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2006.12.8. 19:30 北藝大戲劇廳《親愛的死者》&《A Number》 其實這兩齣戲我已經看了三遍以上了,但正式演出, 台上是第一場,我身為觀眾也是第一場,也是第一次真正 專心認真地看。 而我發現,有滿長一段時間,看完戲我不會想寫甚麼 感想,這次卻按耐不住心中的衝突,一定要把心裡頭的想 法記錄下來才行。 《親愛的死者》不是一個難懂的戲,他的文本本身可 以很快速的被理解,不管是人物之間的關係或是劇中發生 的事情,再加上他的事件有相當的趣味,所以若是盡量從 文本這個元素來看,應該是可以讓觀眾感到有趣、舒服、 愉快的戲。在首演的場次,導演以及台上的六名演員成功 地完成了,更甚之,這次的觀賞讓我很舒服而自然地可以 多去思考劇本所沒有挑明的部份。 這是因為《親愛的死者》在演出時的節奏,達成了一 種成功、有戲劇效益的節奏,而造成我身為一名觀眾可以 很輕鬆地去關照更進一步的層面。 比方說,這次我看到身為被誤會過世的外公,與他的 兩個認為他是麻煩、只想要他的財產的女兒,這個其實很 可怕的三角關係。這齣戲絕對不是要刻意談這個層面的, 導演及演員也並沒有意思要突顯這一塊——不管這個可憐 的關係在他們創作過程中有沒有被談論到——外公特有的 脫線質地,兩個女兒長期累積起的恩怨、對父親的不滿, 讓我不得不去意識這其實滿悲哀的親子關係。 老實說這樣的發現,就我自己而言是很觀眾自我延伸 下的產物,起碼我認為,真的幸好導演及創作群沒有想要 刻意暴露這個層面在這齣戲裡的可能性,不然真的是大大 減分。但這就是忠實於文本,不狂妄的解讀,反而使得觀 眾得以去發現這樣的情節與人物之下,他們的生活的可能 層面。 在這個看似簡單、好像話在舞台上都說的簡簡單單、 明明白白的戲,能夠不看到過度強調、過度延伸的呈現方 式真的太驚喜了!創作者要抵抗自己想要證明自己想了很 多、努力很多的慾望,平實地完成文本的任務,實在是不 可多得的誠意。 這齣戲在寫實、平實的基調上,得到很高的分數,成 果也很成功,真叫人驚喜。然而實際觀看時卻發現,這戲 還可以從某些「變形」的方向去突破一些。飾演Henry Slater的演員穿上了胖襖(假肚子),這假肚子的大小絕 對在我們對於寫實的認可範圍之內,但胖襖始終是胖襖, 我們絕對看得出來那不是紮紮實實的肉,但經由演員的表 演、劇中點破、服裝的設計等等,觀眾很樂於相信那個角 色的發胖身軀。再看看舞台右側的大窗戶,這在非常高聳 的舞台中看起來比例是很完美的,不過對演員而言它的確 顯得非常巨大,也太高了,但在戲的整體結果之中,我們 非常樂於不去懷疑他的比例。這類的「變形」不管是在表 演設計上或是服裝上都可以再多一點點膽量去嘗試。只要 稍微去挑戰我們這些觀眾對於場景和表演的寫實極限,對 於這齣其實帶有一絲《聖誕夜驚魂》、《地獄新娘》黑色 幽默氣息的《親愛的死者》,或許會更童話,雖然是比較 黑色的童話:)。 表演上我認為已完成了很高的分數,不過膽子真的可 以再大一點,目前已有的聲音的更多運用幾乎都成功了, 還有一些呈現上稍趨平實的台詞可以玩耍一下,若維持目 前的平順滑過、交代劇情,有少部份段落是過於平實的了 。姿態上的設計與逗趣也是成果很好,但跟聲音運用相似 ,還有些段落可以更具創意。 目前的呈現來說,音樂的使用似乎太謹慎了些,不過 若是真的增加了些許在「許可範圍」內的變形,或許這樣 的音樂的少量使用就不會平淡了。 中場休息二十分鐘,漸行漸遠,離開了溫馨可愛的娃 娃屋,世界變得陰暗濕冷,生命可以被複製、人類跟狗一 樣被賦予晶片。 上面這段只是無聊的嚼舌根,但真的,這兩齣戲是非 常不一樣的。 也因此,這兩齣戲沒有甚麼明顯的高下之分,你喜歡 那種風格,就有可能覺得那一齣勝出。話說回來所謂的主 觀就是這麼一回事,有時候真的是用話術去說服人的。 又離題了,老實說我只是不想為這兩齣戲分高下而已 。這兩齣戲對我來說都好看的戲!(我真的很想一直強調 ,真的是兩齣都好看……拜託相信我。囧) 《A Number》不管是氣氛還是文本的困難度都相當冷 僻艱澀,如果盡可能從文本的角度來看的話,真的是很誘 惑人的作品,但橫立在眼前的困難的高牆要叫人心聲放棄 之意,實在是一個很容易失敗的大挑戰。 《A Number》在劇情交代上不怎麼有親和力,但力道 之猛之迅速,你隨時有可能錯失訊息,他幾乎不太像傳統 的故事或戲劇那樣、盡可能地讓觀眾了解必須知道的前因 後果,有時顯得解說過了頭(比方說,為甚麼金田一揪出 犯人之後,犯人老是:「哼,我就告訴你們吧。……」) 。《A Number》在這個部份真的盡其所能地隱藏了,所有 劇情必要的細節都安裝在具有合理性的動機的問話之下, 不要說翼幕了,螢光馬克小到crew都要脫窗了,crew連鞋 底也上了黑膠、工作燈也都上了藍色色紙了,簡言之,這 個文本在「不留痕跡」這點上真的是賭氣般地卯足全力。 也因此,觀眾很容易不了解戲在演甚麼,而這齣戲又 幾乎完全仰賴兩個演員之間的對話,難度極高,也是他迷 人之處。 一般來說,語言上的傳達,以及讓觀眾看懂戲,可以 說是基本配備,創作者通常賭上自己的自尊是不會把這種 基本功掛在嘴上炫耀的,不過這齣戲光是這個基本的要求 ,都硬是想走到困難的盡頭那一端了。 戲我看了三次或四次吧,在首演之前都沒有看懂這齣 戲,也沒有辦法真真正正地專心看戲(這倒不完全是戲的 問題,我自己的問題、缺乏真正的觀眾都有影響),但首 演這天,我突然可以輕輕鬆鬆、很即時地了解這齣戲到底 在說一個怎樣的故事,更透過了他說甚麼、怎麼說,而享 受到看戲的樂趣。 原來這齣戲的角色:爸爸以及出場的三個兒子,這齣 戲的創作者:導演和演員們,並不像我想的,想盡辦法要 說話來騙我這個觀眾,目的是要讓我看不懂、好讓我折服 。 根本不是這樣。 角色和創作者都極具誠意地想說清楚自己的故事、自 己的感受,爸爸對兒子的說謊是出於無奈與人性缺憾,但 從頭到尾都沒有人想要騙觀眾。是我自己小人之心了。 我在這之前根本就用刻板印象把他想成那種炫耀自己 思想艱僻咬文嚼字藏匿弱點的冷調子自溺戲了。 結果他真的不是。 演員得非常非常高分!首演場的兒子們(由一人飾演) 分明而深刻真摯,父親的情感投入更是令人動容,這是先 前排練所尚未達成的藝術高度。語言的表達能力上,雖然 還不甚完美,這點是比較可惜的,我畢竟看了多次,也從 旁人口中得知劇情,若語言的功夫不能短期突破(老實說 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事),也許對初次看戲的觀眾來說仍然 會有霧裡看花的隱憂。若是在不了解關鍵的情況下,這齣 戲會變得很看氣氛,而我觀看所獲得的滿足,對不了解情 節的人將很可能不能獲得了。 畢竟我不是初次看戲,這部份我只能靠猜測,不敢過 於武斷。 這齣戲還有一個讓人非常驚豔的部份,就是導演利用 燈光、舞台、暗場、音樂這四個元素的結合,衝破了暗場 類似電影剪接的作用,使得每一次的場次轉換,成為一種 極具深度的、不具語言的故事敘述。非常非常的漂亮!精 彩!演員之外的設計在這樣的操作之下,也成為非常重要 的表演元素。 說的夠多了,只希望這樣的觀戲經驗其他場次的觀眾 也能享有。 最後來點很俗套的感想:《親愛的死者》雖然氛圍愉 快而輕鬆,卻有著人的貪婪和親情的包袱;《A Number》 沈重至極而又痛苦,卻持續生活,而且餘韻落在「我喜歡 」(我的生活)。這兩齣的精彩與深度,就是在於忠實而 層次豐富地呈現了文本所具有的氣氛:《親愛的死者》的 黑色幽默與《A Number》的冷僻絕望,卻在其中埋有了反 向的平衡呈現。 在此要特別註明,若要看導演和整個創作群在反向的 意圖上的呈現,《A Number》的意圖較明顯,而且是非常 成功的,而《親愛的死者》則是不刻意埋藏這樣的創作概 念,反而讓觀眾願意去思考詼諧的背後,人生還是那麼的 不可愛與不完美,若是導演硬是強加入這份說教意味極重 的自我創作發現,身為觀眾的我肯定不會買帳,而這齣戲 的效果也將大打折扣了。 也因此,這兩齣戲都可以看到誠懇而不自大的創作意 圖,絕對是不自溺的。 非常高興看完戲之後,覺得非常精彩,而且能有機會 把心中的好評訴說出來。我認為這兩個製作都有權感到驕 傲,他們打了一場極精彩的仗。Bravo!! ps. 我首演場跟之前不一樣的地方還有,我在首演場 選擇了一樓最後方的位置,更能看到兩齣戲的全貌,我認 為這似乎對於我得以看到兩齣戲的「全貌」有很大的幫助 ,以往總是想搶中央的位置,但之前看的時候反而會被細 節所牽絆,這可能也是我被自己騙了的原因之一吧。總之 ,是坐在最後一排也完全不影響觀看的兩齣好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1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