員,因為不忍心小孩子被殺所以試 圖阻擋米蒂亞的去路,也可以把他們提升到一個象徵的層次,將他們解釋成一股社 會主流價值觀所形成的力量,同時了解到米蒂亞的決心已經使她足以去挑戰和超越 這股力量。我們還有第三種詮釋的空間:合唱隊代表的其實是米蒂亞自己內心反對 弒子的那一部分。這就再一次體現米蒂亞下如此決心的困難程度,以及這種復仇決 心足以讓人走向極端的可怕後果;她的弒子不僅消滅了觀眾對她可能產生的同情, 在精神上也等同於切割了她自己母愛和同情心的那一股力量。導演在此對合唱隊的 調度大大的豐富了這幕戲,令人讚嘆不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9.142
Pinchenlo:好文!敝人也很喜歡這次的製作,此篇評論把製作成功之處 12/31 08:57
Pinchenlo:都寫出來了。 12/31 08:58
hono1:強!! 想當初看的時候 都沒看到這麼多意涵!! 推! 12/31 19:14
home99888:好文推一發!! 01/01 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