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秦Kanoko創作年表 出生於日本北海道的最北端利尻島 1988 加入以北海道小樽市為活動據點的舞踏團體「古舞族阿爾泰」, 師承舞踏藝術家栗太郎。 1993 獨立發表獨舞作品《胡鬧》。 1994 以北海道為活動據點從事獨舞活動,並同時客串演出「古舞族阿爾 泰」的舞台。 1995 成立「舞踏集團?維魯修卡」,發表舞踏作品《灰柱》。 1996 成立舞踏?音樂集團「極/線」。開始與詩人、雕刻家等進行聯合創 作展演活動。 1998;1~3月 參加菲律賓所主辦的「亞洲的吶喊Ⅲ」活動,並住持舞踏工作坊。 1998;7月 於台灣主持舞踏工作坊,並於台北發表舞踏作品"Body’s Garden" 1998;8月 參加菲律賓所主辦的Asian Women’s Dance活動,並主持舞踏工作 坊。 1999;4月 於美國主持舞踏工作坊,並於芝加哥公演舞踏作品"Body’s Garden"。 1999;6月 個串演出「古舞族阿爾泰」的法國巴黎舞踏公演。 1999;7月 於台灣的台北、台東、高雄主持舞踏工作坊,並於台北發表舞踏作 品《蟲子的寸法》。 1999;12月 於日本北海道發表舞踏作品《酷愛蟲的公主》。 2000;2月 在台灣主持舞踏工作坊,並於台中公演舞踏作品《酷愛蟲的公主》。 2000;5月 在台灣主持舞踏工作坊,並於台中東海大學公演舞踏作品《酷愛蟲 的公主》。 2000;6月 於菲律賓主持舞踏工作坊。 2000;8月 在台灣台北與台南主持舞踏工作坊,於高雄公演表舞踏作品 "Body’s Garden",於台北公演舞踏作品《酷愛蟲的公主》。 2001;11月 於日本名京都市公演舞踏作品《酷愛蟲的公主》。 2002;3月 於台北華山藝文中心發表舞踏作品《拼裝淨土》。 2003;4月 於台北的新寶島舞團,以視障者為對象主持舞踏工作坊,並發表視 障者舞踏作品《目之獄》。 2005;1月 於台北創立台灣第一個舞踏團「黃蝶南天」,創團首演作《瞬間之王》 2006;9月 將於樂生療養院發表新作《天然之美》。 秦Kanoko在台創作簡介 日本舞踏藝術家秦Kanoko自1998年以來即開始在台灣展開舞踏活動,並且 長居台北。2005年,秦Kanoko終於在台灣正式成立舞踏團體「黃蝶南天舞 踏團」,希望將舞踏深深地扎根於台灣這塊土地上。秦Kanoko認為,舞踏 並不是獨立於生活之外的藝術品,而是生活與藝術表現不斷互相交融成為 一體的運動。基於這種想法,秦kanoko展開一系列「亞洲巴洛克」的活動 至今。在這個系列活動當中,秦Kanoko嘗試著為那些尚未被社會規範所規 制約,不被體制所回收的身體與肢體,在現今的生活當中加以定位。 繼2000年「酷愛蟲的公主」、2002年「拼裝淨土」後,秦Kanoko將以「黃봊먠 南天舞踏團」推出《瞬間之王》,於2005年1月20日至23日在在台北牯嶺 街小劇場演出四場。 北海道出身,被劇場界朋友們暱稱為Rika的秦Kanoko,1988年加入「古舞 族阿爾泰」,師承北方舞踏派栗太郎。1993年獨立發表作品。1998年參加 菲律賓舉辦「亞洲的吶喊」活動。此次經驗使他感到日本舞踏已逐漸走到 瓶頸。1999年離開日本後在日本菲律賓一帶展開舞踏活動。2000年在高雄 發表「身體的花園」,同年在台北發表《酷愛蟲的公主》。2001年搬遷至 台北深坑。此後久居台北,期間兩個女兒誕生。2002年在華山發表《拼裝 淨土》。 2000年的《酷愛蟲的公主》汲取自日本古典文學的創作素材構成的作品, 跟現實生活有距離;參加亞洲吶喊的經驗到菲律賓,親眼看到生活在首都 郊區Smokey Mountain(垃圾山)的貧困民眾,靠在垃圾中拾取有價值的 物品過活,讓秦Kanoko重新思考、檢討舞踏到底是什麼,這些面對極限狀 態的人們,她稱他們為路旁的舞踏,他們生活本身就是舞踏。在艱困環境 生存的人們,如何創作一個與他們生活本身具有同等能量的舞踏? 此後秦Kanoko開始自現實的生活狀態中尋求舞踏創作的題材。自這點出發 ,加上這幾年長期在台灣居住、在此地生育女兒的經驗,都成為後來創作 素材。另外,台灣這塊地方本身的無依性、無所屬的島嶼性質,從中表現 出的生命力,也是另一個創作的思考點。 到2002年運用火與華山劇場空間的融合引起觀眾強烈印象的《拼裝淨土》 ,秦Kanoko開始思索台灣舞踏的可能性,藉由舞踏找尋台灣人的身體性, 她認為台灣在歷史經驗、族群、語言、文化背景都非一單一統一的狀態, 而是異質性的組合,像雜草一般蔓延的、非同一性的台灣人的身體性,由 此出發發展成屬於台灣人的舞踏。 關於《拼裝淨土》,主要探討台灣的處境及歷史文化上的問題。出發點在 比較抽象的概念層面。從2000年在台灣發表作品後,進行工作坊、甚至搬 到台灣居住,直到目前為止,秦Kanoko終於開始意識到「正式在台灣成立 一個舞踏團體」。以往在台灣發表作品基本上不是延續在日本的人脈關係 ,或是和台灣當地劇團(差事)進行合作(主持工作坊),但尚未遇到願 意全心選擇以舞踏作為表現方式的人。她覺得來參加舞踏工作坊的學員, 大多抱持吸取舞踏經驗,再從中轉化為自己藝術表現的型態。直到在新寶 島視障劇團遇到幾位盲人舞者後,在此工作經驗中感到他們並非以眼睛所 見模仿舞踏的型態,而是透過身體的溫度與呼吸,在接觸當中體會到的身 體感覺來認識舞踏。 這次經驗給她很大的觸發,她體會到舞踏不是一個依賴形式傳達的藝術, 而是把某種具備形體的什麼敲碎的瞬間,才是舞踏。 秦Kanoko毅然決定在台成立舞踏團並以此發表作品《瞬間之王》,是因為 在這群盲人當中,她遇到了這些和她一起在生活中尋求舞踏的同志,如參 與這次演出的盲人舞者李佩綺和另一位台灣的舞者李薇。在她周圍的這些 人使她認為可以正式以台灣舞踏團的名義發表作品。 ꘠ 在《瞬間之王》這個作品中,秦Kanoko所要探討的是身體裡的時間與記憶。 在台灣或日本在古老農家的屋樑上通常都會懸掛一串穀物,這串穀物是來 自於幾百年前飢荒時期的記憶,農民們為了預防再次發生飢荒,所以將穀 物儲存在屋樑上。所謂瞬間之王,就是指這串穀物。幾百年間這串穀物一 直在屋樑上等帶著下次飢荒來臨。在這幾百年當中,穀物隨著長期等待的 時間感變成妖精的存在,等待著飢饉的瞬間,其實彷彿也陷入一種瘋狂的 時間。人在飢餓中會做出脫離常理的事情,比如把自己的腳吃了、把兒女 賣了、殺人……這些都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飢饉其實很少發生於現代社 會,秦Kanoko想透過飢饉激起我們省視週遭物品的感覺,這種感覺將透過 盲人舞者李佩綺的身體展現出《瞬間之王》。 ------------------------------------------------------------------------- 2006年9月21日至9月24日,秦Kanoko即將於台北縣新莊市樂生療養院發表 新作《天然之美》。《天然之美》原為日本大正年間廣為流傳的民間歌謠 ,這是一首由馬戲班子或者街頭賣藝等下層階級的「藝人」所演奏的,帶 點悲傷曲調的曲子,以簡單的詞句歌詠鳥鳴水音,讚美大自然的美好。這 首歌誕生於日本接受「西洋=近代」洗禮時期,由荷蘭人作曲,並帶入日 本。在日本近代化的過程中,政府?追求西化而成立演奏西樂的軍樂隊, 為使日人易於接受,遂將西樂加上簡化的歌詞以便於傳唱。後來軍樂隊解 散,樂手流入民間成為馬戲班成員、街頭藝人,或加入宣傳歌隊從事各種 商業演出。 秦Kanoko童年時期就聽過《天然之美》這首歌,對其悲涼的曲調印象深刻 。因此,秦Kanoko綜結此歌存留在心中的憂傷印記、歌曲流傳過程的蕭索 寓意以及樂生院長期被遺忘、受迫害,但卻努力活出屬於自己歷史的院民 所展現的美,創作《天然之美》這支舞踏作品,將自己的身體讓出來,成 為樂生院阿公阿媽的身體和靈魂進住的所在,死者與生者共存於舞踏塗白 的身體裡,喚起被封凍的記憶。 更多詳情 請至:http://blog.yam.com/asiabaroque200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155.16 ※ 編輯: jeanss 來自: 140.119.155.16 (09/22 00:31) jeanss:轉錄至看板 Drama1968 09/22 01:08