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2016對我來說是個大變動的一年,下半年搬離了熟悉的城市, 離臺北又多了一個高鐵站,看戲成本上升,但收入不增反減, 於是進劇場的次數比起前兩年,簡直可說慘不忍睹。 2016年以非常林奕華《恨嫁家族》起始。 一票光看他們飆戲就心滿意足的可以不在乎劇情(?)的演員, 讓我拋棄了當年因《賈寶玉》而對林奕華產生的恐懼。 因為故事很民視,所以不太需要動腦,十分容易入戲,算是對林奕華小小改觀。 (但還是怕他的作品哈哈) 接著是在小巨蛋演出的「舞王2」。 我必須很老實的說,我看不出這故事和《火焰之舞》有什麼不一樣QQ, 不過愛爾蘭的音樂配上踢踏舞的節奏,依然令人很興奮就是了。 二月只有一場在TICC的「法式音樂劇演唱會」。 整場演出的選曲讓人心滿意足,除了熟悉的Notre Dame de Paris及Romeo Et Juliette, 最驚豔的是Le Roi Soleil的曲子,這一年來已經在Spotify聽了至少三百遍! 可惜當天Cyril的狀況不太好,幾首歌的表現都不盡完美。 三月初託朋友的福,有幸欣賞故事工廠《男言之隱》在新北藝文中心的演出。 但我只能說,故事工廠真的不對我的味orz。 不止這檔演出,創團作《白日夢騎士》也是使我坐立難安,從此只好對這團敬謝不敏。 原本TIFA購入了Py的《李爾王King Lear》、當代傳奇的《仲夏夜之夢》、Sidi Larbi的 《米隆加Milonga》以及Hofesh Shechter的《Sun》。 但忘記什麼原因,我竟把後面三檔演出都賣掉了,我到現在都記得自己很期待《米隆加》 和《Sun》的說…… 第一次接觸Olivier Py的作品,他將這四百年前的鉅作詮釋地令人耳目一新, 我對全場高掛於舞臺的那句:「Ton silence est une machine de guerre.」至今仍印象 深刻,它成為《李爾王》極好的註解。 五月是首次踏入勇氣即興主舞台,也是首次參與即興演出。 勇氣即興的《即興果醬》讓觀眾不只是看戲,更是創作者。 這樣的表演形式,十分考驗演員的默契與機智,推薦各位挑一場深夜演出,盡情享受與全 場同樂的快感。 時序來到六月。 耳東集團的《服妖之鑑》是我今年最喜歡的演出(喜歡到要加底色強調一下XD)。 女神俊俏的男裝扮相使人心跳加速、念念不忘,實在太適合加入寶塚當男役了啊~ 局長一角在大環境底下的身不由己,準確傳達了他們在社會上的難以立足, 他們只是想做自己,怎麼就那麼難呢? 在最後一景裡,演員用口紅塗滿雙手以象徵鮮血淋漓、千瘡百孔, 那個畫面,非常非常震撼。 七、八月因為加入了NTLive第一季,欣賞的作品數量是全年之最。 七月初進水源劇場觀賞了仁信合作社劇團《西遊演義》。 當初應是為了演員買票的,但這檔在我腦海裡所留下的宛如飛鳥掠過天邊,我甚至不記得 自己看過這場戲囧! 七月底則是我城劇場《我記得……》。作為創團作,這齣戲毋寧是成功的。 幾名演員的好默契及硬底子,讓作品行雲流水,觀眾大呼過癮。 我們都青春過,也夢想過,只是在接受社會的洗禮後,那些小小的夢,成為泡沫的大概都 多於成真的。 《我記得……》也許想喚醒觀眾的小時候,問問觀眾:「你記得嗎?」 記得當年的自己、記得年少的堅持嗎? 我的NTLive由《哈姆雷特Hamlet》開場。 這大概是我看過第四、五、六、……不知道第幾個版本的Hamlet,因為對劇情大概熟悉, 所以有更多空閒欣賞舞臺設計與調度,舞臺機關的每一個小動作都好嘆為觀止啊!! 不過可能多數觀眾是衝著Benedict買票的(好吧我也是),也或許畢竟是在電影院播映, 看舞臺劇旁邊一直傳來嗑爆米花的聲音,讓我花了好多時間調整心態orz。 第二場NTLive則是《李爾王King Lear》。 由於幾個月前才剛看了Py的版本,忍不住兩相比較,我個人比較喜歡Py的詮釋~ 而且在等這場之前,還有一小段空檔,所以看了《樓下的房客》打發時間,結果我被嚇得 半死,根本沒心力再好好看戲= =a。 接著是由Rory Kinnear擔綱演出的《奧賽羅Othello》。 2014年的TIFA,阿姆斯特丹劇團也帶來了一版《奧賽羅Othello》,我很喜歡在該版本中靈 活調度的透明房間,窺視感十分強烈。 而在這版的演出中,導演則運用了許多貨櫃(?)切換場景,或為房間、或為辦公室, 轉場十分流暢。最喜歡轉場流暢的戲了~ 最後則是《科利奧蘭納斯Coriolanus》。 也許是因為這檔是小劇場的演出,這是我在NTLive第一季中最喜歡的作品。 我並沒有看過Tom太多的表演,純粹覺得這男生挺養眼的。算是在這齣戲領受了他的演技, 還記得自己看一看覺得Coriolanus太討厭了,很想賞他幾巴掌XD。 (最喜歡的結果只寫了三行) 八月裡最令人期待又最令人失望的大概是表演工作坊《暗戀桃花源》。 我真的是期待了大半年啊這齣戲!! 難得的經典重演,結果不知道是敗在場地還是其他難以言說的尷尬? 我對這場的印象只剩下走出國父紀念館的腰痠腳軟屁股麻…… 九月被台南人佔領。 首先登場的是《安平小鎮》。 曾經看過這齣戲在公視的播出,也欣賞過同劇本的果陀劇場《淡水小鎮》,我想是安平的 韻味更勝淡水,我個人比較喜歡《安平小鎮》。 整場演出最令人驚喜的是演員們的人聲音效,投影的老照片則使人對老安平心生嚮往, 唯一比較可惜的,是我認為朱宏章對舞台監督一角有些難以駕馭,可能是他的台語少了一 點味道吧!寫到這裡,突然覺得李維睦滿適合擔任這角色的~ 接著是《Solo Date》。 《Solo Date》……就是蔡柏璋啊(誤)。 這個劇本其實並不特別,是不少科幻故事的腳本,但它以及科技元素放在舞臺上,就顯得 格外有趣。蔡柏璋相當會利用自己的專長,語言及聲音算是他的強項,他在這作品裡將其 發揮得淋漓盡致。 很快來到十月。 光輝十月裡我殷殷期盼著《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Et Juliette》。 他們第一次來台演出的時候,我完全沒做功課就進劇場了,沒想到驚為天人,從此打敗 聖母院,成為我最喜歡的法國流行音樂劇。 因為對國父紀念館的音響不抱什麼期望,所以也沒有失望,反而還有點訝異當天的表現。 話說最後Encore的Avoir 20 ans和Verone真的是太high啦,就是喜歡他們這種演唱會的風 格XD,Spotify繼續無限輪播~ 2016年以NTLive第二季結尾。 相比起第一季的大製作,我更喜歡第二季經典卻精緻的風格。 這季由《欲望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拉開序幕。 曾在2014年台南人的春天戲水中看過以此劇本為基礎解構的《姊夠甜.那吸》, 但並未好好的、認真的看過這齣戲。 印象中,春戲那版的Blanche並不令人窒息,但Young Vic版本的卻讓人好壓迫。 接著是《女王召見The Audience》。 我很喜歡這個作品,是兩季NTLive中最喜歡的演出。 Helen Mirren對女王的詮釋簡直爐火純青,彷彿真實的她就是這麼對首相們說話的。 故事用幾個重要的歷史事件(時事)牽引,在West End欣賞的觀眾,總能找到編劇藏在劇 本裡的幾個巧思。 戲與人就這麼連結了。 因為沒有太多的背景知識,所以聽見觀眾們的笑聲總覺得有些懊惱:啊啊啊啊我為什麼不 懂你們在笑什麼!! 第三齣則是《天窗Skylight》。 故事充滿了階級與正義的矛盾,人們都想過上好的生活。當理想的生活與自己遙不可及, 便忍不住產生怨懟,又或是說服自己這樣更「親民」。 走出影廳,我也忍不住自問,自己是否也一邊痛斥著上流社會與資本主義的壓迫,一邊期 待著一頓豐盛美好的早餐? 然後我看著Bill Nighy,一直想到Harry Potter囧。 最後是《橋上一瞥A View from the Bridge》。 還記得自己記下這麼一個隨筆:我不喜歡這劇本裡的任何一個角色。 因為不喜歡故事裡的人物,所以我也不喜歡這齣戲。 只記得舞臺很簡單,讓人專注於演員的表演。 2016年便以National Theatre Live畫下句點。 很喜歡這個構想,讓好戲被更多人看見。我們也得以省下機票,欣賞到各地的演出。 希望威秀能持續引進他們的節目,從而吸引更多人進劇場!! 每年都有遺珠,今年最大的遺珠莫過於《百年孤寂》了。 到現在都會罵一下自己:你當初怎麼沒買票!你怎麼沒去鹽山! 嗷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7.172.1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rama/M.1485530567.A.C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