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忘樂門 溫暖的尾牙傍晚,不少商家關門同歡,路上比往常的假日冷清許多。來到 外地人的我第一次聽到的街道—同安街。 茫茫穿梭蜿蜒到底,幾乎沒人走動的巷道,大家應該都去吃尾牙了吧,或 者躲在家裡上網看電視,滿眼水泥叢林死寂靜止,陌生的寒意撲來,但卻 感覺一種隱藏的、潛伏的游離伺機而動的緊張,還來不及細看,一下子瞧 見「忘樂門」的小小指標。 遠遠看見一株大樹旁熟悉的帳棚,近看,像一般的喜喪事帳或是臨時搭蓋 的違建工地,這時街燈熄滅了,襯出棚裡黃黃燈泡努力普照的熱誠,似乎 聚集好一群人了。沿著幾棟大樓邊緣,一些低矮的違建、鐵皮屋兀自挺立, 我想已經漫遊到台北城繁華的邊緣與背面,滄桑撩亂、被遺忘卻自成一 格的樂園,彷彿突然逛進古董店,展示過往記憶遺跡。我們拿到黃底紅圖 樣的紙錢當戲票,圖案頗有侯俊明的版畫風。入口有人用香燒一小洞以示 驗票。整場座無虛席,男女老少。 身旁幾位大人帶小小孩來看,令人驚訝,我為這些幼齡孩子擔心,害怕他 們像我小時候被拖去看大人劇,嚇得要命,沒大人理我,童年蒙陰影久久。 再講一件,上次去看一齣俄羅斯前衛劇,也遇到幾位八九十歲的老先生老太 太,買錯芭蕾舞票,還好他們心臟夠強,看到完。真為他們捏把冷汗。 「忘樂門」這齣戲一開始的前十幾分鐘非常讚!先是一開始像守靈般的白 蠟燭照耀舞台,搭配樂生療養院周富子阿嬤滄桑幽怨、娓娓唱來的「每天 早上蟬在叫」,絲絲扣人心弦。糊紙厝或喪葬式場的假假俗豔樓板、階梯、 門窗,畫著牛頭馬面的深色鬼門,以及一開始出來的三個很有意思的人物, 很棒的開場! 戲劇的節奏很快就回到現代劇場那種冰冷的抽象、疏離的冗長台詞,和原 先熱場的台灣民俗戲劇元素脫離,回到像貝克特「終局」那種無可跨越的 心靈距離,將民間婚喪的同歡同悲,再拉回個人主體式的「申論」(儘管 以嗆聲的口吻)。因為演員講話速度超過我的接收指數,加上字句頗複雜, 這些「申論」式的台詞印象打結不清,寫錯請指正。 第一位看穿著是伊斯蘭激進組織的自殺炸彈鬼,抗議為何他為了阿拉卻無 法上天堂。第二位好像是古代的貞婦烈女魂,要像那些色鬼討回公道。第 三位服裝上好像是靖國神社的日軍魂。這些冤魂要向他們自己所屬的天神 上訴,討回去天堂的公道。 然後出現一位乩童,他一出來,我認出他是演臨界點「白水」裡演白蛇的 演員,演得真好(見笑啦,好不容易看到熟面孔,興奮哩)。 接下來我就不大記得戲了,那些一開始出來的鬼,後來也不見了,編導要 講的劇情理念應該野心龐大吧,以致於理念如何透過戲的基本元素來呈現 就略顯不足。這些鬼和後來出現的主角有何關係呢?最後的關鬼門收尾 有點牽強,因為鬼在哪裡?是人是鬼?我多麼期待他們可以多多透過「演」 ,少講一些複雜抽象的觀念,這樣戲才能更像戲。劇中財團頭人、殯葬業女 經理、討債大姊大,他們彼此互動的關係不多,反而像說書人講一堆古, 這麼多台詞聽起來很裝飾性、卻很難消化,沒什麼感動,很像讀論壇文章。 旁邊的小孩早就躲進媽媽的外套裡蒙起臉。 我還是很喜歡這齣戲的整體構思,選了這麼邊緣的城市角落,「堆高機」 的原汁機械特效,堪稱舞台一絕。透過劇場、裝置藝術像鏡面或燈火一樣, 折射出這塊場所空間被忽略遺忘的、甚至前所未有的新貌。以這種喪事棚 舞台構思、尤其把市面上殯葬往生用品的色澤造型,靈活地運用在舞台, 令人驚豔。至於這種對社區的介入附近居民的反應如何呢?我猜,因為最 後一天演出,可能社區有興趣的居民早已看過了吧?還是他們把這也當成 辦喪事避之唯恐不及?除了表象上的模仿,繁瑣的殯葬色彩、肢體語言(跪、 拜、圍圈圈、有不同節奏的哭號、不同人數的隊型),以及這裡頭既哀戚又 熱鬧的對於死亡的恐懼、嘲諷,喪葬民俗裡還有很多可以更深入去挖掘思考 的戲劇靈感,應該也隨這齣「忘樂門」帶出來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92.192.12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